学术投稿

改良悬吊拉钩的研制及应用

张平;程月娥

关键词:肝脏手术, 悬吊拉钩
摘要:1993年,我院手术室与上海医疗器械厂共同设计了改良悬吊拉钩,应用于3 342例肝胆手术病人,效果甚好。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 改良悬吊拉钩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由直角支撑杆和拉钩两部分组成(见图1)。直角支撑杆厚0.6 cm,垂直部分长55 cm,水平部分长19 cm,其上装有4节卡槽。拉钩有固定卡扣、螺旋器、制动活塞、钢丝、钩叶五部分。2 使用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铺单,取肋缘下斜切口,进腹探查后,选定需要暴露的手术野,以盐水纱垫保护切口。将直角支撑杆的垂直部插入手术台一侧的固定器上,调节高度及牵拉方向,旋紧固定器;将固定卡扣卡入直角支撑杆水平部的相应卡槽内,钩叶深入切口,根据手术视野的需要和切除范围的大小调节钢丝松紧度及卡扣位置。使用时用力适当,切勿过度、过长时间牵拉,以免组织压迫性坏死。术毕将拉钩清洁后高压灭菌备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钾钠定量试验饮食的应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引起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及血钾过低症[1]。本病确诊依据是醛固酮分泌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对临床高度怀疑而未能确诊的病例,行钾钠定量试验饮食有助于诊断[2]。我院营养科1995年12月至2000年5月对18例疑为原醛症病人应用钾钠定量试验饮食,并观察血生化指标,为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岁。入院时血压162.4~205.3/92.5~128.6 mmH g(1 mmHg=0.133 kPa);血钾(2.95±0.31)mmol/L,血钠(141.31±5.83)mmol/L,血pH 7.49±0.18,CO2结合力(30.8±1.4)mmol/L。1.2 钾钠定量试验饮食的方法与步骤1.2.1 准备工作:向病人详细说明试验饮食的目的和要求,取得病人的高度合作。在试验饮食期间,除营养室供给的饮食外不得食用任何食物;烹调用水及饮用水均用蒸馏水;不得喝茶、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用牙膏刷牙(内含碱性化合物);不能用含钠味精,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吕海燕;应碧荷;钟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现状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然而有创气道的打开,使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未经口鼻腔温化过滤,若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护理界同仁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现综述如下。1 人工气道的湿化管理 因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所以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1.1 湿化方法1.1.1 雾化吸入:临床上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4 ~6 h 1次,每次15~20 min。采用小雾量、短时间的间断雾化法,即每隔2 h雾化吸入10 mi n[2],管口气雾温度保持在32~35℃,可避免因长时间大雾化导致的病人血氧分压下降。喷雾给药能够扩大药物在呼吸道内分布的范围,增强药物分布的均衡性;喷雾法的雾滴在压力作用下小而均匀地进入气管肺组织,降低药物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从而增强局部用药的疗效,达到局部预防感染的目的[3]。

    作者:韩维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例乌头碱中毒致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乌头是中医治疗风湿痛、外伤及各种关节疼痛等症的常用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毒性极强,易溶于乙醇及醚等有机溶剂,2~4 mg即可致人死亡,常因服法不当 (如煎药时间过短,与酒类同服或用药间隔时间太短等)、用量过大或泡制不合格致不可逆的中毒损害[1]。我院于2000年4月收治1例服自制乌头酒过量中毒病人,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48岁。肩周炎病史5年,服自制川乌、草乌泡制药酒40 ml,2 h后出现头晕、呕吐、肢体麻木而急诊入院。入院时病人烦躁不安、心悸、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浅促、阵发性抽搐、流涎、呕吐,T 36.1℃、P测不到、R 34次/min、BP 80/40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宽大畸形QRS波群,心率204次/min ,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诊断为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立即给予洗胃、血液透析、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及保护心肌治疗,配合中药口服及灌肠等处理,6 h后病人症状控制,3 d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住院1周痊愈出院,无后遗症。

