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卫;林俊;何正慧
探讨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的康复疗效.选择颈动脉系脑梗死患者1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采用颈动脉注药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静脉给药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FIM、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评分,其中60例住院超过2个月的患者每20 d评定1次.结果:2组神经功能缺损、FIM和Fugl-Meyer评分治疗后均有改善,但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患者言语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效果更明显,特别是脑梗死发生<20 d时颈动脉注药治疗是佳时机.提示: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张道敬;瞿群威;童利民;王大军;丁建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观察康复治疗对膝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17例膝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患者采取了非手术的康复治疗,包括急性期的处理、电疗、针灸推拿、药物和运动疗法等.用治疗前后膝关节损伤评分和股四头肌肌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患膝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关节评分有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改善(均P<0.01).提示: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积极、全面和合理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恢复可起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李嘉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患者50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周如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膝关节病患者45例,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岁.慢性滑膜炎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创伤性滑膜炎4例,滑膜结核1例,剥脱性软骨炎2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4例,化脓性关节炎3例.治疗采用①术前护理: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原理及麻醉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主观感觉,简单的应对措施;术前禁食的时间及必要性;备皮的部位及原因;指导患者作股四头肌的锻炼;组织术前和术后患者互相交流,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增强信心.②手术:45例患者均予硬膜外麻醉,在电视直视下观察滑膜形态及其他病变,按顺序彻底切除增生的滑膜,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复盖伤口.
作者:罗存珍;王晓庆;毕麦艳;李风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微创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采用以Bobath和Brunstrom方法,选择脑出血微创术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微创术后1周内开始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1、2和4周时评定.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神经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恢复康复组更显著(P<0.01).提示: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进早期虽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有效降低致残率.
作者:张多惠;张冬妹;李德忠;杨利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比观察中药、针刺及针药结合3种疗法的疗效.3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及针药组.均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采用Ridit检验平均R值.结果:中药组疗效明显差于针刺组(P<0.001),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提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明显提高疗效,病程长短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大限度的防止残障的发生.
作者:熊润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寰枢关节损伤是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变及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改变,导致颈椎及其连结的组织失去正常的力学平衡,不同收缩功能的颈部肌群发生痉挛后引起不同颈椎节段的不稳[1].因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常常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科1995年以来有详细病情记录的43例患者的诊治作初步探讨.
作者:方玲;钱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选择1999年3~5月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分裂卫生中心2个病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儿例;年龄29~73岁,平均46.7士11.7岁;病程18.2士9.6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4岁,平均42.1士13.0岁;病程16.9士10.8年.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精神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每日2次,每次2 h的作业治疗--折纸盒子.采用精神康复观察量表(SPRAI)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2组患者入组时、治疗后4、8、12周各评定1次.
作者:何敏慧;冯永林;陈瑞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伸膝装置损伤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5~65岁,平均37岁.股四头肌腱损伤5例,其中新鲜伤2例、陈旧伤3例;髌韧带损伤11例,其中新鲜伤9例、陈旧伤2例,主要是刀砍及重物砸伤,均为完全性损伤,表现为伸膝无力伴疼痛.16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应用张力带减张钢丝固定,同时丝线或可吸收线直接缝合.减张钢丝在股四头肌腱断裂时横穿其起点,而在髌韧带断裂时横穿髌骨上极好,钢丝两端下方固定于横贯胫骨结节的螺栓两侧.术后第3 d开始CPM膝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加强屈膝锻炼.6个月后取出减张钢丝.
