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应云;穆雪鹍;吴伟元;韩雪梅;陈升汶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细胞株nm23及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分2组,实验组给予三氧化二砷5μmol/L,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于给药后1、3、5及7 d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m2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实验组nm2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下调nm2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具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梁子君;戴亚红;梁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密集型针灸及远红外线(TDP)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腰部以下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密集型针灸(碱针灸、银针灸)加温及TDP照射治疗腰骶、髂嵴部、臀及膝部.结果:经过3-6次治疗,与治疗前比较,6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随访15 d-3个月,总有效率95%.结论:密集型针灸及TDP照射能有效缓解疼痛,修复损伤组织.
作者:罗永雄;夏汉通;金跃进;龙卫芳;周芬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当归对高浓度葡萄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葡萄糖组,7.5-60 mmol/L)、不同浓度当归(当归组,12.5-200 mg/L)及联合组,当归联合24 h半数致死量(24hIC50)葡萄糖,30mmol/L作用于人体脐静脉内皮细胞(VEC-304)24 h,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增长率、RT-PCR检测细胞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作用VEC-304 24h,葡萄糖组A值明显降低;当归组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联合组于低浓度当归(12.5-100 mg/L)联合葡萄糖对细胞起抑制作用,高浓度(100-200 mg/L)当归联合葡萄糖则有增殖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葡萄糖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联合组则表达正常.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当归可保护高浓度葡萄糖下血管内皮细胞,这可能是当归治疗糖尿病并发组织缺血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彭军;章军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老年颈肩痛患者106例,男58例,女48例;年龄62-85岁;病程2-10年.临床表现为间断性颈肩部疼痛.X线片示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和椎间隙改变.106例患者均采用调制中频疗法,患者取坐或仰卧位,将2块涂有自制中药介质(主要成份为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的小号电极板放置于颈部或肩部两侧的疼痛处,并以电极绑带固定,坐位时治疗部位辅以砂袋加压,频率50-60 Hz,输出电流≤100 mA,输出温度30-45℃,输出波形为矩形波、三角波、正弦波、阶梯波组成的复合群.治疗强度为患者耐受量,每次20 mim,每天1次.
作者:陈娟;吴启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佳导尿方法,以提高脊髓损伤(SCI)患者生存质量.方法:20例SCI患者实施个体化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ISISC)和定时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SISC),并配合膀胱训练.结果:经过3-7次(平均4.6次)训练,20例患者均能熟练掌握ISISC和SISC方法,其中9例恢复自主性排尿,4例建立反射性排尿,7例仍行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无并发症产生.结论:ISISC和SISC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SCI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熊根玉;冯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联合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均口服罗红霉素5 mg/kg.d,联合组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并配合超短波.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7 d后,临床有效率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3.8%、75.0%,P<0.05).结论: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罗红霉素及配合超短波能显著提高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石李金;宛鹏程;洪润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行全膝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33例膝关节屈曲挛缩20-60°的患者,围手术期行康复训练,术后行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定.结果:术后膝关节完全伸直31例.随访28.3个月,HSS评分和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可使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术后获得明显功能恢复.
作者:郭琴香;李艳菊;郭洛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有和无高危因素与脑瘫发生率的关系,为防止和预防脑瘫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350例确诊为脑瘫患儿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0例患儿中无高危因素25.7%;CT或MRI显示有明显脑损伤20.8%;引起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与窒息、早产、核黄疸有关,先兆流产也是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致病因素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高危婴儿进行早期筛查的同时不能忽视无高危因素的婴儿运动功能的监测.
作者:杨玉瑶;张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肩锁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术(A组18例)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B组23例),均于术后前臂吊带悬吊,并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A组平均随访13个月,B组平均12.8个月,按照Lazzcano标准和骨折愈合标准评定,A组肩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的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94.4%、78.3%,P<0.05).结论: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且具有固定确实、不损伤关节面、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程英雄;张文财;庄洪;黄宏兴;蔡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温××,男,55岁,脑瘫患者,意识清楚,运动性失语,右侧咀嚼肌瘫痪,两上肢不完全瘫痪,躯干僵硬,腰骶畸形,双下肢为马蹄内翻足.在几代医务人员坚持不懈、精心护理下,该患者从入院至今已存活35年,其中科学的营养支持起了重要作用[1],现介绍其饮食护理如下.
