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与成效

马琳

关键词:优质护理, 呼吸内科, 措施, 成效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将200例呼吸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按照科室日常的护理标准、内容及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与住院信息系统整合在血液科患者预约住院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在血液科患者预约住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血液科实行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患者可预约住院,将其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采用传统住院模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住院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及床位使用率,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医生、护士及患者对预约住院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位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护士及患者对预约住院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模式(P<0.05).结论:通过门诊、住院信息系统整合实施预约住院模式,有效提高了血液科的床位利用率,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许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6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肺结核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率,致病菌种类,感染发生的部位,及他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解和统计.结果:经过统计可知,共有28例肺结核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所占比例为4.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感染率为57.1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率为21.43%,及胃肠道,感染率为14.29%;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占比例为59.09%(13/2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为27.27%(6/22),后为真菌,所占比例为13.64%(3/22);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合并其他疾病,高龄,长时间住院,应用抗生素种类过多,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同时将侵入性操作减少,护理过程中注重手卫生,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可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控制.

    作者:陈丽莎;李红;陈锦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呼吸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将200例呼吸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按照科室日常的护理标准、内容及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马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资源优化方案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究资源优化方案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起在门诊输液大厅实行资源优化方案管理措施,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以2015年全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液护理质量、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资源优化方案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减少了输液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郝艳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风险分级管理措施对急诊科工作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风险分级管理措施对急诊科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自201 6年1月起在急诊科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针对急诊科风险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管理流程,共包括7项程序,根据流程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级,针对不同分级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201 5年工作为实施前,以2016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的各项工作质量评分、急诊科急救空车率、转院风险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科的院前急救、出车效率、医护配合、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急救空车率、转院风险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于急诊科工作管理,能够有效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国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思考

    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的概念谈起,通过对目前我国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出一些有益探索.

    作者:连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风险评估表在减少妇产科风险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风险评估表在减少妇产科风险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问为2015-2016年,自2016年1月起实施风险评估表管理,201 5年则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实施风险评估表前后妇产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妇产科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评估表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丽娟;王建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事管理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药剂科实施药事管理的作用,为药剂科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自201 5年1月对金华市第二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实施风险管理,将其检查结果与2014年一年的药剂科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问题的针对性措施.结果:药剂科药事管理中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调剂差错率显著降低、电子处方质量与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药剂科建立完善的药物质量管理体系、更新管理理念、采取适当的管理工具,能够有效降低药物质量风险,更能保证患者用药及医护人员服务的质量.

    作者:徐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围术期患者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在此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疼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临床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减缓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敏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开展儿科护理工作时,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儿科住院患儿300例,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开展时,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儿科护理纠纷,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芝;徐丹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一体化管理理念对缓解肿瘤放疗诱发局部皮肤损伤的效果

    目的:评估一体化管理理念对缓解肿瘤放疗诱发局部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肿瘤放射治疗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理念下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一体化管理理念下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皮肤损伤时间、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31d后皮肤发生损伤的比例和皮肤损伤程度达到Ⅲ级的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体化管理理念下的护理干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说明一体化管理理念对缓解肿瘤放疗诱发局部皮肤损伤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夏婕;贺华香;陈兰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合理应用

    在妇产科,由于科室所面对的孕妇患者的特殊性,在抗菌药的使用中,需要认真、慎重地考虑,既要预防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感染和并发症,减少细菌的侵蚀,也要能对疾病进行治疗,促进伤病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和事件的发生.为此,在临床上,针对妇产科的抗菌药的使用,需要尽量减少剂量,以小剂量实现对病症的治疗,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吴长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某基层医院妇产科100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有24例发生感染,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实施干预措施后,发生感染者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比例高,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在10 d以上,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是住院时间过长、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等.结论:基层医院需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灭菌消毒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俊侠;邰争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风险管理在社区门诊输液室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室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输液室输液的170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525例和观察组8565例.观察组用药全程采用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用药管理.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护士药物配制错误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护士配药错误等方面显著减少,患者及家属对用药过程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室的药品管理,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护士配药错误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及家属对输液过程的满意度,有效减少输液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沈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呼吸科ICU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对策

    目的:调查呼吸科ICU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6月入住医院呼吸科ICU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交谈式调查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呼吸科ICU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有情绪休克、恐惧和紧张、忧郁和孤独、失控、心理否认和其他心理状态.结论:针对呼吸科ICU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郭莉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标识对降低结核科患者口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对降低结核科患者口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进行口服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护理标识并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用于结核科患者口服药物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口服药的差错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高丹;黄金鹏;周玲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产科门诊系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目的:研究在产科门诊当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产科门诊就诊孕产妇18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产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门诊的护理干预过程中,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孕产妇的负性情绪,降低分娩风险,从而保证了母婴安全.

    作者:陈婷;陈冠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职药物化学、药理学和医药商品学教、学、做一体化研究

    对药物化学、药理学和医药商品学进行教学改革,将学习难度较大又很重要的药物化学、药理学和医药商品学进行整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结合制药行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郑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血透室中进行护理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院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流程管理,通过一系列方法对护理流程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估,护理流程管理的主要评价内容有患者满意度、风险发生率、护理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讲、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等.结果:医院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后,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讲、专业技术水平及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评分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血透室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王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镜室的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从而为内镜室护理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内镜诊治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式护理管理,而观察组48例除了实施常规化护理,还加用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的内镜生物学检测合格率、管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物学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操作期间,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内镜诊治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护理操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雅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