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平;赵振环;陈志兴;黄金满
2001年10月~2007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0例,均符合中医诊断疗效标准[1],并经CT或MRI证实,男980例,女820例;年龄19~68岁,平均39.6岁;病程3 d~12年;突出部分L3~S1.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及腰部活动受限;体检脊柱侧弯,棘突旁压痛,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伴肌力、感觉或反射改变.1800例分为观察组890例和对照组9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王在年;彭一华;唐光辉;苏代祥;周辉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恢复期患者家庭成员的辅助干预对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及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58例SCI患者分为2组各29例,有家属陪护为干预组,无陪护为常规组,均按常规以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并接受康复治疗师以Bobath、Brunnstrom、Rood法等神经生理学的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干预组同时在家庭成员中选择1~2名陪护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负责配合、协助实施系统康复护理和训练工作,包括参与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躯体功能训练的督促和管理;实施后续的康复护理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干预6周后干预组及常规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75.1±16、30.0±4.7与60.9±15.1、29.2±7.2,P<0.05);焦虑及忧郁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间比较,干预组FIM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家庭成员的辅助干预对SCI恢复期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李小金;王楚怀;刘艳;张小燕;熊洁;黄天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脑缺血的研究重点.传统观点认为脑内神经元是终末分化细胞,一旦受损即无法修复,因而认为脑缺血的神经功能缺失是永久性的.国内外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移植至缺血区治疗脑梗死的研究显示,外源性NSC移植成活率较低,且NSC分化具有不可控性,缺血灶神经损伤功能修复不理想.因此积极开展内源性NSC的康复干预规律研究,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和再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国付;黄晓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儿童过敏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方法:AR患儿58例,均采用BICOM2000型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变应原检测,将检测的已知变应原的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人体进行脱敏治疗.结果:经过3~6次治疗后,58例患儿中显效4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2%.结论: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具有较高的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王艳;陈功;张永霞;郭光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多因素分析,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表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21.8%,抑郁发生率为35.9%,均女性多于男性(28.9%、44.7%与15.0%、27.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焦虑相关的因素为饮食情况、有无并发症或病程时间;与抑郁相关的因素有性格、治疗情况、对疾病的认识、家庭支持或社会支持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差,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其焦虑抑郁情绪与若干因素有关,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
作者:戴俊平;赵振环;陈志兴;黄金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6年3月~2008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55例,女45例;年龄35~73岁;病程1 h~15 d;右侧偏瘫51例,左侧48例,双偏1例.
作者:李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并形成创面处的新生肉芽组织.
作者:邓萍萍;李冬;黄芳;谢和新;龚树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足部反射疗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以高热量饲料加链脲佐菌素喂养,8周后成功建立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共20只,分为模型组及足疗组各10只,另选取10只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足疗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参照人和动物穴位解剖图在大鼠足部取五脏六腑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反射区间歇按压10~40次,每日1次.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SOD及CAT活性显著降低(均P<0.01);足疗组各项指标略有变化,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足部反射疗法能够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改善肝脏的能量代谢,对2型糖尿病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崔荣军;李怀慧;马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慢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多发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1].现有的肺功能指标如FEV1、PaO2、PaCO2等并不能完全与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客观上需要一种可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的指标研究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
作者:刘爱玲;陶晓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方法:确诊为MG的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1例和中西组58例,在给予西药泼尼松及吡啶斯的明治疗的基础上,中西组同时增加中药复方扶正强筋片治疗.统计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干预1年后,总有效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痊愈及基本痊愈率比较,中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MG能明显提高痊愈及基本痊愈率,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作者:魏佳军;张旻;杨明山;卜碧涛;张苏明;徐金枝;马丽丽;张晓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 或深层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患者从皮肤到骨与关节各层组织均可受累,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需要截肢.足溃疡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首位原因[2],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晓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臀肌挛缩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手术,手术前后观察组配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系统康复护理,对照组仍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与82.2%,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李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水平及其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8例48~65岁绝经后妇女的血清MMP-2, 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骨密度(BMD),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AKP)和血清磷(P).将骨密度检测正常的30例妇女列为正常组,有骨质疏松症(OP)的48例为OP组.结果:①OP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1388±121)μg/L高于正常组(1126±141)μg/L(P<0.01).②OP组血清MMP-2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在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性消失.③OP组血清MMP-2与血清Ca负相关(P<0.05),与血清AKP和P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密度和Ca呈相关性,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的表现.
