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化病人在康复评定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春龙;余瑾;谢芹;李素荷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康复评定学, 教育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在康复评定学教学中采用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康复治疗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06级学生6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传统组),2007级学生(SP组)60例采用SP的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运用DREEM量表及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SP组学生DREEM量表的总分及各下位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0.01),且SP组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得分和操作考试得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SP教学法适用于本科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康复评定学教学,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PNF技术在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应用

    目的:观察PNF技术治疗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度、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桡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17例.2组均于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刺激训练等康复治疗.PNF组增加等张,拮抗肌反转,关节活动度牵拉等PNF技术训练.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腕关节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PNF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PNF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对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车世钦;于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火针配合辨证施护对带状疱疹的疗效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配合辨证施护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均采用火针针刺疱疹部位,观察组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治疗10d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5.0%、91.9%与37.8%、67.6%,P<0.01).结论:火针配合辩证施护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其有效率,缓解疼痛症状.

    作者:孙滨;陈可;黄国付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BI、FIM及ICF的应用

    1 常用ADL评定工具概述1.1 Barthel指数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是从1955年开始就在美国Maryland州的部分医院中使用,Mahoney和Barthel[1]于1965年报道,当时称为马利兰残疾指数(maryland disability index,MDI),包括进食、洗涤、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程度的多少将其分为15、10、5及0分共4个等级,满分为100分.我国许多医院70年代后期也应用该指数来评定患者的ADL能力[2].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因其内容比较全面,计分简便、明确,以及信度和效度的研究,目前是国际上通用的ADL量表[3].

    作者:姚洁;尚少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在人才知识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毕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临床技能的必经途径,是培养 学生成为合格康复治疗师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01年开始与日本札幌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开展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报道如下.

    作者:吕智海;郭岚敏;徐磊;范艳萍;姜志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认知干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等心理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6.7%、96.7%与6.7%、70.0%,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和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WHO预计到2025年,全世纪DM患者将增加到3亿[1],我国将达3800万人,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患者高达60%~68%[2].DM及其并发症不仅威胁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研制安全高效的抗DM中药,并阐明其机理是目前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

    作者:何敬和;刘冠男;常震;姚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和护理,综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吞咽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9%与39.7%,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广萍;梁新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江苏省居民康复知晓程度与经济水平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对康复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及经济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5个城市27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不同经济水平居民对康复医学知识知晓程度的比较.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5例(90.74%),调查显示,江苏省居民对康复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均较低.城市、苏南地区及月收入>5000元居民对康复的了解程度分别高于农村、苏北地区及月收入<5000元居民(P<0.01).结论:经济水平对人们康复知识的了解影响较大,康复知识的宣传应把经济水平看作重要的参考.

    作者:姚婵娟;岳雨珊;游进;朱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清热活血方药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清热活血方药和清热活血方药联合西药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方法:RA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中药组给予清热活血方,每次200ml,每日2次,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药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治疗前及治疗26、52、78及104周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评估问卷(HAQ)、及残障相关量表(HAQ-DI)评分.结果:治疗24周后,2组HAQ及HAQ-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52、78及104周后,HAQ及HAQ-DI评分均呈持续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活血方药对于提高活动期RA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长期持久的疗效,可减缓残障的出现.

    作者:姜泉;李纪川;焦娟;陈立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在后路360°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在后路360°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中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均采用后路一期360°截骨术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包括肺功能锻炼,脊柱折返训练及四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结果:2组术后平均住院15d,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功能锻炼能够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海霞;张菁;胡丽敏;王晋贤;方煌;徐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腰腹肌力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LDH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腰腹肌训练测定系统训练腰背肌和腹肌肌力,力量采用患者测定大值的50%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前后均采用腰腹肌肌力测定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疾患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JOA评分及腰腹肌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H患者非手术治疗时采用腰腹肌肌力训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且能够增强和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吴广一;白跃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均给予Bobath法、运动再学习、Rood技术等常规运动及感觉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注射等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FMA)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0d后,2组FMA评分感觉及运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76.92%,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综合治疗不仅有利于感觉功能恢复,而且对提高运动功能及改善血液黏稠度均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周开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VitB12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VitB12与血管性痴呆(Va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VaD患者86例(VaD组),非VaD患者87例(非VaD组),健康体检正常者90例(正常组)血浆Hcy、FA、VitB 2浓度.并对3组受检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结果:VaD组患者Hcy浓度显著高于非VaD组及正常组(P<0.01).FA、VitB12浓度与Hcy浓度负相关.血浆Hcy、FA、VitB12水平与VaD、MMSE得分显著相关(P<0.01).结论:VaD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cy浓度,推荐服用VitB12和FA可预防VaD的发生.

    作者:樊蕴辉;伊红丽;李立群;曹国富;沈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模式的疗效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效果.方法:5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开设家庭病床并在家中接受医务人员诊治.社区组增加神经发育、运动再学习和针刺疗法等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运动评定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2组FMA、MAS、BBS、PASS、FAC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社区组提高更显著(P<0.05);CSS评分社区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开设家庭病床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朱穗恒;燕铁斌;江晓军;叶梅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NF对脑卒中后吞咽的疗效

    目的: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PNF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进行感觉促进及摄食等常规训练,PNF组加用PNF技术,包括抗阻性呼吸训练,口咽部及面部肌肉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进行吞咽困难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洼田实验达1级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PN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NF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4%、56.3%、P<0.05).结论;应用PNF技术治疗能明显提高吞咽障碍的疗效.

    作者:张秀萍;李德权;杨传东;郑春红;王淑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189例随机分为5组.A、B、C、D4组均给予围针刺阿是穴、电针夹脊、支沟、后溪等穴,B组加用铺棉灸疗法,C组加用火针疗法,先行火针治疗,再进行基础针刺,D组加用叩刺拔罐疗法;E组采用西药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口服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后随访第30、60、90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5组均治疗10d后,随访30、60和90 d各A、B、C、D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0及60 d时A、B、C、D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付;张红星;徐祖森;李建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运动再学习与针刺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运动再学习是将神经生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和行为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运动技能习得的过程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1].运动再学习疗法( Motor RelearningProgram,MRP)治疗脑卒中以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组为理论基础,并且认为实现功能重组需要反复练习功能性的活动,把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针刺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脑功能的恢复.运动再学习与针刺对于中风后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徐道明;孙建华;糜中平;陈超;王国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肌腱挛缩机制在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束、束间结缔组织及散在分布的肌腱细胞构成.以往的研究证实应力作用下肌腱会按照Wolff定律进行更新和重建[1].但在长时间制动的情况下,细胞外基质中各种细胞因子、胶原酶及其抑制物的含量会出现异常改变,导致肌腱细胞、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的代谢紊乱,在形态上表现为肌腱的挛缩.本文就国内外肌腱内主要结构在代谢平衡紊乱时其分子水平的改变情况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华昆;马燕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在康复评定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在康复评定学教学中采用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康复治疗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06级学生6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传统组),2007级学生(SP组)60例采用SP的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运用DREEM量表及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SP组学生DREEM量表的总分及各下位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0.01),且SP组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得分和操作考试得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SP教学法适用于本科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康复评定学教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春龙;余瑾;谢芹;李素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慢性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按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加用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等穴经皮电刺激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80.0%与13.3%、43.7%,P<0.01),且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3%与30.0%,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龙耀斌;黄福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