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程月娥
对1999年9月至2000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31名大专生撰写的综述进行分析,结果在综述撰写的规范性方面,无工作经历的大专生与有工作经历的大专生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先进性、实用性、深刻性方面,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出在大专生实习期间进行护理综述的撰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专生尤其是有工作经历者书写规范性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应为专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作者:蒋红;许颖;黄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带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是一种较新的皮瓣移植术,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足、踝部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4例创缘Ⅰ期愈合,2例创缘延期愈合。提出术前心理护理、术区准备、皮瓣的监测、局部制动等护理是皮瓣存活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者:樊玉梅;林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三孔或四孔法操作[1]。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院外科采用美国Stryker腹腔镜施行二孔法手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5例,效果良好。手术配合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4~54岁,平均28.6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手术时间15~50 min,平均20.7 min。病人术后当日下床活动,并可进流质饮食,住院2~5 d,平均3.2 d,术后无腹腔内感染及皮肤戳孔感染。1.2 器械的准备 准备腹腔镜器械,如0°观察镜,套管针(内径10 mm,长度17 cm),尖嘴分离钳及抓钳;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常规器械。1.3 手术方法及配合 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在病人脐下正中切一横行小口制造人工气腹后,经脐下切口将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观察镜用80~90℃的无菌水预热后经套管针置入腹腔内,镜下观察阑尾炎症程度。由助手在腹腔外按压右下腹,同时在镜下观察,选择贴近阑尾根部处切一横行小口,置另一内径为10 mm套管针,经此套管用无齿抓钳提起阑尾,分离阑尾周围的炎性粘连,推开肠管、大网膜等脏器(小范围的膜状粘连可用剪、推、钩等操作解除),充分显露盲肠和阑尾。将一自制的无菌橡胶戳孔保护套(可用避孕套代替,保护套两端呈喇叭状,开口处直径3 cm,中间部分内径为1 cm,大长度5 cm)通过套管放入腹腔,用抓钳将其一端拉入套管内,回抽并拉出套管,使保护套两端分别位于腹腔内外。经保护套置入抓钳,抓住阑尾尖端,边解除气腹边将阑尾提出腹腔,此时可显露阑尾根部,在腹腔外常规行阑尾切除,阑尾残端无需包埋。术毕创可贴拉合皮肤切口[2]。
作者:马艳丽;石焕玲;王春;李瑞芹;王玉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血透材料进行重复使用,多采用0.1%过氧乙酸(PAA)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透析管路、透析器须经彻底冲洗才能再使用,而常规方法需较长时间和较多透析液冲洗。为了缩短冲洗时间、节省冲洗液,我们根据PAA遇热易分解的特性,设计了加热冲洗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测试,报告如下。1 方法 选择同期透析病人150例(150例次),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50例次,A组使用后的透析管路、透析器采用浸泡后常规冲洗方法,即用0.1% PAA浸泡24 h后,将透析器装上Gambro AK透析机,透析器外膜接通透析液(温度37℃,流速500 ml/min),透析器血室连接透析管,接上1 L生理盐水,开放肝素管,启动血泵,以100 ml/min流速循环15 min,再打开透析管所有侧孔冲洗[1];B组方法同上,仅透析液温度为39℃,循环时间10 min;C组透析液温度39℃,循环时间5 min,其他方法同A组。在透析管的动静脉除泡器、透析器外膜出口处分别留取2 ml标本测残留PAA浓度[2],按文献[3]的方法计算。并记录透析液用量。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F检验。 观察加热冲洗后的透析器使用过程中病人有无全身不适、面色潮红、体表发热、恶心呕吐等PAA过敏反应。
作者:陈燕燕;杨筱敏;刘景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应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17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阻塞病人,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17眼)均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0(20~46)岁。术后1~14个月出现泪道阻塞。15例由于鼻腔泪囊吻合口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所致,2例骨孔过小,吻合口粘膜错位愈合。术前泪囊碘油造影排除泪囊过小或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无鼻息肉、鼻甲肥大、鼻窦炎、鼻腔肿瘤等。1.2 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均在电视监测下进行。局部麻醉后,应用鼻内窥镜手术器械自鼻腔探查吻合口,根据不同病因,采取切开、分离、扩大吻合口的方法(如原吻合口有大量肉芽组织,用刮匙彻底清除干净;如为鼻粘膜唇瓣再粘连则切除原唇瓣大小的粘膜),吻合口放置0.2 mg/ ml丝裂霉素C棉片,留置3 min后取出,以生理盐水冲洗,冲洗通畅后填塞鼻腔。1.3 护理1.3.1 术前护理:①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解除病人第二次手术的恐惧及对手术的疑惑心理。②术眼泪道冲洗,1次/d,连续3 d 。③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4次/d。④行泪囊碘油造影(先作碘过敏试验 ),了解泪囊大小及泪小管情况。⑤术前1 d剪掉术侧鼻毛,泪囊内注入美蓝,注入后立即以生理盐水洗眼,以减少术眼的刺激。
