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青;李晓燕
为更好保护职务发明人的权益,2012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职务发明条例(草案)》,草案的公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在调研和修改的基础上于2013年12月形成了《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文章结合高校职务发明的具体实践,从高校职务发明人的合法地位、职务发明的归属、发明报告制度、奖励报酬及署名权的问题等角度出发,对争议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职务发明制度.
作者:刘梅;王瑞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管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医院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缬沙坦治疗的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降压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作者:朱沪沛;孙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于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计划生育并且符合生育政策的2000对农村夫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观察组参加免费孕前检查.对两组夫妇分别建立档案,并分派专人进行跟踪、随访和管理,记录妊娠结果,分别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生缺陷情况,登记汇总后,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生缺陷儿占比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出生缺陷种类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趾畸形等.结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将预防关口前移,在怀孕之前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情况的发生.
作者:陈吉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诊监护室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诊抢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抢救时间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效果上,观察组明显是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程度上,观察组是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救患者采取的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抢救效果、缩减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后护理满意程度,进而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
作者:吴秀静;谢舒舒;杨金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将FOCUS-PDCA程序管理模式用于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探讨控制引流管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及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FOCUS-PDCA程序管理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考核,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20例为观察组,采取术后引流管护理中运用该管理程序,逐步改进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120例为对照组,利用同一批经过FOCUS-PDCA程序管理模式培训后的护士对术后引流管护理采用常规模式.对程序实施前后护士的自我综合能力评分,术后引流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态度、技术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士的自我综合能力评分提高;观察组的引流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态度、技术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FOCUS-PDCA程序的实施能够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用于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能够保障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先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11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风险管理),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知识知晓率、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知识知晓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知识知晓率,降低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密密;胡欣;刘双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将2016年1~10月医院ICU病房收治的5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对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依据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总感染率为2.04%,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ICU住院时间≥14d、APACHEⅡ评分≥17分、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留置导管时间≥7d.结论:导致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院需采取综合对策,进行积极预防.
作者:杨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儿科院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15~2016年期间的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种检查报告,将各种指标详细的记录下来,再通过规范的统计学分析法,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防控医院感染发生的管理措施.结果:在选取的852例患儿中,查出有31例医院感染,其发生率为3.64%,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比67.07%,其中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比31.04%和17.24%.结论:是否使用呼吸机、静脉全营养、住院天数、出生体重等对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要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郑嫚;顾承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分娩的429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纯母乳喂养288人,混合喂养123人,人工喂养18人,分别于待产期间、产后第3d和产后3个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初产妇年龄、文化程度、产假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医保、家庭收入、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并进行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分娩控制评分、母乳喂养知识、社会支持评定.分析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影响因素,预测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结局.结果:纯母乳喂养的信心平均分高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P<0.05),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影响因素中,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的评分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产后抑郁评分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的因素(P<0.05).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能预测产后3个月的喂养方式(P<0.05).结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的相关因素,产后3d的喂养信心有助于判断3个月后的喂养状况,应努力提高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徐文素;雷君波;周青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病管理中“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中接受慢性病管理的患者68例,均在管理中应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应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均优于管理前,总运动量及有效运动量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知己”健将管理模式后,可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作者:严立群;方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发药交代的工作质量,促进用药安全性、合理性.做好发药交代,让药师与患者之间的和谐交流,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更有助于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方法:阐述医院门诊药房发药交代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药师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有效避免了患者用药不当和错误,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作者:陈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分层管理中绩效考核模式的构建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1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未结合分层护理管理的绩效考核)和观察组(分层护理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模式),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成绩及患者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质量、医德规范考核成绩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儿科护理分层管理中构建绩效考核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谢芳;汤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血液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对实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差异不明显,实施后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得到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安全的保障力度.
作者:张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学与操作技能考核机制.方法:在阐述高职高专中药炮制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板书讲授改革成“炮制品标本(不及品、适中品、太过品)直观教学法+教师分组现场演示法+学生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新模式.结果:目前的炮制教学方式单一,实验教学改革很有必要.结论: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中药炮制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李卫先;王议忆;姚淑琼;李达;管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室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医院急诊室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责任制分层管理的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针对急诊室护理的特点采用责任制分层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刘星星;刘小媛;占云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方法:在血液科成立输血管理小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规范管理输血工作,并选取实施输血管理前后的输血病案,评估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比较实施管理前后输血工作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完善血液科输血管理体系,确保管理目标明确、分工落实到位,降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输血质量.
作者:陈琦;周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的问题及建议.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2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分析,并分析护理人员心理问题与护龄、学历、婚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5.0%(5/20),与国内常模相比,精神科护理人员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等因子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而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没有明显变化(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与护龄、婚姻状况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学历没有密切相关性.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相对较差,只有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才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丹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基于临床开放式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经验,总结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制定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病房的安全管理水平及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蒋翠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方法,为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开化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工作,并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实施调查.结果:通过对原有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实施改革,实施一系列全新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地降低了在麻醉药物使用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麻醉药品的分发、使用等方面未发生差错事件.结论:实施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大大地提高麻醉药品的管理水平.
作者:詹岳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2015年全年门诊输液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6年全年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个时间段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且能减低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晶晶;郑燕燕;王苏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