    作者:齐静;刘晓辉;白天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YAG激光并甲基纤维素治疗老年泪道阻塞的护理

    为了探讨治疗老年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方法及护理,应用Nd∶YAG泪道激光,在特制的泪道探针的引导下,对79例(80眼)老年病人泪道阻塞部位进行击射,治疗功率10~15 W;疏通阻塞后用甲基纤维素充填。配合术前冲洗泪道(明确阻塞部位);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定期复查、冲洗。结果1次激光治愈68例(69眼),2次治愈4例(4眼),治愈率为91.1%。提示Nd∶YAG激光并甲基纤维素治疗老年泪道阻塞效果良好,成功的护理是保证病人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

    作者:余桂香;刘珍莲;杨淑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病人术后肺部感染扶正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为了探讨减少老年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将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在外科住院的116例老年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拍背、翻身、雾化吸入、深呼吸、有效咳痰等措施使呼吸道通畅;观察组除上述措施外,给予捏脊背、足底按摩和摄养调护等扶正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7例,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扶正护理可提高老年病人的抗病能力和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肺部感染。

    作者:黄庆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鸡蛋膜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

    为探讨经济、便捷、有效治疗褥疮的方法,1997年 1月至2000年9月笔者采用土鸡蛋膜治疗褥疮2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46.7±20.1)岁。褥疮分布于肩胛4处、髂嵴22处、骶尾22处,平均面积(30.6±5.1) cm2;Ⅲ期褥疮36处,Ⅳ期12处。对照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为(48.9±17.2)岁。褥疮分布于肩胛6处、髂嵴 16处、骶尾22处,平均面积(29.8±6.2) cm2;Ⅲ期褥疮33处,Ⅳ期11处。两组的性别、年龄、褥疮分期及面积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①清创。首先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创面,剪除Ⅲ、Ⅳ期褥疮表面溃疡及坏死组织,然后用无菌敷料加压止血,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蘸0.5%碘伏(呈饱和状)直接湿敷褥疮面15 min。②敷土鸡蛋膜。将土鸡蛋外壳用乙醇消毒后横截为上下两半去除内容物留壳,将边缘一小部分外壳向内折,轻轻除去其内折部分的外壳,然后右手拇指和示指捏紧内膜沿纬线将其鸡蛋膜从内面剥离,并敷于褥疮表面,其范围大于褥疮面1~2 cm,整个过程注意无菌操作。③包扎。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并包扎,松紧适宜,每天更换1次,5 d为1疗程。

    作者:孟共林;郭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布朗氏架衬垫的改进及制作

    布朗氏架是下肢骨折常用的牵引工具,为保证患肢血液循环,临床常用脱脂绷带环绕于架上。绷带环绕有不易更换的缺点。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自制布朗氏架衬垫用于临床 1 820例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材料选择及制作 选用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好的纯棉布1.2 m,根据布朗氏架的型号,将棉布重叠4层制成大号( 105 cm×30 cm)、中号(95 cm×28 cm)、小号(85 cm×25 cm)的长方型衬垫;两长边每间隔9 cm连接系带一对(每根宽2 cm、长40 cm)。 将制好的衬垫平铺于布朗氏架托面上,依次将系带在下面系上活结并绷平。衬垫两端系带分别固定在底架尾端及前端。2 优点 制作简单,更换方便、省时。环绕一个布朗氏架需5~6个绷带,价值20~25元,耗时8~10 min,而使用新制作的衬垫仅需成本费6元,铺垫一个布朗氏架只需2 min即可,而且还可拆洗消毒后使用,降低了材料消耗,减轻了病人负担。

    作者:刘素芳;望会;牟京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电极导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健康指导

