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胥方元;蹇睿;刘曦
目的:观察超声波及电针治疗对兔膝骨关节炎(KOA)软骨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超声波组和电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左膝伸膝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模型成功后,超声波组实施3 MHz脉冲式超声波治疗;电针组取梁丘、足三里(后三里)、血海、阳陵泉等穴,疏密波刺激,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后4组大耳兔均处死,光镜下观察左膝股骨内侧髁软骨及基质的HE染色改变,采用Mankin's评分;免疫组织化学MMP-1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超声波组和电针组软骨及基质Mankin's评分均明显升高(0.10±0.32与9.90±1.73、4.81±1.23、5.03±1.20,P<0.01),MMP-1表达也明显升高(13.89±3.10与54.65±9.27、31.64±6.69、34.87±4.23,P<0.01).与模型组比较,超声波组和电针组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超声波组与电针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波和电针治疗均能降低KOA兔软骨中MMP-1的表达,达到治疗KOA的作用.
作者:李卫平;胥方元;蹇睿;刘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降低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围术期各类不适,维护受术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行普通人流术的未婚女性患者100例为干预组;另选择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我科行普通人流术的未婚女性10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人流手术.干预组同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指导、安慰和鼓励及术后生殖健康宣教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术中宫颈口扩张顺利,子宫收缩佳,阴道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间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下腹部疼痛感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人工流产者采取一系列人性化干预措施,进行人文关怀,对受术者的心理调适具有积极的作用;减轻了术中、术后的不适,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吴乐贤;高海莲;李齐;蒲凤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的焦虑心理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即将实习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85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0%,85例中存在焦虑症状的学生26例(30.6%),其中轻度22例(84.6%),中度48例(15.4%),无重度焦虑学生.结论: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普遍存在焦虑心理问题,有必要对实习前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保证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幽默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发更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维度幽默感量表、幽默风格量表与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对94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患者攻击性幽默类型亚量表得分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94例患者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整体幽默感与回避应对、任务应对(r=0.272、r=0.363,P<0.01)成正相关;亲和幽默与情绪应对呈负相关(r=-0.230,P<0.01);攻击幽默与情绪应对成正相关(r=0.419,P<0.01).结论:性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幽默类型有影响;幽默感强的患者更可能采用回避应对与任务应对方式;擅长使用亲和幽默的患者更不经常使用情绪应对方式,而喜欢使用攻击幽默的患者更经常采用情绪应对方式.
作者:钟汉玲;蔡春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10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以阴囊疼痛为主诉的患者62例,年龄3~56岁,平均35.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阴囊疼痛、肿胀、红肿及外伤史等.62例患者均采用GE公司IOGIQ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仪进行辅助诊断,探头频率7.5~10 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会阴部,将阴茎贴于腹壁,对睾丸、附睾进行常规纵切、横切扫查,检查睾丸和附睾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有无鞘膜腔积液等,观察患、健侧血流情况并进行比较.
作者:王雪薇;刘磊;于海艳;李玉梅;张凤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工伤康复是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为工伤致残人员提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等服务,促使残疾人能重返社会,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人员全面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的实践活动[1,2].现就我国工伤康复现状阐述如下.1 我国工伤康复现状由于我国工伤职工的准确人数很难完全掌握,对工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伤原因、伤残等级等也缺乏系统的统计,但大体估计已经超过100万,形势不容乐观[1].1966年,原国家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行办法》,明确提出职业康复跟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同样属于工伤职工的基本权利,各地应依据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工伤保险基金提留、民间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逐步兴办工伤职业康复事业,帮助工伤残疾人员恢复或者补偿功能.
作者:李红玲;周顺林;胡秋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 临床检查和功能障碍的评定1.1矫形器穿戴前后步行功能检查 ①步行能力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 im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FAC)评定,0级,不能站立和行走;1级,室内辅助下步行<10 m;2级,室内在他人监护下步行20 m;3级,室内独立步行>50 m,并可独立上下高18 cm的台阶>2次;4级,持续步行>100 m,可以跨越20 cm高的障碍物和上下1层16 cm高、25 cm宽阶梯;5级,室外持续独立步行,步行>200 m,可以独立上下阶梯(高16 cm、宽25 cm),步行速度>20 m/min,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评定时不穿戴矫形器.②大步行速度测定:于一定长度的平坦地面上测量患者步行速度,患者以大速度从起点走向终点用计数器和跑表记录中间10 m的步数和步行时间,连续测量3次,取时间短的1次作为测定值.根据测定的步速和时间求步行周期中的参数,大步行速度(m/min)=10 m/min;步长(cm)=1000cm/步数;步频(次/min)=步数/min.
