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丽
通过对“90后”儿科实习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中儿科实习生带教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提高儿科临床带教的质量与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张丽;贾苏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医用气体的使用安全关系到临床诊断、治疗的正常开展和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在医院手术室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简单介绍了手术室中心供气和瓶装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和操作流程管理,从而保证医用气体安全使用的目的.
作者:金国春;金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且随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关心程度逐渐加深,而在临床的表现为手术量增加.而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提升麻醉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是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李巧;陈敏;李海霞;张耀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全程质量管理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的334名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6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器械使用及感染发病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器械感染率上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器械感染率;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要较差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的模式,对于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程质量管理能降低感染发病情况,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葛玲飞;徐玉红;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感染性疾病科收治患者特殊,患者疾病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患者,具有高传染性,易出现交叉感染,因此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更是重中之重.从以往工作情况来看,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存在无菌观念单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非侵入性护理用具管理不当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控制与防范对策.
作者:应小燕;王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量化考核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起,对于浙江省荣军医院急诊护理管理,采取量化考核.建立量化考核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根据急诊科常见疾病的类型及护理的特点制定详细的量化考核标准,并监督执行.对于科室的护理人员,量化考核小组要进行监督和考核,并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汇总和汇报.结果:与量化考核实施前相比,量化考核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分诊准确率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量化考核,可以降低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可以避免以往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和护理效率.
作者:江琴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程一体化管理法对提高产科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产科实施全程一体化管理前后收治的102例瘢痕子宫分娩产妇的资料,观察和比较实施前后产科医生对护士沟通能力、护理服务态度、产妇遵医行为、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医护工作配合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全程一体化管理法实施后,产科医生对护士沟通能力与护理服务态度、产妇遵医行为、与健康知识掌握、医护工作配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全程一体化管理法,可以大大提升产科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产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作者:杨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究系统化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日到科室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女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50例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系统化健康管理,后50例更年期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管理后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疾病的恢复情况及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妇女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妇女的疾病恢复情况较好,其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在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女性患者知信行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疾病的知晓率也在增高,为医院的健康管理工作管理指明了方向.
作者:阮伶俐;汪君芬;张艳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PBL教学模式在实习护生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医院的1 67例实习护生,根据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BL带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记录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对教学模式认同情况及患者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PBL教学模式认可度及满意度均较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实习护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护理管理思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带教模式.
作者:叶凌燕;吴丹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体位标识牌在眼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 6年收治的60例眼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6月行常规风险管理,将入选的30例眼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加行包括体位标识牌的眼科护理风险管理,将30例眼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总结相关措施,分析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标识牌在眼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其应用效果显著,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小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钟建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问诊是中医四诊诊法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医考形势下需要对问诊方法进行改革.作者认为应以夯实中医基础知识积累,注重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技能应为改革主要思路;用歌诀法、归纳法、图示法促进问诊基本知识的掌握;典型视频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教师示范性教学法、标准化患者教学法、临床实践观摩法加强问诊技能的培养;采用教考分离、题库出题计算机考试、引入SP考核等促进问诊考核方法的改革.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学生问诊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良芝;常学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组成管理小组,针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调整,比较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仙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对提高耳鼻咽喉科低年资护士护理质量的效果,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工作的148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7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加强了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统计,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分析两组结果的不同之处.结果:在护理管理质量比较情况上,观察组的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要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质量考核成绩要较差于观察组(P<0.05).结论:加强耳鼻喉科的护理操作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护理能力,有利于科室的整体发展.
作者:刘慧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结合目前已发B超室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B超室医院感染可能的原因及环节,从而探索实施可能的有效措施与控制手段.方法:选取既往在医院出现的B超室感染事件50例,探索其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并制定实施相应地控制措施.选取措施实施前后各10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B超室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根据既往病例分析得出B超室出现医院感染可能原因较多,主要有医护人员预防意识不够、消毒工作不完善、B超室空气环境比较差、患者医护人员经常出入、可能出现患者呕吐情况、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等,根据这些因素制定实施相应的措施,实施后感染率显著低于采取措施前,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理有效实施B超室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B超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在在老年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老年科患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则给予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情绪管理、适当运动、遵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用药依从性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跌倒、意外拔管、输液外渗、记录不详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应急处理能力、病例分析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有助于促进医护患间的沟通,帮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其健康状态的恢复.
作者:陈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泌尿肿瘤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沟通因素、态度因素、环境因素等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意见,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促进交流沟通、强调法律法规、重视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制度整改,比较管理制度调整前后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在针对性的调整护理管理制度后,泌尿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改善,护理差错发生率从4.30%降到了0.60%,患者满意度从92.40%提升到了98.90%,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均明显提升.结论:总结回顾泌尿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作者:刘文旻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过程控制、重视人员管理、重视环境管理、重视物品管理等环节入手,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无菌用品的检测合格率.结果: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无菌用品的检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制度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医疗安全质量.
作者:潘玲菲;俞丽芳;孙莉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医院体检中心现状,并进行管理改革,探索解决方案,为广大体检中心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医院体检的60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人.2017年4~6月体检者为对照组,2017年7~9月为管理模式改革后的观察组,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比较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检者的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医生、护士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心应严格准人制度,强化体检中心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体检中心职能,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努力将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化.
作者:陈青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为了加强对医院用药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对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对杭州市中医院2017年1~6月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1~6月门诊处方总计411 838张,其中第二类精神处方有9 053张,占处方总数的2.19%.共有11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种,7种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1.00,两种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1.00,两种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为1.00.结论:医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余青;陈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