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娜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1054例新生儿病房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人院时间顺序排序,将2016年7~12月入院的527例患儿为对照组,将201 7年1~6月入院的527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投诉率及患儿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更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邵可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为确保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进行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课外开放实训室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在实训室开放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学生的安全管理如何进行等.通过描述康复实训室课外开放的必要性、康复实训室课外开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为将要进行康复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学校提供参考思路.
作者:张雅素;吴楠;张运克;冯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产科护士需要面对处于特殊时期的正常人群,产妇和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再加上工作压力较大,医患关系容易紧张,导致产科护士较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将会对产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护理事故和护士自身的伤害发生.因此,产科护士需要对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管理,使自己能更好工作和生活.
作者:舒小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麻醉专科护理中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拟行外科手术且手术麻醉方式相同的56例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协同管理模式,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用于麻醉专科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手术开展实施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作者:何雄;潘宏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品管圈(QCC)管理,探讨其对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对宁波市第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品管圈管理,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结果:在清洗、灭菌、包装及发放不合格率及物品送达各科室所用时间方面,实施QCC后较实施QCC前均明显降低(P<0.05);在各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满意度方面,与实施QCC前相比,实施QCC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品管圈管理能够使工作质量及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张一妹;郑贞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SA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低,疼痛程度更低.结论:小儿泌尿外科护理加入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SAS评分,降低患儿的心理焦虑程度,促进科室和医院的和谐发展.
作者:王瑞英;钟菊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医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 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慢病管理办法,观察组采用体医结合慢病管理办法.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效果明显.结论:体医结合模式的运用,能有效降低慢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慢病的管理效果较好.
作者:徐月萍;许红芳;方仁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80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在750例患者中,有180例患者在医院受到了感染,比例为24.00%.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静脉置管.统计结果表明,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过长、抗生素持续使用、插管等均是危险的因素.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受到较多的抗生素治疗、有开放性伤口等,为了减少细菌感染,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加强护理干预,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技能,从每一个方面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实施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前收治的6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实施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后收治的64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呼吸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文书、病区安全管理、健康宣教、消毒隔离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配合实施PDCA管理循环,可有效提高消化护理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亚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化管理措施对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细化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和反应情况、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管理后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细化管理后出现输液操作告知不到位、巡视处理不及时、输液速度不合格、便民措施欠缺、负面情绪、医疗投诉的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管理前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理实施细化管理,能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缺陷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率和满意度.
作者:王小燕;项玲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80名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促进妇科产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徐琴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资源优化与成本管理.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新人职的8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协调人事招聘和调动,使护理团队得到稳步增长.结论:护理人员多,管理难度大,按需设岗,保障护理工作正常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加强培训,能够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结构优化.
作者:施益女;叶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BL在妇产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2016年于医院妇产科实习的护士80例,均为女性,根据随机数字表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管理方法进行带教工作.结果:观察组护生在试卷考核、病历书写、技术操作与考核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中对认为PBL利于新知识学习、可以快速适应PBL教学、提高了知识掌握能力、强化了沟通能力、培养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高了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结论:PBL在妇产科带教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作者:朱翡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医学生物学实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术与创新能力,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学专业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教学内容与中医理论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对此文章探讨了从优化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高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旨在为中医学专业其他西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夏金婵;张小莉;李业亮;郝万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在骨科护理中采取安全环节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该管理策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骨科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策,根据不同护理管理对策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环节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全环节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期间的实施,能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且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戈勤妹;陈俊波;吴佳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1+3”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 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肿瘤科病区实施“1+3”护理管理模式,患者按时期进行分组,2016年收治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收治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记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1+3”模式应用于肿瘤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通过不同管理方式的比较,更加明确的肯定“鲶鱼效应”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价值,为临床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借鉴.方法:选取新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所有护理人员及床位为研究资料的来源,研究的时间为201 5年6月~2016年6月,并将护理区内的1号病区和2号病区作为观察组,3号和4号病区为对照组,综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其中包括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危重护理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文书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调查与研究,明确地肯定了“鲶鱼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笑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6S管理方法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6S管理方法对医院手术室进行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各150例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护理质量.以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为标准对6S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运用6S管理方法对手术室进行管理后,实施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注重6S管理方法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从环境、物品、设备、护理人员素养等几方面完善管理机制,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作者:金伟伟;毛秧秧;洪霞;陆华;魏雅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在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社区172例高血压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干预,观察组同时给予家庭医生签约式管理,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半年与一年后的血压、血脂、BMI和腰围及生活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血压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BMI指数、腰围、生活方式等,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行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方式.
作者:巴观平;童晓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发生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2012~2016年医院发生的385起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原因;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295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居前4位的依次是给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和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与患者沟通不良、健康教育欠缺、对患者评估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状况良好.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采取菲惩罚性不良事件牛上报制度,进行根因分析并改正,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梁英英;王芳;章瑞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