作者:朱毅;朱黎婷;李忠汗;朱琳;徐丹;金宏柱;谢斌;黄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需要面对的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近代医学的发展和应用,对衰老机理的研究分别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整体宏观水平等多角度介入,为预防和延缓衰老进程提供诸多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人体衰老概述衰老是一个由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物学变化过程,是生命周期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在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演变过程,表现为一系列随增龄而显示的全身性、渐进性、衰退性和不可逆的变化和紊乱[1].衰老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2],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大多数为生理性衰老,是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出现衰退变化以及对体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下降和代偿力的减退;而病理性衰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与年龄无关的渐进性退变.流行病学分析,≥80%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33.3%的85岁以上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和认识能力低下[3].这些老年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作者:何敬和;刘冠男;常震;姚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康复医疗团队中,康复治疗师占有中坚的、基础的地位,起着影响康复治疗成败和质量优劣的作用[1].康复治疗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需求,2006年我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康复治疗师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作者承担两届康复治疗师专业的物理治疗学教学任务,通过实践认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治疗学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王潞萍;邢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大部分遗留严重残疾,导致肌肉萎缩,步行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等,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对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的利用残存功能尽可能地生活自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SCI的康复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施海燕;郝又国;陆伟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后均行新辅助化疗,术后5d时2组均在CPM机上进行训练.训练组于术后当日即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张等长收缩.踝泵运动,7~14 d逐渐行屈膝、站立及步行等主动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4 d后,训练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P<0.01);Enneking评定,训练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73.0%,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训练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83与70分,P<0.01).结论:早期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恶性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
作者:吴国桢;俞红;白跃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期脱失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并探索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MMT门诊114例脱失患者采用门诊、家属、社区及公安为干预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提供社会保障,社区戒毒及转诊等干预方式.综合干预前后比较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干预主体的有效率.结果:经过长1个月的综合干预后,61.4%的脱失患者重新回到治疗中.不同干预主体及干预方式在对因健康、旅居外地、妊娠、经济及自认为戒毒成功等原因脱失治疗的患者干预前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MT脱失患者的综合干预需要卫生、公安、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戒毒作用,提高戒毒效率.
作者:喻新华;王鹏;张胜;杨巍;徐再锋;陈绘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偏瘫是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脑部疾患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运动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特殊治疗方法[J].笔者在对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运动疗法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①教育和训练.偏瘫患者的治疗重点是促进损伤的大脑进行重塑,教育患者采取正确姿势进行训练,促进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正确模式的输入及确立,活化正常功能脑细胞或促发脑细胞代偿功能的出现,进而诱发正常运动模式,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2].②主动运动.偏瘫患者的主要障碍是姿势张力和协调的异常.治疗的目标为减轻痉挛和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随意、自主、选择性运动模式.主动运动可加速诱发运动反应或建立运动兴奋痕迹,对建立记忆、恢复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协调和整合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杜洛民;任瑞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在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知识宣教、生活指导、心理干预等持续2年时间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2年后,2组患者青光眼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2年内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郑剑秋;毕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等速与等张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等张肌力训练,观察组采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训练仪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均每周3次,每次30 min.结果:训练3个月后,2组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肘关节屈伸肌肌力的作用优于等张肌力训练,但其需专人操作.
作者:毕霞;吕宏;王雪强;孙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3种疗法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35例181个深Ⅱ度烫伤创面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58个创面采用常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纱布包扎;B组47例63个创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及肝素局部涂抹治疗;C组45例60个创面,在A、B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局部红光照射.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平均21 d的治疗,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96.7%±4.8%,88.7%±5.1%,70.1%±11.3%,P<0.01).结论:bFGF外用联合肝素、红光疗法可显著提高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增加愈合率,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吴娟;何青峰;林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临床治疗小儿脑瘫(CP)常用的针刺疗法及与之相结合的综合疗法,统计针刺常用穴位,方便临床选择用穴.方法:从CNKI数据库中搜索近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CP的文献.结果:检出符合要求的文献79篇,计量分析显示临床主要治疗CP的类型以痉挛型多见,针刺方法以体针与头针并重,靳三针、焦氏头针被广泛运用,头部穴位多取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本神及头部功能区(运动区、平衡氏)等;体穴多取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外关、阳陵泉等;但临床针刺治疗CP采用与康复训练、推拿、穴位注射等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更多见(占67.1%),其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临床治疗CP多采用针刺与多种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其治疗效果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其中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报道率高.
作者:刘菁;鲍超;朱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及关节松动术辅以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超短波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取患侧肩外俞、肩前及肩三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93.3%与33.3%、70.0%,P<0.05).结论:肩周炎辅以电针治疗可明显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柯志钢;叶飞;肖少华;韩肖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影响因素分析、风险预案及护理措施等系统的风险管理护理.结果:治疗20 d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系统化风险管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缺陷,减少管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唐红波;边竟;刘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11例,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中频感应电、牵引及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颈部抗阻训练、超短波及高压交电场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头颈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症状改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7%与70.5%,P<0.05).结论:规范化、目标性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交感型颈椎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窦晓丽;刘忠良;江俊杰;袁望舒;夏玲;段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