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正春;王玉忠
患者,男,35岁.无任何药物过敏史,由于急性扁桃体炎于2008年7月1日来门诊就诊,白细胞总数17.75(参考值是4-9.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5%(参考值50%-70%),体温38.9℃,其它指标正常,静脉输液病毒唑注射液0.4g(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63,单位0.1g/lml),与注射用青霉素钠800万u(华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0656,单位400万u),溶在2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输液,每日1次,用药第1天出现头胀,第2天因未在意而继续用药,患者体温正常,输液过程中又出现头胀,同时伴有头额部、手心、脚心出汗.
作者:安慧艳;冯国良;贺玉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改善患者口腔的健康现状,促进疾病恢复,增强患者对口腔的保健意识.方法: 采取语言及文字教育,对患者进行个别或群体性的讲解,语言及文字宜通俗易懂,使患者容易接受.结果: 患者对疾病较好的了解,能按照正确方法维持口腔健康.结论: 通过健康宣教,患者能接受治疗和护理.并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邢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5年开始对辖区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给予饮食干预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营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开展好各种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法: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了炊管人员对各种治疗饮食的制作和烹调技术,营养科工作人员深入病房向患者具体讲解各种疾病治疗饮食的重要性,使患者接受饮食治疗.加快了患者疾病的恢复.结果: 对某一种疾病进行观察.如糖尿病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加饮食治疗,血糖很快恢复到正常值之间,并向患者讲解出院后如何控制饮食的方法,简单易懂使患者都能接受,并得到患者的好评.结论: 营养科在医院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科室,营养治疗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对某些疾病进行营养治疗是必要的,开展好营养科工作是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的标志.
作者:殷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2007年6月份,国家投资包虫病免费防治项目开展以来,我们在锡林浩特地区进行了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为该地区包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超体检和测定血清抗体(ELISA)的方法.结果: 对白音锡勒农牧场1800名、白银库伦农牧场451名、毛登138名,共计2389名当地居民进行检查,发现包囊携带者分别为25人,惠病率1.39%(25/1800)、5人患病率1.11%(5/451)、1人惠病率0.72%(1/138).ELISA检测抗体阳性分别为177人、阳性率13.61%(117/1300),40人、阳性率为9.28%(40/431),5人、阳性率为4.24%(5/118).对城市及其它地区居民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宣传,主动到市疾控中心免费检查210人,B超检查出包囊携带者37人(大部分为复治病人),结果显示:白音锡勒农牧场包虫病流行比较严重,调查中发现35~45岁年龄组惠病人数较多,占总病例的67.65%(46/68).39.71%(27/68)为实变型(CE4).属晚期病例.同时对各农牧场居民的某些行为进行了调查,接受调查的人中.71.5%人回答家中有狗,82.24%家庭有屠宰行为,60.93%的人将牲畜病变脏器乱扔,35.79%的人回答将病变脏器喂狗,只有2.4%的人回答将病变脏器深埋藏处理.结论: 人们的不当行为造成了包虫病的严重流行.
作者:刘俊刚;殷志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脾脏是易受损的实质性脏器,脾外伤居腹腔内脏器损伤的30%-60%,以往常因诊治的延误而导致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10%-25%[1].脾破裂在病理上可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3种.中央破裂是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甚少见.被膜下破裂相对比较多见,由于脾被膜保持完整,血液积于被膜下而不发生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中央破裂和被膜下破裂发展.而成的真性破裂,临床上称为延迟性脾破裂或继发性脾破裂[2].因脾脏伤后主要为大出血,故腹膜刺激不如肝脏伤时明显,但具有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下面就不典型脾外伤一例进行分析.
作者:邹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8年7月行外科手术的胃溃疡患者82例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78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与保守组相比,手术组溃疡复发率、疼痛、上腹饱胀、出血、穿孔和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内科治疗不佳时,早期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我院注射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的原因、危害,寻找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人员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 增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合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学习与教育,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做好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面临锐器刺伤的职业危险,各方面应采取对策,预防和控制锐器刺伤.
