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阮小琴;杨在英

关键词:颈髓损伤, 围手术期,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7例颈椎伴颈髓损伤患者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8例和康复组29例,均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康复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加中药与牵引治疗颈椎病94例

    颈椎病患者53例(综合组),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男34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46岁;病程2-28年;临床表现为头晕(昏)或伴有头颈项痛、反复侧倾跌症,一侧上肢麻木、耳鸣及听力下降或恶心、呕吐等;颈椎X线正侧位片或CT示颈椎间盘退性改变或有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等.另选择病情与综合组基本相同,且具有可比性的颈椎病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

    作者:刘玉生;常洪;尹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儿脑瘫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脑瘫患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资料.方法:脑瘫患儿108例,神经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以及并发症诊断,并进行头部MRI检查、视听诱发电位检测及脑电图检测.结果:①108例中不同类型脑瘫并发症81例(75%),其中摄食困难、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并发症占多数.②混合型脑瘫的并发症发生率高(90%).③头部MRI异常率75.9%,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多(45.1%).结论:小儿脑瘫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体格发育,增加其融入社会的难度.早期注重婴幼儿摄食技能的发育监测,干预和改善其智能水平,促进语言发育,积极控制癫痫发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姚宝珍;夏利平;凌伟;王军凌;江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神经电刺激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72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电刺激组36例,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并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36例,接受单纯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电刺激组肩痛程度明显减低,上肢运动功能达>4级由27.7%提高到66.6%,有效率明显优于超短波组(P<0.01).结论:TENS并超短波治疗能显著提高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红;王少军;徐璐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康复指导.方法: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并配合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按Nakai评分,优良率95.8%.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术后康复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沂红;于英兰;白彦红;王爱琴;王翠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34例老年休克型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性休克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老年休克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起病急骤,实验室检查多项异常,X片表现为肺炎,心电图示肺心病变化.治疗以抗菌素为主,辅以超短波.结论:早期确诊,合理用药,防止并发症,加强预防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宁守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7例颈椎伴颈髓损伤患者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8例和康复组29例,均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康复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阮小琴;杨在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硬膜外腔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8例

    经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8例,男188例,女130例;年龄28-65岁,平均43.2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3.8年;临床表现单节段突出283例,双节段35例;中央型突出15例,旁侧型303例.318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腔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

    作者:李慧;刘秀财;印春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专用服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上大多数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意识模糊伴肢体功能障碍,为了便于护理,患者常不能穿衣,既不文明又增加伤口污染机会.为解决这一难题,作者于2003年自行设计一款昏迷患者专用服,临床应用1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清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区级医院开展康复医学科的经验

    1 科室建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提供技术指导下,江干区人民医院在原有理疗科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更名为康复医学科,设有独立病床30张,约15 m2的功能评定室;约150 m2的运动疗法(PT)及作业疗法(OT)室;约5 m2的语言疗法室(ST);约30 m2的理疗室等,并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如功率自行车、跑步器、划船器、心脑血管治疗仪、多功能神经穴位刺激仪(TS-6000)、平行杠、站立架、矫形镜、步行训练阶梯、体疗床、多功能牵引床、步态矫正器材;语言训练机及双人高压氧舱等.目前科室收治的病种主要是偏瘫、截瘫及颈肩腰腿痛患者,平均每天门诊量达85例次,病床使用率达103%.

    作者:王珏;郭根平;沈丰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梗死血清MMP-3与MMP-9 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1和2,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发病2-5 d、15 d及对照组的血清 MMP-3、MMP-9的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结果:血清MMP-9和MMP-3水平发病2-5 d时,观察组1、2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1 MMP-9水平比观察组2升高更显著(P<0.01);发病15 d时,观察组1、2 MMP-9和 MM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病2-5 d的血清MMP-9和MMP-3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血清MMP-9与MMP-3水平的高低与临床病程有关,而且是判断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虹;魏桂荣;李红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童强;王国斌;卢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低频调制中频电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1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50-71岁,平均60.3岁;病程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受累7例,臂丛神经13例,躯干部神经受累21例;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41例患者均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多步程序第3个处方治疗,载波频率为3000 Hz的中频电流,调制电流频率1-150 Hz,调制电流波形为正弦电流、方波、指数曲线电流及三角波交替使用,调幅度75%-100%.治疗时将2个适当大小硅胶电极放置于疼痛部位,调节输出至患者皮肤有轻微刺痛感为度[1],每次20 min,20 d 1个疗程,治疗前后以目测类比评分(VAS)值评定疗效[2].

