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曲酶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印卫兵;丁新生;冯美江;龚洁;顾萍;李娟

关键词:沙土鼠, 巴曲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B, 细胞淋巴瘤-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摘要: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蒙古沙土鼠63只分为巴曲酶组45只,假手术组9只及对照组9只.对照组及巴曲酶组鼠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行缺血处理.巴曲酶组于缺血再灌注前0、0.5、1、3和6h时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巴曲酶8 BU/kg,每个时间点9只.缺血再灌注96 h后3组鼠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的Bcl-2、eNOS、VEGF及Akt蛋白的表达及电镜下神经元超微结构观察;并在光镜下计算海马CA1区的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结果:巴曲酶组使用巴曲酶后,Bcl-2、eNOS、VEGF及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巴曲酶组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微结构显示巴曲酶各时间点抗细胞凋亡明显.结论:巴曲酶具有明显的海马CA1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上调Bcl-2、eNOS、VEGF及Akt蛋白的表达.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前瞻性研究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4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40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32例(80%),其中常见细菌阳性23例(57.5%),病原菌中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非典型病原体9例(25%),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衣原体等.结论:肺炎链球菌是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傅应云;穆雪鹍;吴伟元;韩雪梅;陈升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针结合磁贴治疗乳腺炎48例

    急性乳腺炎患者48例,年龄23-30岁;病程1-7 d;体温37.4-40.3℃;初期表现为乳房肿痛、皮肤颜色变红或无改变,乳房下可触及肿块,伴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1].48例患者均采用电针结合磁贴治疗.①电针:患者仰卧位,针刺患侧肩井、下巨虚、行间及双侧足三里等穴,用泻法[2],得气后接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20 min,每日1次.②磁贴:用曼吉乳腺磁贴贴于患处阿是穴,乳根、期门、肩井及三阴交等穴,2天换1次.

    作者:陈丽贤;詹欣荣;段俊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巴曲酶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蒙古沙土鼠63只分为巴曲酶组45只,假手术组9只及对照组9只.对照组及巴曲酶组鼠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行缺血处理.巴曲酶组于缺血再灌注前0、0.5、1、3和6h时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巴曲酶8 BU/kg,每个时间点9只.缺血再灌注96 h后3组鼠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的Bcl-2、eNOS、VEGF及Akt蛋白的表达及电镜下神经元超微结构观察;并在光镜下计算海马CA1区的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结果:巴曲酶组使用巴曲酶后,Bcl-2、eNOS、VEGF及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巴曲酶组各个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微结构显示巴曲酶各时间点抗细胞凋亡明显.结论:巴曲酶具有明显的海马CA1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上调Bcl-2、eNOS、VEGF及Akt蛋白的表达.

    作者:印卫兵;丁新生;冯美江;龚洁;顾萍;李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5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血塞通注射液等治疗,同时A组静脉滴注MCI-186,每次30 mg,每天2次,共计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及3周时对患者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下降(分别22.09士9.16、10.21±4.75,P<0.01);对照组也明显下降(21.56士10.27、13.49士5.36,P<0.05);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B组均上升(分别38.26±17.45与68.72士25.43、37.33士18.70与53.72±25.76,均P<0.01).2组间比较,A组CSS评分明显低于B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均P<0.05).不良反应2组均较少.结论:MCI-186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提高ADL,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家彬;张清安;陈斌;汪保华;刘玲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影响

    2001-2004年本院就诊的单侧突发性面瘫患者104例,均符合<神经病学>[1]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男46例,女58例;年龄20-55岁;病程1-25 d;排除中枢神经性病变.

    作者:孙倩雯;赵建华;黄秀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对异动症大鼠电生理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巴胺D1受体在异动症(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D)大鼠35只,分为PD组13只,另22只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28 d诱发LID大鼠模型,取12只为LID组.第29天取10只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前15 min腹腔注射MK-801(MK-801组).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LID组大鼠纹状体棘状神经元(SMSNs)电生理活动.尾静脉注射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12280)观察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LID组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较对照组(10只正常大组)及MK-801组、PD组明显增多(P<0.01和0.05),而对照组与MK-800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KF-38393对LID组大鼠SMSNs自发性电活动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LID组与对照组、MK-801组和PD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和0.05),PD组与MK80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ID大鼠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增强,D1受体敏感性增高;通过SKF-38393可以阻抑或减轻LID的发生.

    作者:陈志斌;管强;曹学兵;孙圣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细胞株nm23及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细胞株nm23及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分2组,实验组给予三氧化二砷5μmol/L,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于给药后1、3、5及7 d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m2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实验组nm2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下调nm2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具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梁子君;戴亚红;梁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患者62例,均符合颌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男33例,女29例;年龄28-71岁;病程6个月-7年,颈椎X线片示退行性、增生性改变48例,有症状体征而X片无明显改变14例;排除颈椎间盘突出及其它疾病患者.62例患者均采用综合疗法.