作者:秦建新;龚华庸;曾宪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β-七叶皂甙钠临床广泛应用于抗炎、消肿,静脉滴注时常因药物浓度高、滴速快而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轻者局部麻胀、疼痛,重者局部剧烈刺疼,使病人不能坚持治疗。为此,我们对167例接受β-七叶皂甙钠治疗的病人采取伤湿止痛膏局部外贴防治静脉损伤,取得了满意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接受β-七叶皂甙钠治疗的病人167例,男112例、女55例;<14岁12例,14~60岁 138例,>60岁17例。其中上肢骨折62例,下肢骨折44例,锁骨骨折21例,骨盆骨折15例,肋骨骨折11例,腰椎骨折5例,其它9例。均采用β-七叶皂甙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姓别、年龄、病情、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5 cm×7.5 cm大小备用。观察组常规穿刺、固定后在穿刺点上方0.5 ~1 cm处沿血管方向贴伤湿止痛膏1条,输液结束拔针时去掉,每日贴敷,不重复使用;对照组按常规操作固定,穿刺部位不用伤湿止痛膏外贴。注射结束观察两组病人局部有无红肿,沿静脉走行方向皮肤是否发红及其范围;询问病人自觉症状并记录。
作者:林慧玲;朱汝林;林乙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探讨食管癌手术病人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和特点,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焦虑状态进行测评,结果焦虑是食管癌手术病人主要的心理反应,且手术前、后焦虑检出率亦不同,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焦虑状态不同,<50岁中年人、文化程度高者其焦虑严重。提示食管癌手术病人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手术前、后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不可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家属的配合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教育、音乐治疗对缓解病人焦虑症状有积极作用。
作者:袁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1年3月至2000年1月,我科采用髋臼成形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1 8例,效果较好。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9~34岁。18例均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病程19~34年。其中4例曾行髂骨旋转截骨术,2例行髋臼髂骨内移截骨术,2例行髋臼造盖术,10例为初次手术。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和疼痛,髋关节曲屈50~85°(正常值130~140°)、后伸0~5°(正常值10°)、内旋5~10°(正常值30~45°)及外旋15~25°(正常值40~50 °)。X线片示髋臼角45~60°(正常值<20°)。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骨牵引2周,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侧臀部垫枕抬高约30°。采用Smi th-Peterson(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暴露关节囊但不切开[1]。用弧形凿沿髋臼上缘截骨绕过髋臼上方,将脱位股骨头复位并将患肢置于外展位,将截骨瓣尽量向下翻转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取自体髂骨骨块植入并用克氏针或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45 d。
作者:高春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乌头是中医治疗风湿痛、外伤及各种关节疼痛等症的常用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毒性极强,易溶于乙醇及醚等有机溶剂,2~4 mg即可致人死亡,常因服法不当 (如煎药时间过短,与酒类同服或用药间隔时间太短等)、用量过大或泡制不合格致不可逆的中毒损害[1]。我院于2000年4月收治1例服自制乌头酒过量中毒病人,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男,48岁。肩周炎病史5年,服自制川乌、草乌泡制药酒40 ml,2 h后出现头晕、呕吐、肢体麻木而急诊入院。入院时病人烦躁不安、心悸、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浅促、阵发性抽搐、流涎、呕吐,T 36.1℃、P测不到、R 34次/min、BP 80/40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宽大畸形QRS波群,心率204次/min ,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诊断为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立即给予洗胃、血液透析、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及保护心肌治疗,配合中药口服及灌肠等处理,6 h后病人症状控制,3 d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住院1周痊愈出院,无后遗症。
