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慢性下背痛的影响

张素梅;徐琼;王雪强

关键词:健康教育, 下背痛, 康复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治疗慢性下背痛(LB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病程>3个月的LBP患者50例,分为教育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均进行超短波、中频电疗等物理因子治疗及腰背肌功能训练等疗法.教育组在治疗过程中贯穿LBP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健康教育宣教.结果:治疗8周后,2组VAS评分、欧式LBP失能量表(ODQ)总分及各单项目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组间比较,教育组VAS评分,ODQ总分及疼痛程度、个人照护,抬重能力,坐、站立、社交生活及旅行单项目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慢性LBP患者治疗中增加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疼痛程度及失能状况.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焦虑状态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的焦虑心理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即将实习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85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0%,85例中存在焦虑症状的学生26例(30.6%),其中轻度22例(84.6%),中度48例(15.4%),无重度焦虑学生.结论: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普遍存在焦虑心理问题,有必要对实习前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保证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各70例,2组均针刺双侧百劳、肩中俞及中渚穴.对照组加用电针;观察组同时在病变部位寻找热敏穴实施回旋、雀啄、往返和温和灸.结果:平均治疗24次后,2组疼痛总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97.1%与44.3%、88.6%,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珊;毛红蓉;严言;李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等速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肘屈伸肌肌力的影响

    目的:比较等速与等张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等张肌力训练,观察组采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训练仪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均每周3次,每次30 min.结果:训练3个月后,2组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肘关节屈伸肌肌力的作用优于等张肌力训练,但其需专人操作.

    作者:毕霞;吕宏;王雪强;孙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核磁共振检测活体兔心肌梗死体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活体检测兔心肌梗死的体积,以利于后续生理机能的观察.方法:1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被制作成心肌梗死模型后,先用MRI进行活体心肌梗死体积检测;而后处死,再用TTC染色法测量其心肌梗死体积.结果:MRI测量的心肌梗死体积显著高于TTC染色法(30.09%±2.45%与25.93%±2.22%,P<0.01),且两者有显著相关性(r=0.974,P<0.01).结论:3.0 T MRI可用于小动物心肌梗死体积的活体测量,可作为心肌梗死后其他研究指标的观察.

    作者:林爱翠;赵彦;肖明月;励建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肝素及红光疗法对促进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目的:比较3种疗法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35例181个深Ⅱ度烫伤创面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58个创面采用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纱布包扎;B组47例63个创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及肝素局部涂抹治疗;C组45例60个创面,在A、B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局部红光照射.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平均21 d的治疗,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96.7%±4.8%,88.7%±5.1%,70.1%±11.3%,P<0.01).结论:bFGF外用联合肝素、红光疗法可显著提高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增加愈合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吴娟;何青峰;林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影响因素分析、风险预案及护理措施等系统的风险管理护理.结果:治疗20 d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系统化风险管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缺陷,减少管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唐红波;边竟;刘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在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知识宣教、生活指导、心理干预等持续2年时间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2年后,2组患者青光眼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2年内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郑剑秋;毕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两种治疗方法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MMP-1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声波及电针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KOA)软骨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超声波组和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左膝伸膝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模型成功后,超声波组实施3 MHz脉冲式超声波治疗;电针组取梁丘、足三里(后三里)、血海、阳陵泉等穴,疏密波刺激,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后4组大耳兔均处死,光镜下观察左膝股骨内侧髁软骨及基质的HE染色改变,采用Mankin's评分;免疫组织化学MMP-1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超声波组和电针组软骨及基质Mankin's评分均明显升高(0.10±0.32与9.90±1.73、4.81±1.23、5.03±1.20,P<0.01),MMP-1表达也明显升高(13.89±3.10与54.65±9.27、31.64±6.69、34.87±4.23,P<0.01).与模型组比较,超声波组和电针组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超声波组与电针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和电针治疗均能降低KOA兔软骨中MMP-1的表达,达到治疗KOA的作用.

    作者:李卫平;胥方元;蹇睿;刘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 h后实施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等系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易Fugl Meyer(FIM)积分评定法,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3及6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时,2组ADL及FIM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ADL及FIM评分呈升高趋势(P<0.01),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能使脑卒中的康复措施落到实处,使患者得到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广珊珊;姜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加巴喷丁与奥卡西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奥卡西平治疗带状疱疹(HZ)所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HZ患者68例,分为A组36例,B组32例,均常规给予阿昔洛韦、VitB1及甲钴胺治疗.A组加服奥卡西平片0.3g,每日2次.B组加服加巴喷丁胶囊,自300 mg/d起逐渐增加剂量至疼痛缓解为维持剂量,高用量每日3600mg.结果:治疗1、2及4周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低于A组(P<0.05).总有效率在治疗1及2周时,B组明显高于A组(68.8%,93.8%与50.0%,69.4%,P<0.05).4周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B组低于A组(34.3%与41.7%,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见效时间快于奥卡西平,且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薛海龙;宋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运动疗法对偏瘫康复的作用

    偏瘫是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脑部疾患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运动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特殊治疗方法[J].笔者在对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运动疗法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①教育和训练.偏瘫患者的治疗重点是促进损伤的大脑进行重塑,教育患者采取正确姿势进行训练,促进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正确模式的输入及确立,活化正常功能脑细胞或促发脑细胞代偿功能的出现,进而诱发正常运动模式,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2].②主动运动.偏瘫患者的主要障碍是姿势张力和协调的异常.治疗的目标为减轻痉挛和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随意、自主、选择性运动模式.主动运动可加速诱发运动反应或建立运动兴奋痕迹,对建立记忆、恢复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协调和整合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杜洛民;任瑞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国内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喜与忧

