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英;杨寅
目的:探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在产妇护理中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12月医院产科分娩的4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根据自理能力级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能力、母乳喂养技能评分,以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生活自理能力、母乳喂养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护理中应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理能力和婴儿照顾能力,提高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沈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自2016年7月起开始实施母婴同室护理的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等项目的护理质量,统计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在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500名产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母婴同室护理的各项工作质量均明显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健康宣教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静脉渗漏、医院感染、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够持续地改进母婴同室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冠杰;陈婷;陈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和家属的态度,探讨保护性约束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值班记录,从语言、动作、行为等方面分析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选取180名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了解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结果:保护性约束的实施与攻击性行为和拒绝治疗相关,攻击性与早晚无关(P<0.05);复诊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态度好于初诊患者家属(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手段,目的是防止自杀、伤人、毁坏物品等过激行为,避免攻击性语言和行为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与家属进行沟通,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晓敏;邓丽云;吴惠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1+3”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 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肿瘤科病区实施“1+3”护理管理模式,患者按时期进行分组,2016年收治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收治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记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1+3”模式应用于肿瘤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6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6S管理模式,并对手术室的相关行为规范规定、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及手术室的环境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观察使用6S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室的质量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使用6S管理模式后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使用前(P<0.05);使用6S管理模式后,手术室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使用前(P<0.05);使用6S管理模式后,手术室的护士服务态度评分明显高于使用前(P<0.05),手术室的护士仪表评分明显高于使用前(P<0.05),手术室的环境评分明显高于使用前(P<0.05).结论:使用6S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提高了患者的安全保障.
作者:马迪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ICU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中医院40名ICU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7~12月期间,科室内施行常规管理,设为对照组;在2017年1~6月期间,科室内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风险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书写、规范操作、护理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叶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信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的120例在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护理结束后,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功能评估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后1月、3月的Harris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护理,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齐英;杨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嘉兴市中医医院手术室820台手术为观察组,选择201 5年医院手术室822台手术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结果:两组在无菌物品、器械准备完好率,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比较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无菌物品补充所需要时间、取物品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常法是一种快捷、简单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发挥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规范工作细节,保证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的质量.
作者:钱春燕;王玲萍;陈钰良;毛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保证低年资药学人员尽快适应医院药学工作,缩小药师间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差异,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方法:总结10年来医院药学人员继续教育的经验,结合药学人员的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制定低年资药学人员规范化培训细则,初步建立低年资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结果:设计并完成《低年资医院药学人员规范化培训手册》,内容包括低年资药学人员规范化培训细则、阶段考核表和轮转考核表.结论:构建低年资药学人员规范化培训体系,能够提高低年资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医院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马天红;方瑞华;吴潍;阮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大力发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新医改的重要举措.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培养住院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践,研究探索构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供有力帮助.
作者:关东升;李迎霞;崔应麟;刘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胆外科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给予全程护理措施,对这两种护理服务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相关疾病知识、日常预防知识、合理用药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等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肝胆外科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春芬;吴建芬;王西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将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DOPS)引入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以探讨一种简便易行、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能的方法.方法:由中医护理专家对学员就11个方面的测评项目:相关知识、操作准备、核对确认、中医四诊、辨证施护、技术能力、沟通技巧、隐私保护、患者安全、人道素养和整体表现对中医护理操作过程进行评价.结果:将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用于中医护理技能培训后,技术满意度、技术依从性、辨证施护与疗效评价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能有效评价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张香云;蔡鸿敏;许敏利;陈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气道护理风险管理在积极抢救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作用.方法:分析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从急诊科抢救中转运至相关科室的气管插管患者,共1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意外发生率及接收科室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意识障碍程度加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管理在急诊抢救、操作中有一定的作用,接受科室的满意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急诊气管插管患者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值得推广.
作者:何燕燕;蔡玲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6S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6S管理方法对医院手术室进行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各150例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护理质量.以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为标准对6S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运用6S管理方法对手术室进行管理后,实施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注重6S管理方法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从环境、物品、设备、护理人员素养等几方面完善管理机制,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作者:金伟伟;毛秧秧;洪霞;陆华;魏雅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妇产科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分层,根据层级不同安排不同的护理任务,以201 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前后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妇产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柳水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危重产妇的交接管理程序.方法:参照接口管理相关国际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产科门诊危重产妇转运流程,以及交接表进行制定,并总结应用效果.结果:实施交接管理前,产妇的安全转交率为98.44%,实施交接管理后,产妇的安全转交率为100.00%,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交接管理后,产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交接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交接管理可使产科门诊危重产妇的交接效率、以及交接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从而对产妇的转运安全进行确保,使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
作者:陈婷;陈冠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省级中医医疗机构.通过临床带教,使实习学生学习中医正骨临床技能,传承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系统地培养了大批从事骨科临床的学生.文章结合作者的带教工作,总结了相关的带教方法.
作者:赵志强;李沛;阎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在骨科护理中采取安全环节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该管理策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骨科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策,根据不同护理管理对策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环节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全环节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期间的实施,能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且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戈勤妹;陈俊波;吴佳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当前无创呼吸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6年医院无创呼吸机管理、使用记录,统计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分析医院无创呼吸机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无创呼吸机常见的管理问题为无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不到位,违规操作,使用、维修记录缺失等.加强培训、专人管理、定期维护、规范仪器登记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治疗各类呼吸衰竭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强管理对提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王明霞;王静;胡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医学生物学实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术与创新能力,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专业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教学内容与中医理论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对此文章探讨了从优化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高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旨在为中医学专业其他西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夏金婵;张小莉;李业亮;郝万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