作者:齐静;刘晓辉;白天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58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4% 的病人懂得足部护理;而坚持足部主动护理的病人仅占13.3% ;81.0% 以上的病人希望接受糖尿病足各方面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将电话咨询和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作为获得健康知识的首选。提出早期开展预见性护理,建立一支由专科医师-护士-营养师-药师-康复师组成的教育队伍,加大糖尿病足知识宣传力度,形成有效的健康教育网是满足糖尿病足健康教育需求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甘俊丽;谭艺真;李媛;叶赛娟;张雪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血磷降低(<0.97 mmol/L),钙磷乘积<30,骨质不易钙化。本病不易早期发现,在佝偻病长期治疗无效时考虑本病。2000年我科收治1例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简介 女,2岁。发现“O”形腿1年余,肌内注射维生素D3,长期口服钙剂,效果差。入院时T 3 7.2℃、P 90次/min、 R 30次/min,体重10 kg,营养一般,毛发稀疏,方颅,手、脚镯征阳性,肋骨串珠,鸡胸,双下肢呈“O”形。X线示双侧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改变,钙化带模糊,骨骺板增宽,骨骺部分边缘毛糙不齐。血磷0 .6 mmol/L,碱性磷酸酶1 158 U/L,血钙2.47 mmol/L,诊断为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口服补磷合剂(含磷酸盐)、罗钙全(含维生素D),经过8个月规律用药,该患儿佝偻病症状消失,血磷基本正常。2 护理2.1 指导正确用药 ①维持血磷浓度在0.97 mmol/L以上,口服补磷合剂,10 ml/次,5次/d,有利于骨的钙化,维持正常的生长速率。服用补磷合剂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可在饭后、睡前给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长期规律用药时,若血磷浓度不易达到正常范围,出现中毒症状或病情无好转,停用罗钙全或剂量减半,并加大补磷合剂用量(20 ml/次),可促进本病痊愈。如X线片示干骺端已愈合,罗钙全用量可减半,以防止骨骺软化。②口服罗钙全 30~40 ng/(kg·d),1次/d。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口渴、表情淡漠、呕吐、吸吮无力、皮肤弹性减低、四肢肌张力减低、发热等)。若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停药。③该病是由于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因此,需要终生服用磷酸盐。本例患儿曾中断服用,佝偻病症状重新出现,服药后好转。
作者:任香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索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护理措施,对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行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病人中 17例眼压得到控制。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出院健康指导是提高该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植翠明;肖惠明;胡穗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观察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的效果,对12例病人(序贯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有创机械通气临床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与12例持续有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的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发生例数、入住RICU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提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 COPD病人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慧敏;王斌;沈旭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引起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及血钾过低症[1]。本病确诊依据是醛固酮分泌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对临床高度怀疑而未能确诊的病例,行钾钠定量试验饮食有助于诊断[2]。我院营养科1995年12月至2000年5月对18例疑为原醛症病人应用钾钠定量试验饮食,并观察血生化指标,为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岁。入院时血压162.4~205.3/92.5~128.6 mmH g(1 mmHg=0.133 kPa);血钾(2.95±0.31)mmol/L,血钠(141.31±5.83)mmol/L,血pH 7.49±0.18,CO2结合力(30.8±1.4)mmol/L。1.2 钾钠定量试验饮食的方法与步骤1.2.1 准备工作:向病人详细说明试验饮食的目的和要求,取得病人的高度合作。在试验饮食期间,除营养室供给的饮食外不得食用任何食物;烹调用水及饮用水均用蒸馏水;不得喝茶、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用牙膏刷牙(内含碱性化合物);不能用含钠味精,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吕海燕;应碧荷;钟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操作方法。传统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为穿刺点,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抽血成功率低,且容易污染。1997~2000年,我科采用划线法(改良法)对199例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199例,男116例,女83例,年龄1~28 d。18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94.47% ,11例失败。未出现感染情况。 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身体纵轴成45°,臀下垫一薄垫,屈膝呈蛙腿状卧位。从脐部引一条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即为穿刺点,常规消毒行股静脉穿刺抽血。2 讨论 股静脉为静脉向上的延续,行经股三角,至股三角上部位于股动脉内侧,而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1],患儿取屈膝呈蛙腿状卧位时,股骨头在深层将股静脉托起,此时从脐部引垂直于腹股沟的连线,其垂直交叉点正是股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 传统的穿刺部位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作标志,采血进针点依操作者的感觉来确定,由于感觉、经验不同,且新生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因而穿刺位置误差大,采血成功率低。