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66~2000年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病史资料分析

于金玲;王政科;张明娟

关键词:首次住院患者, 病史资料, 精神疾病
摘要:目的:通过对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以了解我院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趋势.方法:抽取1966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首次住院并已出院的有效病史资料共374份,对性别、首次住院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依据CCMD-2-R)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住院患者男、妇比较、男女平均年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次之,其余病种所占比例较小,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90年代以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均为男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直以氯丙嗪等传统药物为主,抗躁狂治疗以碳酸锂为主,抗抑郁治疗以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为主,利培酮、SSRIs类新上市药物未得到广泛应用,电惊厥在90年代以后被逐渐停用.结论:随着医院的发展,以及CCMD的使用和更新完善,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也促进了医院的规范化建设.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脑瘫兔血清及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能否作为脑瘫早期诊断生物学指标及反映各脑区损伤情况.方法:出生后3 d仔兔腹腔分次注射胆红素(总量300 mg/kg)制备出兔脑瘫动物模型,观察脑组织不同区域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MBP含量.结果:仔兔注药后12 h血清中MBP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脑瘫仔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脑组织中MBP含量脑瘫仔兔海马、基底节区较对照组减少(P<0.05),脑干、小脑、皮层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MBP含量可作为胆红素致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胆红素致脑瘫兔脑海马、基底神经节区髓鞘脱失,但在脑干、小脑、皮层变化不明显.

    作者:李晓捷;唐伟;姜志梅;李林;李艳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和了解.方法:对17例神经系统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17例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3例在发现肿瘤后才出现神经症状,14例在出现副肿瘤症状后才发现肿瘤.诊断出副肿瘤综合征时5例已出现肿瘤转移.结论: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早期确诊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郑志华;郑汝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干预组患者施以护理干预措施历时12~14周,出院后随访半年.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住院期间各阶段干预组NOSIE-30各因素的评分、N-BPR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出院后随访干预组的SD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蒲金玉;李爱玲;谭云珍;刘宁;张翠红;吕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68例

    目的:观察肩关节手法松解术配合关节内施沛特(SH)注射加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6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全麻下手法松解术,术后关节内注射SH 2 ml,并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6~8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根据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90%.结论:手法松解、药物注射与功能锻炼联合应用治疗肩周炎可缩短病程,效果好,预防复发,是治疗肩周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儒民;尹冬梅;刘瑞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为痉挛型脑瘫患儿设计的功能性踝足矫形器

    痉挛型脑瘫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8岁,平均5.5岁;双侧外翻平足畸形4例,单侧外翻平足畸形1例,双侧马蹄内翻畸形3例,单侧马蹄足畸形1例,单侧马蹄足及前足内收畸形1例;患儿站立时足跟不能平放,额状面跟骨轴线偏离小腿轴线,站立平衡能力较差,行走时呈程度不同的剪刀步态.

    作者:方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氟噻吨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73例

    门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32~70岁,平均(49.6±8.6)岁;病程5~35年,平均(16.6±10.0)年;住院次数1~7次,平均(3.5±2.5)次,均符合CCMD-3-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在本院后一次住院期间,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均>20分,出院后阴性症状仍较突出,原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疗效不佳,改服三氟噻吨片(复康素)治疗为主.

    作者:徐宝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的状况.方法:对随班就读的25例康复后聋儿及其所在学校、同班学生、任课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学校和老师已初步认识到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的意义,康复后聋儿基本有随班就读的环境和能力.但大多数学校的教师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相关的专业资料缺乏.结论:加强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的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有关的制度到教师培养体系的改革要适应全纳式教育的新理念.调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因素,促进聋儿全面康复.

    作者:董理权;连勇;高青琳;李红;万先广;徐桃坤;阮明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绝经妇女身体软组织重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身体软组织重量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绝经期健康日本妇女,应用双能X-线法(Dexa)测定其第2~4腰椎、双侧股骨转子间和桡骨中、下1/3交界处BMD,同时测定身体肌肉组织(TLM)和脂肪组织(TFM)重量,并对软组织重量与身体各部位的B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身TLM重量及体重与正位腰椎BMD呈正相关(r=0.45及0.35),而TFM百分比与腰椎、股骨转子间和桡骨远端BMD呈负相关(r=-0.17).随着年龄增长,BMD呈下降趋势,60岁组与50及70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P<0.05).结论:身体内软组织重量中TLM重量、体重与全身各部位的BMD有相关性,其中体重和TLM重量与腰椎BMD的相关性较好,TFM重量与BMD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夏亚一;赵慧;孙正义;寺下澈弥;良川昌凤;中谷正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2组均进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价.结果:治疗20 d后康复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有利于脑卒中患者ADL的提高.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方法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冰敷及新鲜芦荟汁外涂与50%硫酸镁冷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渗漏的效果.方法:59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30例渗漏后立即冰敷1~2h,间歇1h时及冰敷停止后用新鲜芦荟汁外涂;第2组25例渗漏后立即用4层纱布浸湿50%硫酸镁持续冷湿敷. 第3组4例渗漏发生24 h~14 d后才进行上述处理.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100%、96%和0%.结论:渗漏后立即冷敷或冰敷是防治外渗损伤的关键,24 h后药物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在累积加重,再作处理很难恢复.

