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王文清;徐丽梅;李玲;李丰;李燕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抑郁症,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102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均服用洛汀新降压治疗;干预组加服罗拉西泮并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并发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缓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应用起立床及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观察电动起立床及功能性电刺激早期应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配合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及患侧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结果:治疗3周后,2组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及躯干控制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及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吴玉玲;林建强;何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脑缺血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脑缺血合剂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处理组、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1、2、3组各10只,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处理组仅参入手术过程,但不损伤血管.造模成功后,假处理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灌胃,对照组给予血栓通胶囊0.25g/kg,中药1、2、3组分别给予脑缺血合剂5、10及20g/kg灌胃,6组均每日2次.结果:治疗30d后,检测脑缺血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脑指数,与假处理组比较,其它各组脑指数及MDA含量均上升,SOD含量下降(P<0.01),模型组与其它组比较表现更明显(P<0.05).中药3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接近.中药1组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合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且疗效与剂量的高低有关.

    作者:李斌;张红星;易艳东;余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激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经CT确诊,男96例,女64例;年龄16-65岁;病程2 d-7年,平均5个月;临床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激光刀组和小针刀组各8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①激光刀组:患者俯卧,选患椎间隙及患椎棘突旁开2 cm处、患椎上下棘间及椎旁压痛点(伴坐骨神经痛者加用臀点,腘点或腓点)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后采用SJ-L型激光针刀进行松解、剥离、提插,手感无阻滞即留置激光针刀照射30 min,出针覆盖针眼.②小针刀组:取同上部位用Ⅱ-Ⅲ号针刀于标记处垂直进针达皮下行纵行疏通剥离,再横行切割2-3刀,针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然后注射镇痛液于各治疗点,术毕覆盖针眼.术后7-10 d仍未愈可行第2次治疗.

    作者:穆敬平;杨定荣;李玉娥;赵大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ICU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2005年7月-12月在我院ICU病房就诊的患者103例,男74例,女29例;年龄27-84岁;平均(53±1.8)岁;病程3-37d,平均9 d;因各种手术后转入患者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25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19例,脑血管意外16例,其他12例.103例患者均进行系统健康教育.①口头讲解:针对患者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过程,症状、用药及危险因素的处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期的锻炼、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等;对不能语言交流的患者通过表情、手势、口型、肢体语言、图片、卡片或写字等方式来表达相应的意思[1,2].②示教模仿:对患者进行术后卧位、翻身、叩背、有效咳嗽、咳痰、手语、早期床上功能训练等示范操作,并让患者演示,至能熟练掌握.③健康教育宣教:采取发放小册子、宣传图片、卡片等书面形式,将健康教育内容交于患者阅读,并定时抽查[3].

    作者:丁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术前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意义与评估

    2006年1-12月我科收治的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70例(70眼).男40例,女30例;年龄61-89岁, 平均62.8岁;左眼22例,右眼32例,双眼16例;晶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28例(28眼),晶状体溶解引起的青光眼42例(42眼);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及眼前部缺血综合症等.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针刺与心理疏导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目的:观察针刺与心理疏导疗法在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的疗效.方法: 老年F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中医辩证用药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针刺和心理疏导.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0%、93.3%与15.0%、70.0%,(P<0.05、0.01).结论:针刺与心理疏导疗法应用于老年FD的治疗中对提高和巩固疗效有促进作用.

    作者:崔爱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33例分为HBO组78例和对照组55例,均采用常规扩管药物治疗,HBO组同时加用HBO治疗.结果:治疗10d后,HBO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6%、69.5%与6.8%、49.2%,P<0.05);HBO组病程≤2周、无眩晕的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病程>2周、有眩晕的患者.结论:HBO配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且HBO治疗应该尽早开始.

    作者:丁新华;李敏;王志斌;唐家芳;王同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在头颈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286例,均采用各种游离组织皮瓣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286例中Ⅰ期愈合、无并发症247例(86.4%),皮瓣坏死、瘘、创面感染等39例(13.6%),其中需再次手术14例.结论: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头颈肿瘤切除后缺损可大限度恢复患者功能与外形.

    作者:刘勤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脊髓损伤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BDNFmRNA、GDNFmRNA及PLP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髓鞘前脂蛋白(PL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促进SCI修复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8只,制成SCI模型,将培养的BMSCs注入移植组损伤的脊髓内;另6只为假手术组(C组).结果:术后24和72h、7 d,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A、B组BDNFmRNA 、GDNFmRNA和PLPmRNA表达在24及72h、7 d时均明显高于C组(P<0.01),与B组比较,A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轴突髓鞘化等机制促进SCI修复.