用划线法确定股静脉穿刺点,能将穿刺点定位于一个误差小范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作者:谢俐萍;彭丽华;冯琼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现代电生理学的发展,以微电极导向计算机控制为特点的微电极技术,使立体定向毁损苍白球异常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有效率达到90%以上[1]。2000年3月至2000年10月我院采用微电极导向毁损术治疗15例帕金森病人,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病人中男12例、女3例,年龄大68岁,小37岁,平均52.0岁。11例以肌僵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4例以震颤为主要表现。根据病人生活自由度[2]评估,床上可活动身体3例,在室内可以行走12例。其中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10例,对饮食、休息、运动功能锻炼重要性缺乏认识8例,产生焦虑、恐惧心理11例。2 健康指导2.1 健康指导方法 针对个体对疾病认知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宣教方法。①针对病人健康知识行为进行个别指导,床边示范和纠正。根据年龄、职业等不同分别对待,如文化程度较高、社会阅历较深、比较内向或多疑者,除常规宣教外,需反复仔细地讲解,系统地分析,直至病人掌握为止。对胆小、多疑者使用鼓励性语言。②请病人现身说教,将有关自身体验和应对方法传授给新入院病人,使受教育者产生互感效应。③家属参与,强化效果。注意做好家属的宣教,以取得支持和配合。
作者:唐玉芳;彭凤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根据卫生部1994年颁发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十二个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专护理(三年制)教学已普遍使用第三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护理临床学科中,大多数教材按“护理程序”进行编写,但由于护理诊断的名称未取得统一的看法,导致教材在护理诊断的命名上不够规范,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依据,使用的专业辞语应该相对规范。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对教材中的护理诊断部分作了某些修改。1 资料来源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2 护理诊断命名存在的问题2.1 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混用 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步骤,各科新教材在这一步骤上的用辞不统一。《内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使用“护理问题”,《外科护理学》使用“护理诊断/问题”,《妇产科护理学》使用“护理诊断”,《传染病护理学》使用“主要护理问题”,多种辞语混用,学生可能会感觉无所适从。
作者:林林;朱国光;姜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乳癌根治术后需对创面进行加压包扎,以保证皮瓣紧贴胸壁,减少皮下积液,促进创面修复。 1997~1999年,我科在传统加压包扎法基础上将外层绷带改为“U”形加压包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方法 病人术后包扎切口,纱布团数块填充于术侧腋前壁,纱布垫覆盖;扶病人取坐位,首先将绷带绕胸壁水平加压包扎,然后术者与助手各执一卷绷带,助手将绷带纵向由胸前壁跨患侧肩至胸后壁,术者将绷带水平缠绕并压盖、固定纵向绷带(呈“U”形),如此反复,后固定于胸壁,注意对锁骨下部位的加压。2 讨论 皮下积液是乳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之一是腋窝未能有效加压包扎和皮瓣不能与胸壁牢固固定[1],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5%~20%[2],我院对121例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行加压包扎,8例(6.61%)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降低。传统加压包扎只是水平缠绕绷带固定;“U”形加压包扎采用纵向跨肩绷带与水平缠绕绷带交替缠绕,不易滑脱;且纵向跨肩绷带对患侧的压力加强,并能对传统方法不能加压的部位如锁骨下进行加压,使皮瓣紧贴胸壁,便于新生毛细血管渗入皮瓣建立新的血液循环[3],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石光锋;王晓霜;丁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探讨治疗老年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方法及护理,应用Nd∶YAG泪道激光,在特制的泪道探针的引导下,对79例(80眼)老年病人泪道阻塞部位进行击射,治疗功率10~15 W;疏通阻塞后用甲基纤维素充填。配合术前冲洗泪道(明确阻塞部位);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指导病人正确用药,定期复查、冲洗。结果1次激光治愈68例(69眼),2次治愈4例(4眼),治愈率为91.1%。提示Nd∶YAG激光并甲基纤维素治疗老年泪道阻塞效果良好,成功的护理是保证病人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
作者:余桂香;刘珍莲;杨淑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吸烟依赖者戒烟的效果,对青少年吸烟依赖者118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4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对尼古丁的依赖性较干预前平均下降3.48分;生活质量平均提高1.97分。提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青少年吸烟者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士是青少年戒烟的有效干预者,在贯彻青少年戒烟策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应努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作者:吴熹;胡洁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