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构建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预测模型

张莉

关键词:大学生, 艾滋病, 分析预测, 模型
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构建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预测模型,为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360度评估法的指导下,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15所大学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在校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探讨构建模型的预测因素,由艾滋病领域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对所得各指标进行反复的筛选,后筛选出的指标形成《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预测模型》重要指标.结果:构建的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预测模型包含4个维度,权重分别为个性特质、自我控制、性价值取向、艾滋病知识.17个特征(二级指标),包括安全意识、隐私、抗压能力、预见能力、责任心、自我保护、性意识、健康意识、适应能力、自我形象、分析判断能力、自信、敌对、自律、家庭观念、知识水平、体质.结论:构建的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预测模型是科学、可靠、完整的,对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应急管理在急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应急管理模式在急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急诊手术室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用应急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危险事件与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应急管理模式后,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表明应急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颜海燕;马迪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延续性护理的管理与探索

    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发展.延续性护理突破了传统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感受护理服务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医联体的作用,减轻医院人力、物资资源压力,确保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的连续性.

    作者:任秀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药大学推进“师生一体化”式病理教学的应用效果

    目的:病理是中医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重点学科,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纽带学科,病理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对病理教学进行有中医院校特色的改革意义重大.方法:以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2015级中医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师生一体化”教学改革,对照组仍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习结束后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中医药院校实行病理教学“师生一体化”,对推进中医院校教学改革,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有深远意义.

    作者:陈芳;李春花;曹珊;张炅;孙洁;王丽;李珊;高爱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缺陷的分析与防范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护理缺陷,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有效防范.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15例手术室护士.选择2016年6~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 7年1~5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物品准备不当、健康宣讲不达标和无菌操作不达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缺陷主要为环境、制度和人为因素等三方面,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手术室安全管理,其应用效果理想,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伟丽;程锐;柳王美;陈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程质量管理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全程质量管理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的334名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6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器械使用及感染发病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器械感染率上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器械感染率;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要较差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的模式,对于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程质量管理能降低感染发病情况,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葛玲飞;徐玉红;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病房护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病房护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住入金华市第二医院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6周末和12周末进行BPRS表、护士用NOSIE表,社会功能缺陷生活程度(SSP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定.结果:管理组和对照组BPRS总分比较,入组时差异不明显(P>0.05),6周后和12周后管理组BPRS总分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和对照组NOSIE总分比较,入组入组时差异不明显(P>0.05),6周后和12周后管理组NOSIE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和对照组ADL总分比较,入组无明显差异(P>0.05),6周后和12周后管理组AD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和对照组两组住院患者SSPI评分比较入组无明显差异(P>0.05),6周后和12周后管理组SSP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病房护理团队资源管理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精神症状,对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化护理服务,尽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儿科于2014年4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医院儿科接受护理服务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5月~2014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前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后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 (P<0.05).结论: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社会的整体形象.

    作者:夏凡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的防范管理措施思考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因素,探讨防范管理措施,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误诊防范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误诊情况.结果:加强误诊防范管理后,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分析急诊内科老年患者误诊原因,加强临床医生的整体能力,防范误诊,有助于保证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贵龙;蒋松涛;谢民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院志编纂为例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经济走向的大趋势.院志的编纂是记录历史、巩固医院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查阅档案是提高志书质量、丰富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者:毛婧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妇产科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目的:总结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总结回顾以往妇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用药因素、沟通因素、疾病因素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结果:在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管理对策调整后,妇产科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妇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分析总结这些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能够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巧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医院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且随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关心程度逐渐加深,而在临床的表现为手术量增加.而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提升麻醉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是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李巧;陈敏;李海霞;张耀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流程再造在急诊输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实施流程再造前急诊输液患者400例和实施后患者400例.对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急诊科输液相关安全事件的例数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流程再造后,急诊输液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流程再造管理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流程再造后患者对流程管理、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方面都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流程再造在急诊输液护理全管理中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再造后的输液流程更高效、安全、合理,能够降低输液过程中的事故率,有效提升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邵菊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责任分组护理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深入探究责任分组护理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实行责任分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69例和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投诉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责任分组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投诉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鲁宇丰;袁妙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系统化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女性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究系统化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日到科室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女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50例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系统化健康管理,后50例更年期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健康管理后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疾病的恢复情况及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妇女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妇女的疾病恢复情况较好,其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在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女性患者知信行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疾病的知晓率也在增高,为医院的健康管理工作管理指明了方向.

    作者:阮伶俐;汪君芬;张艳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强化中医护理管理培训 提升乳腺科管理质量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管理培训对乳腺科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产后乳房胀痛为研究课题,按时期分组,将2016年收治的49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收治的49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设为观察组,自201 7年起在乳腺科实施基于中医护理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对应调整管理制度,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改善情况、开始泌乳时间,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乳房胀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护理内容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并强化相关培训,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顾丽英;冯静英;沈红丽;茹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对提高耳鼻咽喉科低年资护士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究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对提高耳鼻咽喉科低年资护士护理质量的效果,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工作的148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7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加强了护理操作流程管理.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统计,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分析两组结果的不同之处.结果:在护理管理质量比较情况上,观察组的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要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质量考核成绩要较差于观察组(P<0.05).结论:加强耳鼻喉科的护理操作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护理能力,有利于科室的整体发展.

    作者:刘慧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强化感染管理对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意义

    目的:探讨强化感染管理对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2014年强化感染管理前新生儿科患儿32例为对照组;同时另选2015~2016年强化感染管理后新生儿科患儿3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感染管理.分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强化感染管理前后新生儿科管理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新生儿科实施强化感染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科室感染管理质量,使院内感染得到一定程度的防控.

    作者:项晓珍;梁冬秋;陈明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急诊科2016年1~6月未经责任制分层管理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经责任制分层护理管理后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观察室通过责任制分层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很大程度降低了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体位标识牌在眼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体位标识牌在眼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 6年收治的60例眼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6月行常规风险管理,将入选的30例眼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加行包括体位标识牌的眼科护理风险管理,将30例眼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总结相关措施,分析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标识牌在眼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其应用效果显著,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小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索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1000例社区全科医生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资料和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签约居民对全科医生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主要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家庭成员的满意度,从而为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提出建议.调查签约居民的高血压管理率、高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尿病管理率及健康管理率.结果:签约居民对社区全科医生的满意度较高,签约居民的高血压管理率为76.50%、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为68.40%、糖尿病管理率为81.70%、健康管理率为74.10%.结论:目前存在全科医生签约率低、全科医生的供需差别大、社区居民择医倾向阻碍了医疗服务等问题,因此要改善全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改变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社区全科医生才能更好维护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

    作者:徐鼎;周蕾;张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