    作者:张春斐;陈佩芳;张晓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2例发病<3 d的脑梗死患者分为HBO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HBO组接受高压氧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1个月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HBO组基本痊愈8例(19.0%),显著进步20例(47.6%),进步12例(28.6%),无变化2例(4.8%);对照组分别7例(17.5%)、13例(32.5%),18例(45.0%)和2例(5.0%).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好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

    作者:尚桂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复干预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ET-1).非药物康复治疗8周后再次行ABPM及ET-1测定.结果:38例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16例(40%).38例患者平均血浆ET-1水平轻微升高,按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后发现,ET-1水平在非杓型组明显升高(P<0.05).康复干预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及非杓型组平均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可作为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初始治疗,康复干预后能明显降低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非杓型组血浆ET-1水平.

    作者:董玲;关卫东;张贵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母亲对1岁内小儿生长发育知识了解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母亲对1岁内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情况.方法:随机对200例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学历、不同年龄的母亲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多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9.0%母亲不知道1岁内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母亲学历的高低及不同年龄与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多少无相关性.结论:应该通过多渠道加强父母对小儿生长发育知识的了解,以早期发现小儿生长发育异常,及时就诊,这是减少脑损伤及伤残率,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颖;旷寿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旋髂深动脉髂骨皮瓣移植及康复训练治疗小腿下段骨及软组织缺损

    小腿下段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18~56岁,平均33岁;均为车祸致小腿下段胫腓骨严重粉碎骨折并部分胫骨及软组织缺损.

    作者:牛军;曹飞;孙振华;许晓楠;何玉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966~2000年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病史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对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以了解我院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趋势.方法:抽取1966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首次住院并已出院的有效病史资料共374份,对性别、首次住院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依据CCMD-2-R)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住院患者男、妇比较、男女平均年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次之,其余病种所占比例较小,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90年代以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均为男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直以氯丙嗪等传统药物为主,抗躁狂治疗以碳酸锂为主,抗抑郁治疗以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为主,利培酮、SSRIs类新上市药物未得到广泛应用,电惊厥在90年代以后被逐渐停用.结论:随着医院的发展,以及CCMD的使用和更新完善,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也促进了医院的规范化建设.

    作者:于金玲;王政科;张明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盐酸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方法:5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采用丁螺环酮治疗2周,治疗前后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的减分率来评价疗效,并观察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达60%,且副作用小.结论:盐酸丁螺环酮对广泛性焦虑具有确切疗效,并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有效,价格低廉,可以作为综合医院治疗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的一线用药.

    作者:徐金枝;郭秋霞;曹小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推拿治疗高原地区落枕患者69例

    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我科有记录的高原地区落枕患者69例,男47例,女22例;年龄13~58岁,平均35.5岁;病程1 d 56例,2 d 11例,>3 d 2例;首次发病62例,2次发病7例;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头不能向患侧转动,患部酸胀、疼痛,向同侧肩部及上臂扩散或兼有头痛,检查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无红肿,可触及菱形索状物,指拨有索状物感;部分患者经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治疗时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身后对患者颈背部进行轻柔抚摸,使患侧肌肉放松,随术者运手缓慢转至头部,再行被动前屈,后仰及左右旋转;按拿风池、肩井、天宗穴,点压落枕、压痛点、后溪、内关等穴位,弹拨胸锁乳突肌数10次,用力均匀,由轻入重;待头颈部肌肉松驰并在患者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术者突然转换手法,用一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掌置其头顶部,以迅速而轻柔动作将患者头颈部向患侧旋转,此时可听到响声,随后再按前述手法轻柔抚摸,松解整理,滚、拍打颈肩部,后施以抚摸法结束,每次治疗20~30 min.

    作者:钟新民;毛世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用EB-390 MB 纯音测听仪测试幼儿听力

    目的:对幼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影响幼儿听力的各种因素. 方法:利用EB-390 MB 纯音测听仪分别于1000、2000及500 Hz对416例(832耳)3~4岁入园合作幼儿分别测定两耳听力.结果:19.8%的幼儿存在听力轻度反应失灵,5.1%幼儿存在不同程度听力障碍.高危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危幼儿(P<0.01), 经Logistic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耳毒性药物、中耳疾病、过期产均与幼儿听力障碍呈密切相关性. 结论:本方法测试幼儿听力具有相当可靠性( 特异度95.7%,敏感度34.9%,符合率81.4%).幼儿中有相当数量的不同程度听力障碍及听力轻度反应失灵(16~25 dBHL),应引起足够重视.保护听力应从孕期起即注意避免各种高危因素.除经典高危因素外过期产对幼儿听力有一定影响,故应尽量避免.

    作者:杨晓;徐韦;王温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阻肺病的早期干预问题

    目的:探讨慢阻肺疾病(COPD)早期干预问题.方法:对过去10年有肺功能测定记录的713例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肺功能测定结果按中华呼吸学会COPD诊断分级标准及传统肺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3组,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COPD患者共114例,占总样本的15.9%,中度200例占28%,重度399例占55.9%.结论:轻度COPD患者早期干预的比率极低,这对COPD的防治十分不利,应当把早期干预的重点放在轻、中度COPD患者群中,以减少重度COPD患者群.

    作者:冯怿霞;黄旭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综合性措施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综合性措施干预自闭症儿童的疗效. 方法:对接受综合性干预(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分析及矫正等,结合特殊教育)的自闭症儿童21例,采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由专人进行干预前后测评. 结果:干预后自闭症儿童的各项学习能力及发育商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01);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01).结论: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各项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改善其学习能力的不均衡性,提高、减轻或消除其病理学行为表现.

    作者:李丹;田文雁;石淑华;白雪光;张静;徐顺生;王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