作者:吴茂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血塞通注射液等治疗,同时A组静脉滴注MCI-186,每次30 mg,每天2次,共计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及3周时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下降(分别22.09士9.16、10.21±4.75,P<0.01);对照组也明显下降(21.56士10.27、13.49士5.36,P<0.05);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B组均上升(分别38.26±17.45与68.72士25.43、37.33士18.70与53.72±25.76,均P<0.01).2组间比较,A组CSS评分明显低于B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不良反应2组均较少.结论:MCI-186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提高ADL,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家彬;张清安;陈斌;汪保华;刘玲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肩胛骨松解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在治疗慢性肩周炎中的康复疗效.方法:对已确诊的慢性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均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方案,A组并增加肩胛骨松解法,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及ROM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0 d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A组下降更明显(P<0.01);ROM评定,2组肩关节角度均有较大提高,但A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及外展、内旋的活动范围均明显大于B组(P<0.01);复发率比较,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肩胛骨松解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慢性肩周炎效果显著,尤其在疼痛的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的提高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
作者:毛慧燕;车世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康复的需求,对于患者的康复教育逐渐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文以骨折患者的康复教育需求作一综述,以提高患者功能恢复的进程,减少残障.
作者:李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冷光紫外线与超短波结合治疗体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体表溃疡患者分为综合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综合组采用冷光紫外线与超短波每日交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冷光紫外线照射,每天1次.结果:治疗20 d后综合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63%,P<0.01).结论:体表溃疡采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可显著加速溃疡面的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香云;张长杰;何湘娥;刘密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严重阻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现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各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崔晓;曾慧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3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射频手术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愈81例,改善4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1%.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手术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较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怀生;黄静辉;陈晓瑜;王学林;杨燕珍;谢朝峰;陈影芳;林怀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6年1月4日-13日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受匈牙利残疾人协会的邀请,对匈牙利、捷克的残疾人管理组织和主要康复教育机构进行为期10 d的考察,现将考察的主要内容及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李林;刘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诊断为AD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分别采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时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显效率分别为83.0%和70.0%,疗效相仿;HAMD评分,A组在治疗2周末即显著下降(P<0.01),B组在第4周才明显下降(P<0.05);8周末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副反应A组明显少于和轻于B组(P<0.01).结论:米氮平治疗AD抑郁安全性高、副反应轻微,且见效快.
作者:朱建中;黄寅平;蒋幸衍;徐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头颅负极性低频脉冲磁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低频交变电脉冲磁治疗仪的5个治疗导体分别置于患者前额、双侧颞叶和小脑对应的头皮投影位置,治疗20 min,每天1次;同时给予针灸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综合治疗10-35 d后,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34.83士9.28、18.48±10.76,P<0.01);≥75岁年龄段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75岁的患者(P<0.01);发病1 d与发病45 d才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对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低频脉冲磁疗能直接透过颅骨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和神经细胞的代谢环境,与其它康复措施相结合,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
作者:李茜;李新艳;李敏;张昕;朱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蒙古沙土鼠63只分为巴曲酶组45只,假手术组9只及对照组9只.对照组及巴曲酶组鼠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行缺血处理.巴曲酶组于缺血再灌注前0、0.5、1、3和6h时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巴曲酶8 BU/kg,每个时间点9只.缺血再灌注96 h后3组鼠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的Bcl-2、eNOS、VEGF及Akt蛋白的表达及电镜下神经元超微结构观察;并在光镜下计算海马CA1区的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结果:巴曲酶组使用巴曲酶后,Bcl-2、eNOS、VEGF及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巴曲酶组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微结构显示巴曲酶各时间点抗细胞凋亡明显.结论:巴曲酶具有明显的海马CA1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上调Bcl-2、eNOS、VEGF及Akt蛋白的表达.
作者:印卫兵;丁新生;冯美江;龚洁;顾萍;李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