作者:许卫东;翁齐烈;黄林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周围性面瘫早期采用物理治疗可使患者的病症得到迅速控制并能很快趋向恢复.但很多患者在患病后不能坚持到医院治疗,以致延误病情,面瘫康复面罩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具有消炎、消肿、镇痛和促进局部微循环的物理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淑华;蒋小燕;杨朝晖;王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索感觉统合训练疗效的影响因素.190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按年级分为4组,每组中又随机分为2种治疗方法,治疗1用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护理及家长配合;治疗2用单纯感觉统合训练.对绝大多数患儿进行脑电图及血铅分析.结果:学龄前组、低年级组、中年级组2种方法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年级组2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因素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脑电图异常、血铅水平升高均影响训练效果(均P<0.01).提示:感觉统合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可以极大提高疗效,训练早晚对疗效影响不大,而脑电图异常及血铅水平的高低对训练效果有较大影响.
作者:何正慧;董文芝;李双喜;郝玉华;代英玉;朱明香;熊萍;彭毅;王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儿女性,9个月,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室间隔修补术.术前患儿智力好,能独坐、爬,运动发育正常,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第4 d患儿清醒能进食后,发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左眼闭合不拢,左侧口角流口水;术后第5 d,患儿左侧肢体出现抽搐,每日发作8~10次,每次持续5~6 min,查血钙2.2 mmol/1L,临床认为是输血过多引起的低钙抽搐,给予止痉、脱水对症治疗,并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缓慢静注,2 d后抽搐停止;术后第8 d头部CT示右侧大脑半球外侧面包括额叶、顶叶、颞叶的皮质及白质大面积低密度灶,诊断脑血管栓塞,给予溶栓、高压氧治疗1周;术后15 d病情稳定后转康复科.治疗给予患肢按摩,关节被动活动;按照正常儿童运动发育规律行翻身、坐、爬训练;手法矫治及作业疗法的插棍训练;同时配合高压氧、针灸以及静脉滴注脑组织液等.
作者:郑红卫;林俊;何正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评价颈椎椎旁神经、肩胛上神经和喙突下区3个阻滞点注药方式治疗冻结肩的疗效.20例(A组)冻结肩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醋酸确炎松、VitB12、透明质酸酶等复合液在每个阻滞点注入3~6 m1,并与10例(B组)采用痛点阻滞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A组在疼痛、功能障碍改善和疗效方面均优于B组(P<0.01).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70.0%.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提示:阻滞疗法治疗冻结肩设计合理且疗效肯定.
作者:项红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于1993年6月~1999年10月先后用脑活素(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和吡拉西坦注射液(维思林,武汉第二制药厂生产)治疗血管性痴呆128例,并对2种方法进行对比,以观察疗效.
作者:涂照义;马燕妮;李朝武;丁宇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不稳,步行中出现畸形步态是影响患儿活动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克服双下肢痉挛畸形、足尖步及交叉步,经康复训练达到正确步态,我科采用德国生产的聚苯烯热塑材料制作的踝足矫形器,配戴后对患儿进行3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结果患儿步态矫治效果显著.
作者:张世蓉;刘培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和疾病谱的转变,康复医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相平行的重要医学学科.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康复医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体会.
作者:黄学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肌电图检查技术对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正己烷接触者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肌电图技术对28例正己烷接触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EMG)检测.结果:无临床表现的正己烷接触者,NCV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慢,并且与个体的敏感性和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有关.提示:采用常规肌电图技术检测正己烷接触者,可以发现亚临床中毒患者.因此该技术可作为职业工人的常规体检.
作者:古美华;陶细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探讨针刺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216例9个月~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治疗组122例,均接受功能训练,治疗组再予针刺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进行Gesell发育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的发育商及动作发育商在治疗后显著提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提示:针刺结合功能训练能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建国;郭新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矫形器学是康复医学工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的临床治疗愈来愈多的考虑到夹板、支具的应用,在康复医学专业杂志上矫形器方面的信息与报道[1,2]增多.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材料制作的矫形器日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3],它的性能能充分满足患者躯体功能和心理上的需要,它的制作技术优于其他传统的加工工艺,但是在它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作者:赵正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疾病后果的评定不仅限于发病率,死亡率等客观指标,患者主观感觉的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方面,而这些都取决于患者的ADL.本文着重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作者:刘志美;孟君;李海霞;曹巧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