    作者:李雷;吕刚;王欢;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糖尿病蛋白尿的短期疗效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随机分为雷公藤组及对照组各8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d腹壁皮下注射,雷公藤组加服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片,每天3次.结果:治疗30 d后,2组血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雷公藤组24 h尿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曹国富;刘海涛;陈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康复训练对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

    2002年2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79例,年龄29-73岁,平均49.6岁;按国际抗癌协会制定的临床分期为I期4例,Ⅱ期44例,Ⅲ期23例,Ⅳ期8例;左侧31例,右侧48例;手术方式为根治术15例,改良根治术64例.

    作者:费雁;孔庆志;王建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102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均服用洛汀新降压治疗;干预组加服罗拉西泮并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并发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缓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文清;徐丽梅;李玲;李丰;李燕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影响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期间睡眠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的调查表对165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5例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睡眠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结论: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差,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以改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马红梅;沈向英;张松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次声作用对大鼠小肠粘膜酪酪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及频率的次声作用对大鼠小肠粘膜酪酪肽(peptide YY,PYY)水平的影响.方法: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Hz-90dB组(8Hz 1组),8Hz-130dB组(8Hz 2组)及16Hz-130dB组(16Hz组)各35只,后3组大鼠按设计要求分别暴露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次声舱中,每天2h;对照组亦置于次声舱中2h,但不予次声作用.次声作用后第1、7、14、21及28天时各组随机取出7只,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小肠粘膜中PYY的含量.结果:次声作用第1天PYY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7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则明显升高(P<0.05);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升高更明显(P<0.05);第21、28天时PYY水平有所下降.次声作用频率和强度增加,PYY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8Hz-90dB或8Hz-130dB或16Hz-130dB 次声作用均可引起大鼠小肠粘膜PYY水平升高,其影响程度与次声作用的强度、频率及作用时间有关,而经次声多次作用后大鼠可产生一定的适应性.

    作者:郭晓燕;王进海;董蕾;陈景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电针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40例用电针刺激体穴结合C3-5夹脊穴治疗;阻滞组40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及0.9%生理盐水5 ml的混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综合组40例则结合2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以临床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0.01).结论: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程建明;穆敬平;刘润;彭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结合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ADL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8例,均按脑梗死常规处理, 并结合康复程序进行功能训练;A组同时加以针刺治疗,以百会穴为主.于治疗前、治疗30、90d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 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30及90d时分别与前一次评分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药物及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针刺百会穴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ADL自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崔晓;胡永善;吴毅;李成永;曾慧玲;瞿佩育;周翠侠;史俊超;王伟;曹连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提高ADL能力所需住院康复治疗的时间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获取提高ADL能力较为合理的住院康复治疗时间.方法: 观察28例外伤性SCI患者的康复过程,在康复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1、2、3、6和9个月时分别作出ADL评估, 比较ADL得分情况及不同时间ADL能力提高的程度. 结果: 28例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住院康复治疗后,26例ADL评分获得显著提高,其中21例ADL能力获得提升,在随后6个月的治疗中,26例患者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ADL评分无明显增高,ADL能力也未进一步提升. 结论: 外伤性SCI患者提高ADL能力合理的住院康复治疗时间应为3个月.

    作者:王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针刺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均有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为A、B 2组各110例,均按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规处理,并配合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给予分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痉挛程度评定,A组均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联休克期,减轻痉挛,减少误用综合征,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家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 型肉毒毒素(BTX-A) 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83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系统的康复训练等.治疗前后均以改良阿氏量表(MAS) 评分肌张力,运动评价量表(PRS) 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MAS评分均明显下降,PR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作者:王作军;闫文强;彭力;胡熙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作用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配合矫正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均每天穿戴矫形支具时间23h并配合脊柱矫正体操练习,要求达到凸侧肌肉收缩,凹侧肌肉牵伸,每次30min,每天1-2次.穿戴期间定期X线片检查脊柱Cobb角.结果:1年后随访,40例患儿中33例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和进行矫正体操练习;胸椎、腰椎Cobb 角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单弧侧弯治疗的效果比双弧更明显(P<0.05).结论: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治疗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范亚蓓;王彤;王红星;王春兰;赵勇;李涛;钱开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