    1 回顾历史: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个别中专卫校开始培训康复治疗人员,以缓解康复治疗人才的匮乏[1].由于培养的仅是中专学历,且人数少,因此对学科的导向作用不大.90年代中期,一些体育院校开始招收专科或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人员,如人体运动科学、体育保健、康复保健等.这些人员分配到综合医院,对当时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1年教育部正式将康复治疗纳入正规的学历教育(专业编号100307w),将其列为医学相关专业类,4年制为康复治疗本科(理学学士);3年制为康复治疗技术专科[2,3].此后国内各地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高等学校逐年增加,2006~2010年本科院校增加53%(从19所增加到36所),专科院校增加1.7倍(从36所到61所),其增长速度远超出专业人员的期望[4].

    作者:燕铁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辅以电针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及关节松动术辅以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超短波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取患侧肩外俞、肩前及肩三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93.3%与33.3%、70.0%,P<0.05).结论:肩周炎辅以电针治疗可明显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柯志钢;叶飞;肖少华;韩肖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综合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患者的作用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期脱失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并探索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MMT门诊114例脱失患者采用门诊、家属、社区及公安为干预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提供社会保障,社区戒毒及转诊等干预方式.综合干预前后比较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干预主体的有效率.结果:经过长1个月的综合干预后,61.4%的脱失患者重新回到治疗中.不同干预主体及干预方式在对因健康、旅居外地、妊娠、经济及自认为戒毒成功等原因脱失治疗的患者干预前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MT脱失患者的综合干预需要卫生、公安、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戒毒作用,提高戒毒效率.

    作者:喻新华;王鹏;张胜;杨巍;徐再锋;陈绘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致残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1%[1].精神分裂症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者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2].社会技能训练( 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利用行为治疗原则和技术教会个体表达他们的情绪和要求,具有独立生活需要的良好关系和角色,更好的实现目标和满足需要[3].SST着眼于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4],针对患者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因而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夏志春;王学林;李冰冰;沈峰;农秋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7例TN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28例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B组29例在疼痛部位及板机点周围皮下注射肉毒素治疗.治疗后1,3及6个月时随访,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脱失7例,A组3例,B组4例.与治疗前3个月SF-MPQ及SF-36平均分作为基础水平比较,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SF-MPQ评分明显下降,SF-36明显上升(P<0.01),B组表明更明显(P<0.05,P<0.01).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不适患者多于B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TN发作作用高峰1~3个月,维持时间6个月,且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宋金辉;丁旭东;黄瓅;洪艳;陈华先;王凤敏;张贵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国的工伤康复现状

    工伤康复是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为工伤致残人员提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等服务,促使残疾人能重返社会,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人员全面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1,2].现就我国工伤康复现状阐述如下.1 我国工伤康复现状由于我国工伤职工的准确人数很难完全掌握,对工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伤原因、伤残等级等也缺乏系统的统计,但大体估计已经超过100万,形势不容乐观[1].1966年,原国家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行办法》,明确提出职业康复跟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同样属于工伤职工的基本权利,各地应依据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工伤保险基金提留、民间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逐步兴办工伤职业康复事业,帮助工伤残疾人员恢复或者补偿功能.

    作者:李红玲;周顺林;胡秋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性痴呆康复评定软件的建立及信度效度检验

    目的:编制一个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老年性痴呆评定软件.方法:①参考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Demtect等老年性痴呆评价工具,建立老年性痴呆康复评定系统初始量表,制成软件(简称初始量表)量表考评.应用初始量表对杭州市区范围内的294例老年人进行测试,应用测试结果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并与MESS量表比较.结果:初始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618,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797,重测信度中单个测量ICC为0.247,平均测量ICC为0.798,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运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加以旋转,KMO指数为0.798,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x2为437.518(P<0.01),说明变量间密切相关,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素分析表明,老年性痴呆早期筛选包括2个因子,总体方差64.531%,表明结构效度较高.与MESS量表比较,初始量表灵敏度较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结论:本文的初始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可为我国老年性痴呆早期筛选的研究提供有效评价工具.

    作者:高根德;巴艳朋;祝飞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大部分遗留严重残疾,导致肌肉萎缩,步行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等,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对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的利用残存功能尽可能地生活自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SCI的康复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施海燕;郝又国;陆伟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下肢矫形器装配前的康复评估及治疗

    1 临床检查和功能障碍的评定1.1矫形器穿戴前后步行功能检查 ①步行能力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 im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FAC)评定,0级,不能站立和行走;1级,室内辅助下步行<10 m;2级,室内在他人监护下步行20 m;3级,室内独立步行>50 m,并可独立上下高18 cm的台阶>2次;4级,持续步行>100 m,可以跨越20 cm高的障碍物和上下1层16 cm高、25 cm宽阶梯;5级,室外持续独立步行,步行>200 m,可以独立上下阶梯(高16 cm、宽25 cm),步行速度>20 m/min,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评定时不穿戴矫形器.②大步行速度测定:于一定长度的平坦地面上测量患者步行速度,患者以大速度从起点走向终点用计数器和跑表记录中间10 m的步数和步行时间,连续测量3次,取时间短的1次作为测定值.根据测定的步速和时间求步行周期中的参数,大步行速度(m/min)=10 m/min;步长(cm)=1000cm/步数;步频(次/min)=步数/min.

    作者:朱毅;朱黎婷;李忠汗;朱琳;徐丹;金宏柱;谢斌;黄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