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丽
问诊是中医四诊诊法之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医考形势下需要对问诊方法进行改革.作者认为应以夯实中医基础知识积累,注重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技能应为改革主要思路;用歌诀法、归纳法、图示法促进问诊基本知识的掌握;典型视频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教师示范性教学法、标准化患者教学法、临床实践观摩法加强问诊技能的培养;采用教考分离、题库出题计算机考试、引入SP考核等促进问诊考核方法的改革.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学生问诊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良芝;常学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的治疗状况及全程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医院2016年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程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强度量评分,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两组患者RE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RP、VT、MH、BP、SF及G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内科癌痛患者采用全程疼痛管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提升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玲燕;傅月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医院药事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未进行药事管理前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进行药事管理后医院所接收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数据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改革前的,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2.00%,对照组的为78.00% (P<0.05),改革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改革前的,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医患纠纷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用药周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医院药事管理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中,能够提升并改善药物管理机制,降低药物服务不满意的发生率,同时还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将滥用和误用药物的现象减少,同时还将不良反应概率降低.
作者:范利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过程控制、重视人员管理、重视环境管理、重视物品管理等环节入手,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无菌用品的检测合格率.结果: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无菌用品的检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制度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医疗安全质量.
作者:潘玲菲;俞丽芳;孙莉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为了加强对医院用药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对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对杭州市中医院2017年1~6月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1~6月门诊处方总计411 838张,其中第二类精神处方有9 053张,占处方总数的2.19%.共有11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种,7种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1.00,两种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1.00,两种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为1.00.结论:医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余青;陈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总结以往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改变方法、鼓励自体输血、更新系统等方面入手,进行输血科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输血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实施后输血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输血安全性得到提高.结论:总结分析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作者:姜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中药房管理中应用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开化县中医院中药房于201 5年1月开始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于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分别选取100例患者及20例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将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服务水平情况、管理情况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中药房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后服务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后的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后的工作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规范化管理在提高中药房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升各项管理水平,还能明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是进一步规范中药房管理制度并持续提高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占永良;程志娟;邱美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面对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医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管好方向、管好思想和管好协调,这“三管”的落实都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医院中层党政管理干部队伍.文章根据15家上海市三级医院(处级单位)中层党政管理干部人才选任机制现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和制度配套的纬度,对于中层党政管理干部人才选拔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研究,试图破解新背景下医院干部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焦点问题,努力营造激发医院中层党政管理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良好氛围.
作者:王倩蕾;吴佳莹;何洁;夏文芳;陈秋生;王英;李靖;千英信;金晶;徐本明;俞佳;刘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角色适应护理管理方案用于产后产妇抑郁预防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医院分娩的7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心理护理管理方案干预,观察组产妇给予角色适应护理管理方案干预,对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色适应护理管理方案相较于传统心理护理管理方案对预防产妇产后抑郁更具有优势,能使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显著降低,提高了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
作者:曹慧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1000例社区全科医生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资料和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签约居民对全科医生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主要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家庭成员的满意度,从而为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提出建议.调查签约居民的高血压管理率、高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尿病管理率及健康管理率.结果:签约居民对社区全科医生的满意度较高,签约居民的高血压管理率为76.50%、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为68.40%、糖尿病管理率为81.70%、健康管理率为74.10%.结论:目前存在全科医生签约率低、全科医生的供需差别大、社区居民择医倾向阻碍了医疗服务等问题,因此要改善全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改变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社区全科医生才能更好维护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
作者:徐鼎;周蕾;张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优质护理概念的推行,居民在医院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希望得到优质的治疗效果也希望得到优质的护理质量.而门诊外科面对的患者数量较多,容易发生医患纠纷,通过绩效考核在天台县中医院的应用,可以改善门诊外科的护理效果和患者体验.
作者:陈丽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组成管理小组,针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调整,比较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仙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金华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研究对象,2016年1~9月为整治前,医院常规运行.2016年10月~2017年6月为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整治前后对抗菌药物品种等和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品种有66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后急诊处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均小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显著低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低于整治前;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术前30min~2 h使用率高于整治前(P<0.05).结论: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讲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莫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安全环节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骨科护理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其原因,并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开始对骨科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和评价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骨科护理综合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均较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前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引进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骨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楼芳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对提高耳鼻咽喉科低年资护士护理质量的效果,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工作的148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7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加强了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统计,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分析两组结果的不同之处.结果:在护理管理质量比较情况上,观察组的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要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质量考核成绩要较差于观察组(P<0.05).结论:加强耳鼻喉科的护理操作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护理能力,有利于科室的整体发展.
作者:刘慧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且随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关心程度逐渐加深,而在临床的表现为手术量增加.而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提升麻醉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是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李巧;陈敏;李海霞;张耀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经济走向的大趋势.院志的编纂是记录历史、巩固医院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查阅档案是提高志书质量、丰富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者:毛婧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运用于血液透析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在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对照组只运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并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孔玉琴;章飞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医院门诊中药房服务质量的意义.方法:通过解决门诊中药房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调查分析提高医院门诊中药房服务质量的意义.结果:增强了门诊中药房中临床医生处方的规范性,提高了临床药师的配药效率,增强了患者的就医依从性,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解决了门诊中药房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了医院门诊中药房的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医疗意义.
作者:朱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人文关怀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丽水市中心医院ICU病房的1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8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和焦虑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ICU病房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鸯;李琼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