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郑丽鹏;郑胜丽

关键词:护理, 管理对策, 不安全因素, 精神科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8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与其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结果:经分析发现,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14例、患者自身因素38例、环境因素20例、其他6例.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期间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如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综合能力,同时做好对患者约束,保持地面干净,降低风险的发生,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性.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与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通过查阅医院2015~2016年手术室相关手术记录资料,并总结以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针对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2015~2016年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共发生风险事件74件,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因素为:管理因素28件、占37.84%,人员因素24件、占32.43%,术前和术中及术后因素22件、占29.73%.结论: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器械设备的管理,完善医院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术前做好手术准备,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消除或管控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曹咏梅;陈静;李萍;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层级管理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心胸外科实施层级管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不同时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层级管理用于心胸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春燕;肖玲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室实施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84例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记录护理管理期间风险事件情况,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医院重症医学科高警讯药物管理的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

    安全用药是临床疾病治疗的基本要求,高警讯药物应用安全更是安全用药管理中的重点科目.美国每年约有4.4~9.8万人死于医疗差错,是疾病之外的第一致死因素,而用药差错是医疗差错的主要原因.现在,世界各国都已开始重视用药安全性管理,尤其是高警讯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管理.美国在2003年就已将提高高警讯药物应用安全性列为国家疾患安全管理的目标.医院重症医学科是高警讯药物应用多的科室,其内部医护人员每时每刻都与高警讯药物打交道,因此在高警讯药物管理中应将重点放在医院重症医学科.

    作者:仇立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层内科护理管理中赋能理论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赋能理论在基层内科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慢性病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法:医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赋能理论应用于基层内科的护理管理,采用医院设计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查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的变化,统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变化,评估赋能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运用赋能理论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评分显著提高,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管理应用赋能理论,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吴小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

    目的:探讨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3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妇产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现代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手术护理和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妇产科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团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业务水平、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采用团队管理,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吕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个案追踪法,成立追踪检查小组,建立个案追踪流程和处理办法,对个案追踪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和补救,以2016年全年工作为实施前,2017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实施后ICU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纠纷率,较实施前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ICU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较实施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应用于ICU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俞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激励化管理对提高消化内科护士业务素质和护理效果的作用

    目的:探讨激励化管理对提高消化内科护士业务素质和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工作的5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工号单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激励化管理.以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生活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标准,评价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等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个人成就感、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励化管理能够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效果.

    作者:何敏;章舒舒;朱秀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临床分级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临床分级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5月医院急诊科的31名高危药品管理人员和收治的274例患者为观察组,2015年7~11月医院急诊科的31名高危药品管理人员和收治的27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高危药品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高危药品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高危药品安全进行临床分级管理,统计两组高危药品管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知识考试成绩、高危药品管理考核成绩及患者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知识考试成绩和高危药品管理考核成绩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科高危药品进行临床安全分级管理,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减少患者中间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留静;李亚;李超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加强肛肠疾病围术期护理的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加强肛肠疾病围术期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肛肠疾病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每晚温水坐浴,术前1天流质饮食,术前1~2d晚上灌肠);术后护理(术后排尿困难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引流条或挂线护理,扩肛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包括肛肠疾病围术期护理计划、护理执行、检查和整改等四个阶段.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围术期护理缺陷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加强肛肠疾病PDCA循环围术期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围术期护理事件缺陷发生率.

    作者:包美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状况,及其对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探视记录统计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家属的探视次数,根据住院病历采集患者一般信息,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使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社会功能,使用临床总体印象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家属探视的满意度.结果:77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1.04%对家属探视不满意,64.36%每季度探视不到1次;家属实际探视数远少于患者预期.患者对家属探视满意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三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家属探视不满意组.患者对家属探视满意组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总分、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包括工作和学习)、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四个主要领域的功能均明显优于对家属探视不满意组.结论:长期住院患者家属的探视不足,近65%的家属每季度探视不到1次,超过60%的患者对家属探视次数不满意,家属经常探视可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的个人与社会表现,提高社会功能.

    作者:汪毅;甘明远;郑军然;刘雅君;吴宇泽;王绍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慢性心衰患者人群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3例慢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如水肿消退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投诉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人群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快速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说明风险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剑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过程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过程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100例焦虑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全过程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程管理能够缓解妇产科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鸣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压疮风险评估表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压疮风险评估表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2016年1月起在骨科病区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2015年则仍沿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应用前后骨科病区的压疮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后,骨科压疮发生率及压疮程度均显著降低,与应用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后,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区应用压疮风险评估表,能够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控制压疮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志芬;樊页三;王碧芸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认知需求调查与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2016年问卷了解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情况,每个患者选取1名主要看护家属为调查对象,分析调查结果,调整护理对策2017年1~9月实施调整后的护理政策,比较实施前后家属的认知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前三位分别为治疗及护理配合方法(9.70±0.20)分、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9.50±0.20)分和放疗的安全性(9.40±0.30)分;实施后家属的总体认知评分为(83.40±3.60)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54.10± 12.40)分(P<0.05);实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4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30%(P<0.05).结论: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家属的认知需求具有一定特点,了解家属的认知需求,能够为护理宣教提供参考,针对性调整护理管理对策,是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基础.

    作者:汪琳;朱辉辉;李伟;陈伟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

    目的:分析7S理论对输液室工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7S理论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静脉渗液率和脱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7S理论在输液室工作改善中可发挥良好作用,有助于提升输液室的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与患者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丹红;张潭月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科应用品管圈提高患儿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分析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后对穿刺及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患儿120例,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品管圈管理方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穿刺及留置情况;分析意外拔管原因;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意外拔管率较对照组低,留置>96h率较对照组低;意外拔管原因中观察组为导管脱出、折叠、异位及管路堵塞,对照组除此外还存在药物外渗、静脉炎、自行拔管和感染情况;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品管圈能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意外拔管,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杨雁;朱红玲;祁江伟;郑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数据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PDA数据管理中的运用,以及对提高门诊输液安全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4月的16071例输液患儿(共44998袋液体)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5~6月的13703例输液患儿(共38368袋液体)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输液数据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输液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在PDA扫描护士操作方面和系统方面不合格液体袋数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PDA扫描护士操作与系统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72%和0.6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数据管理不仅可以使输液室护士PDA操作更加规范严谨,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科学的输液数据;可以有效减少输液患儿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液室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实现对门诊输液患儿的安全管理.

    作者:叶雪芬;郑虹英;章赛春;康孟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生殖中心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

    目的:研究在生殖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的价值.方法:选取生殖中心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者10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的543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妊娠率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9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9.5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43例患者中,妊娠患者366例,妊娠率为67.40%,对照组543例患者中,妊娠患者303例,妊娠率为55.80%,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生殖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妊娠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方李子;黄朝霞;周琼;邱世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