    随着现代电生理学的发展,以微电极导向计算机控制为特点的微电极技术,使立体定向毁损苍白球异常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有效率达到90%以上[1]。2000年3月至2000年10月我院采用微电极导向毁损术治疗15例帕金森病人,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病人中男12例、女3例,年龄大68岁,小37岁,平均52.0岁。11例以肌僵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4例以震颤为主要表现。根据病人生活自由度[2]评估,床上可活动身体3例,在室内可以行走12例。其中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10例,对饮食、休息、运动功能锻炼重要性缺乏认识8例,产生焦虑、恐惧心理11例。2 健康指导2.1 健康指导方法 针对个体对疾病认知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宣教方法。①针对病人健康知识行为进行个别指导,床边示范和纠正。根据年龄、职业等不同分别对待,如文化程度较高、社会阅历较深、比较内向或多疑者,除常规宣教外,需反复仔细地讲解,系统地分析,直至病人掌握为止。对胆小、多疑者使用鼓励性语言。②请病人现身说教,将有关自身体验和应对方法传授给新入院病人,使受教育者产生互感效应。③家属参与,强化效果。注意做好家属的宣教,以取得支持和配合。

    作者:唐玉芳;彭凤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乳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法

    乳癌根治术后需对创面进行加压包扎,以保证皮瓣紧贴胸壁,减少皮下积液,促进创面修复。 1997~1999年,我科在传统加压包扎法基础上将外层绷带改为“U”形加压包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方法 病人术后包扎切口,纱布团数块填充于术侧腋前壁,纱布垫覆盖;扶病人取坐位,首先将绷带绕胸壁水平加压包扎,然后术者与助手各执一卷绷带,助手将绷带纵向由胸前壁跨患侧肩至胸后壁,术者将绷带水平缠绕并压盖、固定纵向绷带(呈“U”形),如此反复,后固定于胸壁,注意对锁骨下部位的加压。2 讨论 皮下积液是乳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之一是腋窝未能有效加压包扎和皮瓣不能与胸壁牢固固定[1],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5%~20%[2],我院对121例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行加压包扎,8例(6.61%)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降低。传统加压包扎只是水平缠绕绷带固定;“U”形加压包扎采用纵向跨肩绷带与水平缠绕绷带交替缠绕,不易滑脱;且纵向跨肩绷带对患侧的压力加强,并能对传统方法不能加压的部位如锁骨下进行加压,使皮瓣紧贴胸壁,便于新生毛细血管渗入皮瓣建立新的血液循环[3],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石光锋;王晓霜;丁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悬吊拉钩的研制及应用

    1993年,我院手术室与上海医疗器械厂共同设计了改良悬吊拉钩,应用于3 342例肝胆手术病人,效果甚好。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 改良悬吊拉钩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由直角支撑杆和拉钩两部分组成(见图1)。直角支撑杆厚0.6 cm,垂直部分长55 cm,水平部分长19 cm,其上装有4节卡槽。拉钩有固定卡扣、螺旋器、制动活塞、钢丝、钩叶五部分。2 使用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铺单,取肋缘下斜切口,进腹探查后,选定需要暴露的手术野,以盐水纱垫保护切口。将直角支撑杆的垂直部插入手术台一侧的固定器上,调节高度及牵拉方向,旋紧固定器;将固定卡扣卡入直角支撑杆水平部的相应卡槽内,钩叶深入切口,根据手术视野的需要和切除范围的大小调节钢丝松紧度及卡扣位置。使用时用力适当,切勿过度、过长时间牵拉,以免组织压迫性坏死。术毕将拉钩清洁后高压灭菌备用。

    作者:张平;程月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电极导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震颤、肌僵直、运动减少三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000年3~10月,我们应用微电极导向毁损技术治疗帕金森病15例,疗效显著,无持久并发症。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7~68岁,平均52.0岁,病程5~15年。以肌僵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11例,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 方法及结果:病人头部安装定位头环,应用瑞典产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由立体定位头环,定向仪等组成 )行磁共振靶点定位;采用微电极记录及热射频治疗系统行微电极电生理记录定位及热射频靶点毁损治疗。病人肌僵直、运动迟缓明显改善,肢体震颤消失,术毕即可行走。术后观察5~7 d,无1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陈春莲;夏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京万红软膏治疗小儿红臀

