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巧
目的:探究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组成管理小组,针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调整,比较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仙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进行肾移植以后常发生排斥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有效的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肾移植后的生存率,因此,对进行肾移植后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佳静;杨娇弟;叶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网络化医院-社区医疗跟踪管理在妇科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妇科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两组,各75例,观察组应用网络化医院一社区医疗跟踪管理,对照组应用常规随访管理,分析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返院化疗率、导管维护依从率、定期复查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化疗间歇期应用网络化医院社区医疗跟踪管理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按时定期维护导管及化疗,具有较高可行性.
作者:寿之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安全环节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骨科护理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其原因,并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开始对骨科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和评价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骨科护理综合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均较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前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引进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骨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终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楼芳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护理缺陷,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有效防范.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15例手术室护士.选择2016年6~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 7年1~5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物品准备不当、健康宣讲不达标和无菌操作不达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缺陷主要为环境、制度和人为因素等三方面,结合护理缺陷进行手术室安全管理,其应用效果理想,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伟丽;程锐;柳王美;陈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且随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关心程度逐渐加深,而在临床的表现为手术量增加.而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提升麻醉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是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李巧;陈敏;李海霞;张耀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优质护理概念的推行,居民在医院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希望得到优质的治疗效果也希望得到优质的护理质量.而门诊外科面对的患者数量较多,容易发生医患纠纷,通过绩效考核在天台县中医院的应用,可以改善门诊外科的护理效果和患者体验.
作者:陈丽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金华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研究对象,2016年1~9月为整治前,医院常规运行.2016年10月~2017年6月为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整治前后对抗菌药物品种等和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品种有66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后急诊处方、门诊处方、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均小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显著低于整治前(P<0.05).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低于整治前;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术前30min~2 h使用率高于整治前(P<0.05).结论: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讲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莫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医院急诊危重患者106例,将急诊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53例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将两组急诊危重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进行护理安全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还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急诊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金爱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通过对“90后”儿科实习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中儿科实习生带教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提高儿科临床带教的质量与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张丽;贾苏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全程质量管理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护理的334名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16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器械使用及感染发病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器械感染率上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器械感染率;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要较差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全程质量管理的模式,对于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程质量管理能降低感染发病情况,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葛玲飞;徐玉红;杨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总结回顾以往妇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用药因素、沟通因素、疾病因素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结果:在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管理对策调整后,妇产科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妇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分析总结这些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能够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巧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医用气体的使用安全关系到临床诊断、治疗的正常开展和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在医院手术室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简单介绍了手术室中心供气和瓶装医用气体的安全使用和操作流程管理,从而保证医用气体安全使用的目的.
作者:金国春;金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在在老年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老年科患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则给予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情绪管理、适当运动、遵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用药依从性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跌倒、意外拔管、输液外渗、记录不详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应急处理能力、病例分析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有助于促进医护患间的沟通,帮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其健康状态的恢复.
作者:陈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强化感染管理对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2014年强化感染管理前新生儿科患儿32例为对照组;同时另选2015~2016年强化感染管理后新生儿科患儿3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感染管理.分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强化感染管理前后新生儿科管理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新生儿科实施强化感染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科室感染管理质量,使院内感染得到一定程度的防控.
作者:项晓珍;梁冬秋;陈明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眼科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探讨健康教育咨询室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分析眼科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主要获取途径.成立健康教育咨询室,制定咨询室工作人员准入条件、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培训、激励监督等机制,解答患者疑问及做好健康宣教.结果:成立健康教育咨询室后患者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对讲解内容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在等待时间方面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咨询室环境方面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护患沟通效率,减轻医生工作负担,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作者:蔡卫卫;陈华蓉;游肖露;黄素素;叶嫦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医传统文化是现代德育的宝贵资源,其中蕴含的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值得当代借鉴.“中医各家学说”涵盖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医事活动等内容,具有学术探究与文化传承双重属性.大量名医事迹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是德育教育的鲜活案例.“各家学说”课程改革尝试将德育元素从课堂、课外、网络等方面融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连续性、多元化的道德养成,培养医者仁心的大医情怀.
作者:李明;尚力;焦颖;项乐源;许瑜函;朱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危化品三层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手术室护士随机分两组,各36名,观察组实施危化品三层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药品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风险等管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士危化品认知的知晓率、危化品防护行为的执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化品三层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可增强护士的危化品认知及危化品防护行为,减少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陈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在中医学专业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临床实践中,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习是其内容之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康复科承担了中医专业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带教工作.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将W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内科临床实习临床带教中,引导学生在有限的临床实践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信息,提高其在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运用中医内科知识能力,提高其临床应用中医四诊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能力,提高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内科临床思维,为将来独立工作、独立诊疗及临床科研打下基础,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提高中医内科临床的教学水平.
作者:赵妍妍;姜永珊;王承明;沈会;易桂兰;崔晓雯;朱炜楷;王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2016年7~12月期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及对应的手术室护理人员25名设为对照组,该期间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另选2017年1~7月期间在医院择期进行手术的150例患者及对应的手术室护理人员25名设为观察组,在此期间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护理后给所有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给每位护理人员发放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并统计两组的护理纠纷与护理差错.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管理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护理纠纷率与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使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纠纷率与护理差错率,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沈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