    作者:乔淑章;安经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的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1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微创组,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基本药物治疗,并在发病72 h内给予微创手术,康复组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神经功能缺陷(CSS)程度评分,康复组与治疗前和微创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DL及临床疗效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微创组((P<0.01,0.05) ,死亡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ADL改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作者:范超平;周秀丽;陈琼;李春生;杨茂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布及其意义.方法:将39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生理盐水组(B组)和癫痫模型组(C组)各18只,A组不处置,C组大鼠以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急性癫痫模型,B组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匹罗卡品,A组大鼠处死,B、C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 h及3、7、14 d时各处死3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FGF的表达规律及其在海马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A和B组海马区发现有bFGF蛋白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C组低(P<0.05);C组癫痫发作后6 h海马区bFGF表达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bFGF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结论:bFGF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呈规律性表达,以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为主,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bFGF可能对癫痫后的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广慧;张龙轩;朱遂强;苟玉兰;许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泥鳅汤治疗小儿烧伤后瘙痒43例

    烧伤康复期伴瘙痒患儿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10个月-6岁;烧伤面积2%-60%;均为烫伤、烧伤、电击伤等,创面愈合,有搔抓行为及抓伤.治疗取活泥鳅2.5 g,放清水中养1 d排出肠内物,去内脏,加生姜0.4 g、水200 ml,小火煨,盐调味后服汤,早晚各1次,3 d 1个疗程.

    作者:鲁延林;张悦安;徐旭;陈万安;朱志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的作用

    目的:观察护理工作中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对肺癌化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系统组30例,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30例给予一般健康教育,2-3 d后评价疗效.结果:系统组各项保健预防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增强肺癌化疗患者疾病应对的能力.

    作者:王超;张玉;宋永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脉冲震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脉冲振荡法测定96例哮喘稳定期患者(哮喘组)及99例健康者(对照组)在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前后呼吸阻抗的变化及下降率,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下降率,并对2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吸入组织胺后哮喘组5 Hz和20 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及差值(R5、R20、R5-R20)、20 Hz振荡频率时电抗(X20)、外周阻力(Rperiphery)及共振频率(Frequencys)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吸药后FEV1下降与R5、R20、Rperiphery、Frequencys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0.518、0.365、0.446.结论:脉冲振荡法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及观察药物疗效的有用工具,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建章;汪得喜;伍惠红;邓哲彤;钟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颈髓损伤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结局.方法:40例颈髓损伤患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上肢肌功能性电刺激、肌力训练、平衡转移训练、平衡膀胱等并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等.结果:经过60-215 d的治疗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颈髓部分损伤患者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完全损伤患者ASIA运动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而ASIA感觉及ADL评分虽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颈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部分损伤患者为显著.

    作者:黄杰;肖少华;魏全;梁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肌腱修复术后的微波治疗

    目的:探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微波治疗的疗效.方法:72例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微波组和对照组各36例,肌腱修复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微波组同时配合微波治疗.术后3个月评定患者疼痛、切口愈合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微波组疼痛缓解率、切口愈合率及疗效评定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治疗具有安全、促进切口愈合、加快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优点.

    作者:任杰;骆东山;宋知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压氧对外伤性癫痫的康复治疗作用

    1992-1999年本科收治外伤性癫痫患者59例,男37例,女22例;年龄12-47岁;均有头部外伤史,既往无癫痫史;头颅CT或MRI示颅内血肿5例,脑软化灶5例,脑水肿9例,脑疤痕16例,无异常24例;癫痫发作在伤后2周-6个月;脑电图检查均有癫痫样放电,表现为棘波、尖波及棘-慢波;59例分为综合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均给予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神经营养及扩血管药等治疗.综合组加用高压氧(HBO)治疗,采用中型空气加压舱,压力2.0 ATA,吸氧30 min,2次,中间间歇10 min,每日1次,12次1个疗程.

    作者:张志格;李文;杨梅萍;陀柳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