    红臀是小儿臀部受尿液、大便污染以及不洁潮湿尿布刺激、摩擦后引起。1 997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86例红臀患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资料:86例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1个月21例,1个月至1岁74例;臀部红斑丘疹63例,糜烂23例。 方法:用温水洗净臀部,柔软纱布擦干,将京万红软膏均匀地涂于患处,3次/d,直至臀部皮损消退。 结果:本组红斑丘疹63例,2~4 d治愈,糜烂23例,5~6 d治愈,治愈率100%,未发现不良反应。 讨论:京万红软膏主要成分为地榆、栀子、大黄、没药、冰片等。具有生肌排脓、止痛消肿、活血去腐、消炎解毒等功能。对于烫伤、创面溃烂、皮肤损伤等有显著疗效。臀部涂抹后,可迅速止痛、生肌,促进皮肤再生,防感染,加速愈合。

    作者:张瑞华;孟洪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二孔法手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配合

    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三孔或四孔法操作[1]。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院外科采用美国Stryker腹腔镜施行二孔法手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5例,效果良好。手术配合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4~54岁,平均28.6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手术时间15~50 min,平均20.7 min。病人术后当日下床活动,并可进流质饮食,住院2~5 d,平均3.2 d,术后无腹腔内感染及皮肤戳孔感染。1.2 器械的准备 准备腹腔镜器械,如0°观察镜,套管针(内径10 mm,长度17 cm),尖嘴分离钳及抓钳;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常规器械。1.3 手术方法及配合 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在病人脐下正中切一横行小口制造人工气腹后,经脐下切口将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观察镜用80~90℃的无菌水预热后经套管针置入腹腔内,镜下观察阑尾炎症程度。由助手在腹腔外按压右下腹,同时在镜下观察,选择贴近阑尾根部处切一横行小口,置另一内径为10 mm套管针,经此套管用无齿抓钳提起阑尾,分离阑尾周围的炎性粘连,推开肠管、大网膜等脏器(小范围的膜状粘连可用剪、推、钩等操作解除),充分显露盲肠和阑尾。将一自制的无菌橡胶戳孔保护套(可用避孕套代替,保护套两端呈喇叭状,开口处直径3 cm,中间部分内径为1 cm,大长度5 cm)通过套管放入腹腔,用抓钳将其一端拉入套管内,回抽并拉出套管,使保护套两端分别位于腹腔内外。经保护套置入抓钳,抓住阑尾尖端,边解除气腹边将阑尾提出腹腔,此时可显露阑尾根部,在腹腔外常规行阑尾切除,阑尾残端无需包埋。术毕创可贴拉合皮肤切口[2]。

    作者:马艳丽;石焕玲;王春;李瑞芹;王玉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成人髋臼成形截骨术的护理

    1991年3月至2000年1月,我科采用髋臼成形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1 8例,效果较好。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9~34岁。18例均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病程19~34年。其中4例曾行髂骨旋转截骨术,2例行髋臼髂骨内移截骨术,2例行髋臼造盖术,10例为初次手术。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和疼痛,髋关节曲屈50~85°(正常值130~140°)、后伸0~5°(正常值10°)、内旋5~10°(正常值30~45°)及外旋15~25°(正常值40~50 °)。X线片示髋臼角45~60°(正常值<20°)。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骨牵引2周,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侧臀部垫枕抬高约30°。采用Smi th-Peterson(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暴露关节囊但不切开[1]。用弧形凿沿髋臼上缘截骨绕过髋臼上方,将脱位股骨头复位并将患肢置于外展位,将截骨瓣尽量向下翻转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取自体髂骨骨块植入并用克氏针或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45 d。

