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梅;徐琼;王雪强
目的:编制一个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老年性痴呆评定软件.方法:①参考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Demtect等老年性痴呆评价工具,建立老年性痴呆康复评定系统初始量表,制成软件(简称初始量表)量表考评.应用初始量表对杭州市区范围内的294例老年人进行测试,应用测试结果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并与MESS量表比较.结果:初始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18,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797,重测信度中单个测量ICC为0.247,平均测量ICC为0.798,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运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加以旋转,KMO指数为0.798,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x2为437.518(P<0.01),说明变量间密切相关,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素分析表明,老年性痴呆早期筛选包括2个因子,总体方差64.531%,表明结构效度较高.与MESS量表比较,初始量表灵敏度较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结论:本文的初始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可为我国老年性痴呆早期筛选的研究提供有效评价工具.
作者:高根德;巴艳朋;祝飞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康复医疗团队中,康复治疗师占有中坚的、基础的地位,起着影响康复治疗成败和质量优劣的作用[1].康复治疗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需求,2006年我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康复治疗师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作者承担两届康复治疗师专业的物理治疗学教学任务,通过实践认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治疗学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王潞萍;邢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在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知识宣教、生活指导、心理干预等持续2年时间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2年后,2组患者青光眼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2年内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郑剑秋;毕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 h后实施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等系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易Fugl Meyer(FIM)积分评定法,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3及6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时,2组ADL及FIM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ADL及FIM评分呈升高趋势(P<0.01),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能使脑卒中的康复措施落到实处,使患者得到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广珊珊;姜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治疗慢性下背痛(LB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病程>3个月的LBP患者50例,分为教育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均进行超短波、中频电疗等物理因子治疗及腰背肌功能训练等疗法.教育组在治疗过程中贯穿LBP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健康教育宣教.结果:治疗8周后,2组VAS评分、欧式LBP失能量表(ODQ)总分及各单项目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组间比较,教育组VAS评分,ODQ总分及疼痛程度、个人照护,抬重能力,坐、站立、社交生活及旅行单项目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慢性LBP患者治疗中增加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疼痛程度及失能状况.
作者:张素梅;徐琼;王雪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降低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围术期各类不适,维护受术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行普通人流术的未婚女性患者100例为干预组;另选择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我科行普通人流术的未婚女性10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人流手术.干预组同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指导、安慰和鼓励及术后生殖健康宣教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术中宫颈口扩张顺利,子宫收缩佳,阴道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间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下腹部疼痛感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人工流产者采取一系列人性化干预措施,进行人文关怀,对受术者的心理调适具有积极的作用;减轻了术中、术后的不适,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吴乐贤;高海莲;李齐;蒲凤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及关节松动术辅以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超短波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取患侧肩外俞、肩前及肩三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93.3%与33.3%、70.0%,P<0.05).结论:肩周炎辅以电针治疗可明显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柯志钢;叶飞;肖少华;韩肖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致残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1%[1].精神分裂症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者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2].社会技能训练( 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利用行为治疗原则和技术教会个体表达他们的情绪和要求,具有独立生活需要的良好关系和角色,更好的实现目标和满足需要[3].SST着眼于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4],针对患者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因而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夏志春;王学林;李冰冰;沈峰;农秋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期脱失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并探索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MMT门诊114例脱失患者采用门诊、家属、社区及公安为干预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提供社会保障,社区戒毒及转诊等干预方式.综合干预前后比较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干预主体的有效率.结果:经过长1个月的综合干预后,61.4%的脱失患者重新回到治疗中.不同干预主体及干预方式在对因健康、旅居外地、妊娠、经济及自认为戒毒成功等原因脱失治疗的患者干预前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MT脱失患者的综合干预需要卫生、公安、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戒毒作用,提高戒毒效率.
作者:喻新华;王鹏;张胜;杨巍;徐再锋;陈绘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后均行新辅助化疗,术后5d时2组均在CPM机上进行训练.训练组于术后当日即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张等长收缩.踝泵运动,7~14 d逐渐行屈膝、站立及步行等主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4 d后,训练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P<0.01);Enneking评定,训练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73.0%,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训练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83与70分,P<0.01).结论:早期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作者:吴国桢;俞红;白跃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中药薰蒸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32例和B组30例,均给予运动疗法,包括良肢位摆放,纠正肩关节位置,主被动关节活动等.A组同时联合中药薰蒸.治疗前后建立多维观察指标,并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资料基线一致.治疗30 d后,2组患肢肩关节功能、疼痛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睡眠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程度大于B组(P<0.05).综合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78.1%与50.0%,P<0.05).2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联合运用中药薰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较单纯运动疗法具有优势.
作者:黄开学;杨芳;张宗美;徐立新;徐贞杰;郭强;王义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声波及电针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KOA)软骨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超声波组和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左膝伸膝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模型成功后,超声波组实施3 MHz脉冲式超声波治疗;电针组取梁丘、足三里(后三里)、血海、阳陵泉等穴,疏密波刺激,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后4组大耳兔均处死,光镜下观察左膝股骨内侧髁软骨及基质的HE染色改变,采用Mankin's评分;免疫组织化学MMP-1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超声波组和电针组软骨及基质Mankin's评分均明显升高(0.10±0.32与9.90±1.73、4.81±1.23、5.03±1.20,P<0.01),MMP-1表达也明显升高(13.89±3.10与54.65±9.27、31.64±6.69、34.87±4.23,P<0.01).与模型组比较,超声波组和电针组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超声波组与电针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和电针治疗均能降低KOA兔软骨中MMP-1的表达,达到治疗KOA的作用.