作者:赖江玲;许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甲亢性心脏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特点,总结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对本院36例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甲亢性心脏病中男13例,女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胸闷、气促症状28例.各种心律失常30例,心力衰竭27例.心绞痛发作5例结论: 甲亢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是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其诊断的重点是排除心血管性疾病或其它心肌病并发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作者:于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止痛消炎软膏外敷对16例化旅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化脓性伤口选用双氧水或者直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将止痛消炎软膏温热软化调匀后涂于伤口.结果: 24小时后取下敷贴,在敷贴内可见大量坏死腐烂的组织、痂皮,脓性分泌物随软膏溶解脱落,经过多次换药,长出新鲜肉芽组织.结论: 止痛消炎软膏能有效地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操作方便,减轻疼痛,病人容易接受.
作者:莫少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联合过氧化氢溶液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宫颈阴道分泌物支原体(Uu或Mh)培养阳性者84倒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2)应用过氧化氢溶液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n=42)为单纯应用克拉霉素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于治疗结束后1周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支原体转阴率,阳性者于第3周再次复查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支原体转阴率分别为97.62%、92.86%和71.43%、71.4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过氧化氢溶液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可作为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秀娟;邓建珍;杨柱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阿立哌唑组有效率93.33%,显效率90%;利培酮组有效率96.67%,显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利培酮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当,在EPS和体重增加方面,阿立哌唑优于利培酮.
作者:李代秀;陈波;丁静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驾驶摩托车到一段时间,排气管的温度非常高,有几百度,甚至还更高,稍不注意下肢就会被烫伤.
作者:陈永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在工作中提高人们防护意识,免遭疾病侵袭和减少环境感染.方法: 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从防护入手、安全操作、多方配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结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进步,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和环境感染意识增强,定能防患于未然.结论: 配合医院构成良好的质量体系,提高医疗护理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
作者:徐晓梅;祁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卒中后发作时间、与脑卒中类型及病灶部位的关系等临床特征,卒中后癫痫对卒中患者功能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432倒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中的161例继发癫痫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161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0名患者在康复治疗三个月的前后评定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将结果与随机抽取的30名同期接受治疗、不继发癞痫的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432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161例,发病率为6.6%,男103例,女58倒;脑出血51例,脑梗死9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倒;全身性发作72例,部分性发作89例;早发癫痫(2周内)93例,迟发癫痫(2周后)68例,其中脑出血早发42例(42/51)、迟发9例(9/51),脑梗死早发42例(42/99)、迟发57例(57/99).蛛网膜下腔出血早发9例(9/11)、迟发2例(2/11);除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外.病灶累及皮层123例.皮层下27例;继发癫痫组与不继发癫痫组康复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 结论: 卒中后癫痫早发居多,出血性卒中以早发癫痫为主,缺血性卒中以迟发癫痫为主;病灶位于皮层者更易继发癫痫;部分性发作较全身性发作更多见;卒中后癫痫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姜化安;杨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先天性唇裂与腭裂是口腔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两者常常同时存在.由于胚胎第6-12周阶段唇、腭部发育受到障碍而发生.
作者:廖柳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产妇分娩后发生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症状,临床上有时并不为医护人员所重视,尿潴留给产妇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果医护人员给予正确的观察,指导产妇及时排尿,解除尿潴留的原因,并发症完全可以避免.
作者:贺芳;张桂梅;孙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雷耶氏综合征是1963年澳大利亚一所儿科医院的病理医生Reye等首次报道的,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发现以婴幼儿发病多见,未见成人发病报告.
作者:贺玉芬;闫俊贤;安慧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研制,在临床工作中,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杜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计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米索前列醇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1月-2008年7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范围在20-38岁: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舌下、阴道: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占79.49%);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原患疾病、药物用量无关.结论: 掌握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魏晓晨;卜一珊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