作者:王度;戴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合用路优泰治疗偏头痛并发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效果及可能存在的优越性.方法:将并发有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散列通治疗,合用组并用路优泰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统计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减轻程度,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HAMD、HAMA)评定2组患者抑郁或焦虑程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头痛程度显著减轻(均P<0.01);2组间比较,合用组头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且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并发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偏头痛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合用路优泰疗效可能更优.
作者:郁可;王庆松;李从阳;王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干燥大量脱屑类皮肤病患者160例,男102例,女58例;年龄14~65岁,平均30岁;病程11~30.5个月;红皮病型银屑病138例,慢性湿疹12例,掌跖脓疱病6例,其它4例.随机分为硼酸组及凡士林组各8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硼酸组及凡士林组分别采用硼酸纱条与凡士林纱条滋润皮肤、软化脱痂等康复护理.
作者:王淑秀;韩立伟;辛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不完全SCI患者(分类为ASIA 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等药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针刺等;减重组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重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能力2组均有提高(P<0.05),其中FIM步行能力及10 m步行速度减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能显著提高不完全SCI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
作者:刁健生;范晓华;宫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血红氧化酶-1(HO-1)活性及全血炭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的变化在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7只,脑缺血再灌注组(I组)35只.将I组大鼠制作为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成功后1 h,处死S组大鼠;I组分别于1、3、12、24及48 h时各处死7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HO-1活性及一氧化碳(CO)和cGMP含量;计数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存活数.结果:①模型建立1 h时脑组织HO-1、COHb及cGMP含量即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于3 h后又逐渐升高,至48 h再次达第2次高峰.②与S组比较,I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在模型建立1 h时无明显变化,3 h后显著减少,至48 h仍维持于1较低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脑内HO-1高度表达,内源性CO水平升高,提示HO-CO-cGMP系统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韩遵义;杨光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适合新兵的心理卫生教育方法,以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入伍新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检测,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卫生干预,内容为举行心理卫生基础知识,认识偏差与调整,情绪与机体调节,应激心理行为反应的应对方法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结果:干预8周后,与干预前比较,入伍新兵各项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入伍新兵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等不适问题,心理干预对改善入伍新兵的近期情绪有帮助,有必要在部队推广应用.
作者:金花;玄吉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AA)大鼠行为、脑组织氨基酸、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MC组),甲氨喋呤组(MTX组),雷公藤多苷片组(TPT组)及XFC组各11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0.1 ml制成AA模型,并于成功后的第19天开始,MTX组、TPT组及新风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共30 d.结果:①与NC组比较,MC组大鼠行为改变自主活动次数减少,跳台训练期和测试期的错误次数增多,跳下平台的时间(SDL)缩短而反应时间(EL)延长(均P<0.01);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升高,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GABA)值降低(均P<0.05);神经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嵴突破坏,闰盘结构不完整,粗面内质网扩张.②与MC组比较,XFC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增加、跳台错误次数减少、SDL延长、EL缩短(均P<0.05); GABA下调,GLU/GABA上调(均P<0.05),而MTX、TPT组改善不明显.XFC组、MTX组及TPT组大鼠神经细胞整体结构及大部分嵴突完整,个别线粒体嵴紊乱,粗面内质网无扩张.结论:AA大鼠可出现行为改变及脑组织氨基酸、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XFC能调节AA大鼠脑组织氨基酸、改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和行为改变,这可能是其神经生物学及病理学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健;范海霞;杨梅云;余学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并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50例老年慢性病并发抑郁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心理分析并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疗法、放松训练等.结果:干预6个月后,50例患者GDS评分、血压及血糖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12个月后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识别老年患者抑郁情绪,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有效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
作者:章金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