作者:李卫平;胥方元;蹇睿;刘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侧面肌制动,患侧面肌锻炼为主对面神经炎一侧面肌瘫痪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急性面神经炎面肌瘫痪患者291例,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221例,均采用药物联合传统瘫痪面肌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噘嘴及鼓腮等锻炼法.观察组在进行上述面肌锻炼时对健侧面肌制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及3个月后随访,分别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第5,10天和出院后3个月面神经分级对比发现,面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与面肌锻炼总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QCMH=205.9903,P<0.01).治疗第10天时,2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达1级的例数明显多于治疗第5天时,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1.7%,99.1%与22.9%,71.4%,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面肌功能恢复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健侧制动面肌锻炼法能激发患者自行锻炼的主动性,提高瘫痪面肌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并能节约治疗开支.
作者:梁柯;李登星;李绍发;黄志志;余学婕;黄炫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奥卡西平治疗带状疱疹(HZ)所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HZ患者68例,分为A组36例,B组32例,均常规给予阿昔洛韦、VitB1及甲钴胺治疗.A组加服奥卡西平片0.3g,每日2次.B组加服加巴喷丁胶囊,自300 mg/d起逐渐增加剂量至疼痛缓解为维持剂量,高用量每日3600mg.结果:治疗1、2及4周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低于A组(P<0.05).总有效率在治疗1及2周时,B组明显高于A组(68.8%,93.8%与50.0%,69.4%,P<0.05).4周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B组低于A组(34.3%与41.7%,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见效时间快于奥卡西平,且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薛海龙;宋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11例,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中频感应电、牵引及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颈部抗阻训练、超短波及高压交电场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头颈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症状改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7%与70.5%,P<0.05).结论:规范化、目标性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交感型颈椎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窦晓丽;刘忠良;江俊杰;袁望舒;夏玲;段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TN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28例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B组29例在疼痛部位及板机点周围皮下注射肉毒素治疗.治疗后1,3及6个月时随访,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脱失7例,A组3例,B组4例.与治疗前3个月SF-MPQ及SF-36平均分作为基础水平比较,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SF-MPQ评分明显下降,SF-36明显上升(P<0.01),B组表明更明显(P<0.05,P<0.01).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不适患者多于B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TN发作作用高峰1~3个月,维持时间6个月,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宋金辉;丁旭东;黄瓅;洪艳;陈华先;王凤敏;张贵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RSWT)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6例取痛点处或以肱二头肌长头腱为中心,采用RSWT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15例肩部痛点给予微波治疗,每日1次,2组均配合关节松动术,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7、14和28 d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肩关节前屈活动度(ROM)及Constant-Murley评分(CMS)评定肩关节疼痛度及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肩关节ROM及CMS评分在治疗7及14d时均明显上升(均P<0.05),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28 d时2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WT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较快改善肩周炎肩关节ROM,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陈庆梅;杨卫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11年3~5月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3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偏瘫侧肩呈自发性疼痛,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加剧,男2例,女1例;年龄50~70岁,病程3~7个月.3例患者均于患侧肩胛下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 BTX- A),患者平卧位,使用AM-800肌电引导仪进行肌电和电刺激双重定位,于痉挛强部位注射肉毒素或在肩外展40°,于腋窝处扪及腋动脉,在腋动脉外侧缘,斜向内下方进针,触及肩胛骨后略后退针头抽无回血再注射,BTX-A冻干粉剂,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为50 u/ml溶液,即配即用.注射后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良姿位摆放、注射肌肉的牵伸、肩关节松解术以及ADL训练等[1,2],20 min,每日1~2次.
作者:张安静;李放;吴军发;吴毅;胡永善;路微波;陆蓉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偏瘫是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脑部疾患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运动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特殊治疗方法[J].笔者在对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运动疗法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①教育和训练.偏瘫患者的治疗重点是促进损伤的大脑进行重塑,教育患者采取正确姿势进行训练,促进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正确模式的输入及确立,活化正常功能脑细胞或促发脑细胞代偿功能的出现,进而诱发正常运动模式,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2].②主动运动.偏瘫患者的主要障碍是姿势张力和协调的异常.治疗的目标为减轻痉挛和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随意、自主、选择性运动模式.主动运动可加速诱发运动反应或建立运动兴奋痕迹,对建立记忆、恢复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协调和整合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杜洛民;任瑞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 回顾历史: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个别中专卫校开始培训康复治疗人员,以缓解康复治疗人才的匮乏[1].由于培养的仅是中专学历,且人数少,因此对学科的导向作用不大.90年代中期,一些体育院校开始招收专科或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人员,如人体运动科学、体育保健、康复保健等.这些人员分配到综合医院,对当时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1年教育部正式将康复治疗纳入正规的学历教育(专业编号100307w),将其列为医学相关专业类,4年制为康复治疗本科(理学学士);3年制为康复治疗技术专科[2,3].此后国内各地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高等学校逐年增加,2006~2010年本科院校增加53%(从19所增加到36所),专科院校增加1.7倍(从36所到61所),其增长速度远超出专业人员的期望[4].
作者:燕铁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