    作者:高春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番泻叶联合甘露醇结肠镜检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检是对结肠病变作出定性诊断的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保证结肠镜进入顺利和观察满意,肠道准备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甘露醇溶液口服的基础上加用番泻叶,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200例,男132例、女68例,年龄23~80岁,平均54.1岁。其中长期便秘54 例,慢性腹泻68例,腹泻与便秘交替66例,其它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排除结肠癌所致肠腔癌性狭窄及肠梗阻。1.2 方法 检查前1 d常规进少渣饮食,检查当日晨进流质饮食。对照组检查前4 h口服20%甘露醇液250 ml,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前30 min饮水1 000~1 500 ml;观察组口服甘露醇前用番泻叶20 g(加水250 ml)泡服,其它同对照组。记录排便次数,末次排便性状及有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敏珍;楼瑞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改良法

    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操作方法。传统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为穿刺点,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抽血成功率低,且容易污染。1997~2000年,我科采用划线法(改良法)对199例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199例,男116例,女83例,年龄1~28 d。18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94.47% ,11例失败。未出现感染情况。 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身体纵轴成45°,臀下垫一薄垫,屈膝呈蛙腿状卧位。从脐部引一条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即为穿刺点,常规消毒行股静脉穿刺抽血。2 讨论 股静脉为静脉向上的延续,行经股三角,至股三角上部位于股动脉内侧,而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1],患儿取屈膝呈蛙腿状卧位时,股骨头在深层将股静脉托起,此时从脐部引垂直于腹股沟的连线,其垂直交叉点正是股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 传统的穿刺部位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作标志,采血进针点依操作者的感觉来确定,由于感觉、经验不同,且新生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因而穿刺位置误差大,采血成功率低。用划线法确定股静脉穿刺点,能将穿刺点定位于一个误差小范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作者:谢俐萍;彭丽华;冯琼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探讨

    为了探讨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以及相互关系,为制定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对81例择期手术后在门诊接受化疗的乳腺癌病人进行《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及《Jaloweic应对量表》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常用的应对方式是乐观、面对、寻求支持;60.5% 的病人认为她们的生活质量是好的;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3832,P<0.001)。提示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重视癌症病人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教育他们使用正性应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美芬;Nunta Leksawasdi;张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青少年吸烟依赖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吸烟依赖者戒烟的效果,对青少年吸烟依赖者118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4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对尼古丁的依赖性较干预前平均下降3.48分;生活质量平均提高1.97分。提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青少年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士是青少年戒烟的有效干预者,在贯彻青少年戒烟策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应努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作者:吴熹;胡洁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将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分别用思密达联合茵栀黄及单用茵栀黄治疗30 d,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02.40±56.10)μmol/L降为(50.00±40.20)μmol/L(P<0.01),ALT从(120.40±110.00)IU/L降为(40.10±42.00)IU/L(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1 0.10±58.20)μmol/L降为(70.22±56.12)μmol/L(P<0.05),ALT从(130.28±4 0.62)IU/L降为(66.08±46.00)IU/L(P<0.05)。提示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茵栀黄。

    作者:周新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编中专护理教材中护理诊断命名的分析

    根据卫生部1994年颁发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十二个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专护理(三年制)教学已普遍使用第三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护理临床学科中,大多数教材按“护理程序”进行编写,但由于护理诊断的名称未取得统一的看法,导致教材在护理诊断的命名上不够规范,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依据,使用的专业辞语应该相对规范。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对教材中的护理诊断部分作了某些修改。1 资料来源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2 护理诊断命名存在的问题2.1 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混用 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步骤,各科新教材在这一步骤上的用辞不统一。《内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使用“护理问题”,《外科护理学》使用“护理诊断/问题”,《妇产科护理学》使用“护理诊断”,《传染病护理学》使用“主要护理问题”,多种辞语混用,学生可能会感觉无所适从。

    作者:林林;朱国光;姜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