    作者:洪雁;郑娜;赵枫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6O例健康人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变异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人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的变异情况,并据此评价2001年GOLD和2002年中华呼吸学会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中将FEV1/FVC<70%作为COPD诊断分级先决条件的普适性和可行性.方法:测定260例健康人的用力肺活量和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依年龄分为≤35、36-55及≥56岁3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比较分析.结果:260例健康人FEV1/FVC均值为83.1%,随着年龄的增加趋于下降,3个年龄组之间两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指标如FVC%预计值、FEV3/FVC、PEF%预计值在<55岁下降不明显,>56岁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EV1%预计值则于健康人的各年龄阶段都未见显著下降.结论:FEV1/FVC的变异方向难以把握,尤其是COPD患者,其不似FEV1%预计值那样与COPD的病变程度具有良好的趋同性和平行性,作为COPD诊断分级的先决条件缺乏普适性且不能覆盖所有的COPD患者,临床实践中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因此FEV1/FVC<70%作为COPD诊断分级的先决条件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建议COPD诊治指南加以修订.

    作者:李志平;郭禹标;黄建强;唐可京;罗益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罗红霉素治疗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联合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均口服罗红霉素5 mg/kg.d,联合组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并配合超短波.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7 d后,临床有效率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3.8%、75.0%,P<0.05).结论: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罗红霉素及配合超短波能显著提高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石李金;宛鹏程;洪润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自我护理模式在骨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模式在治疗骨关节疾患中的作用.方法:450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5例,均给予相应外科治疗,实验组配合自我护理模式,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用我院13项整体护理效果监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出院时,实验组13项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雪莲;郭晓玲;胡光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折后功能恢复患者的康复教育

    近年来,随着康复的需求,对于患者的康复教育逐渐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文以骨折患者的康复教育需求作一综述,以提高患者功能恢复的进程,减少残障.

    作者:李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对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评分,总分≥53分为存在抑郁状态.结果:72例患者中有46例(63%)存在抑郁状态.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抑郁,康复护理工作中应对其增加健康卫生宣教,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

    作者:王得霞;张莹荣;冯玉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米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诊断为AD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分别采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时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显效率分别为83.0%和70.0%,疗效相仿;HAMD评分,A组在治疗2周末即显著下降(P<0.01),B组在第4周才明显下降(P<0.05);8周末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副反应A组明显少于和轻于B组(P<0.01).结论:米氮平治疗AD抑郁安全性高、副反应轻微,且见效快.

    作者:朱建中;黄寅平;蒋幸衍;徐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头部脉冲磁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头颅负极性低频脉冲磁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低频交变电脉冲磁治疗仪的5个治疗导体分别置于患者前额、双侧颞叶和小脑对应的头皮投影位置,治疗20 min,每天1次;同时给予针灸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综合治疗10-35 d后,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34.83士9.28、18.48±10.76,P<0.01);≥75岁年龄段患者MAS评分明显低于<75岁的患者(P<0.01);发病1 d与发病45 d才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对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低频脉冲磁疗能直接透过颅骨作用于脑细胞和脑血管,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和神经细胞的代谢环境,与其它康复措施相结合,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

    作者:李茜;李新艳;李敏;张昕;朱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冷光紫外线与超短波综合治疗体表溃疡

    目的:探讨冷光紫外线与超短波结合治疗体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体表溃疡患者分为综合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综合组采用冷光紫外线与超短波每日交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冷光紫外线照射,每天1次.结果:治疗20 d后综合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63%,P<0.01).结论:体表溃疡采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可显著加速溃疡面的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香云;张长杰;何湘娥;刘密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巨结肠患儿术后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巨结肠患儿术后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的作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巨结肠术后患儿100例分为A组60例和B组4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A组患儿家长在患儿术后30 d时开始在门诊接受5-7 d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包括扩肛、饮食调节、肠炎的预防与治疗、训练定时排便等方法.结果:经过4个月的治疗,A组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术后康复的认知、家庭护理技巧的掌握及实施等均优于B组(P<0.05).结论:系统的家庭康复护理是保证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功能恢复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郭先娥;徐蓉;胡露红;胡晶;董萍;朱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赴匈牙利、捷克考察报告

    2006年1月4日-13日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受匈牙利残疾人协会的邀请,对匈牙利、捷克的残疾人管理组织和主要康复教育机构进行为期10 d的考察,现将考察的主要内容及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李林;刘惠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肩锁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肩锁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术(A组18例)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B组23例),均于术后前臂吊带悬吊,并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A组平均随访13个月,B组平均12.8个月,按照Lazzcano标准和骨折愈合标准评定,A组肩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的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分别为94.4%、78.3%,P<0.05).结论: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且具有固定确实、不损伤关节面、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程英雄;张文财;庄洪;黄宏兴;蔡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例脑瘫存活35年的饮食护理

    温××,男,55岁,脑瘫患者,意识清楚,运动性失语,右侧咀嚼肌瘫痪,两上肢不完全瘫痪,躯干僵硬,腰骶畸形,双下肢为马蹄内翻足.在几代医务人员坚持不懈、精心护理下,该患者从入院至今已存活35年,其中科学的营养支持起了重要作用[1],现介绍其饮食护理如下.

    作者:吴茂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