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林玲;张瑶娜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于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计划生育并且符合生育政策的2000对农村夫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观察组参加免费孕前检查.对两组夫妇分别建立档案,并分派专人进行跟踪、随访和管理,记录妊娠结果,分别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生缺陷情况,登记汇总后,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生缺陷儿占比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出生缺陷种类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和趾畸形等.结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将预防关口前移,在怀孕之前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情况的发生.
作者:陈吉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介入室优质护理的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行介人手术的患者200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1000例和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陈雪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12月医院的73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选择2016年1~6月医院的73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采取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63%,护理质量评分为(95.50±3.30)分;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83.56%,护理质量为(90.20±3.20)分.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时采取细节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沈飞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管理对老年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长兴医院院60例老年脑外伤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康复护理管理),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康复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提高老年脑外伤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价值,为更好的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患者7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2016年2月,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服务态度评分、健康宣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环境护理评分及护理文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陶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儿科院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15~2016年期间的临床病历资料和各种检查报告,将各种指标详细的记录下来,再通过规范的统计学分析法,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防控医院感染发生的管理措施.结果:在选取的852例患儿中,查出有31例医院感染,其发生率为3.64%,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比67.07%,其中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比31.04%和17.24%.结论:是否使用呼吸机、静脉全营养、住院天数、出生体重等对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要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郑嫚;顾承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血液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对实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差异不明显,实施后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得到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安全的保障力度.
作者:张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管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医院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缬沙坦治疗的对照组和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降压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作者:朱沪沛;孙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用药安全事件,分析出现用药安全事件的原因.结果: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0%,具体包括用错药、配伍剂量不准、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时间错误及药品用法错误等.影响用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患者方面的因素及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结论:影响神经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因素较多,在实际临床护理管理中应总结影响因素,进而采取措施提高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依靠对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有效管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吴平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陪护家属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5~2016年60例精神科患者陪护家属分为常规宣教的对照组和规范化健康宣教的观察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人院前及宣教后对约束的心里接受状况,以及陪护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自伤或伤人等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陪护家属经宣教后接受约束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陪护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宣教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陪护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王洁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护同步集中式术前访视在术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从2013~2016年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人,观察组4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医护同步集中式术前访视.由患者对常规术前护理和医护同步集中式术前访视进行评分,检测术前和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特异性抗原含量.结果:患者对于医护同步集中式术前访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P<0.05),在两组护理方式下,观察组的特异性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同步集中式术前访视在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张萍;王立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方法:在血液科成立输血管理小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规范管理输血工作,并选取实施输血管理前后的输血病案,评估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比较实施管理前后输血工作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完善血液科输血管理体系,确保管理目标明确、分工落实到位,降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输血质量.
作者:陈琦;周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方法,为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开化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工作,并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实施调查.结果:通过对原有的麻醉药品管理模式实施改革,实施一系列全新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地降低了在麻醉药物使用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麻醉药品的分发、使用等方面未发生差错事件.结论:实施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大大地提高麻醉药品的管理水平.
作者:詹岳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五官科作为基层医院中的临床科室之一,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一直位于各个临床科室的前列,影响着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提高.因此,通过一定的、有效的措施,来防治与控制基层医院五官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基层医院五官科的科室特殊性,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希望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帮助.
作者:章巧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流程再造在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口服化疗药安全给药品质.方法:2016年1~6月期间,依照JCI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在口服化疗药的发放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可能导致差错的环节及原因,实施口服化疗药流程再造,追踪整改效果,不断完善口服化疗药流程并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流程再造前后口服化疗药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流程再造后,在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中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口服化疗药各环节实施JCI标准下的流程再造,能减少口服化疗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安全给药品质.
作者:张琼;阮芳园;吴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混合管理的操作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收治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眼科的患者中随机选取采用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混合管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另从2015年未开展眼科日间手术和常规手术混合管理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包括住院时间、术前等待时间及满意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等待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患者开展手术与常规手术混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管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徐静;林一萍;杨吟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化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管理措施,提高科室整理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基础护理管理小组,对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强化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比较强化基础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如肺不张、呼吸道阻塞、过度通气、肺部感染等发生率较强化管理前明显下降(P<0.05);科室整体护理质量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强化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岗位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医院实施手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岗位管理实施时间,分为2016年1~7月未实施岗位管理的对照组和2016年8月~2017年2月实施岗位管理的观察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安全护理、护理文书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岗位管理应用于手术室,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医师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计幼苗;周蓓;吴海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团队式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康复护理知识评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提升不明显(P>0.05);两组康复护理知识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提升不明显(P>0.05).结论:团队管理式护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知识和自护能力.
作者:刘少娟;羊文娟;贺栋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5年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对科室护理人员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2016年急诊科对科室护理人员改用分层管理.记录不同时间段急诊室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急诊室患者(或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率,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经相应检验并得出结论.结果:2016年急诊科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2015年(P<0.05);2016年急诊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2015年(P<0.05).结论:在急诊科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管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护关系、护患关系.
作者:程旭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