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红;王朝娟;耿秀娟
心脏移植目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1],心脏移植分为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异位心脏移植手术。临床上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占绝大多数,其手术方式目前主要有四种:标准原位法、全心脏原位移植、并列异位心脏移植和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有供体和受体两个异位窦房结,使得供体和受体心房收缩不同步,存在心律失常及瓣膜反流的情况,但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在临床上应用为广泛。全心法原位心脏移植克服了标准式的缺点,但由于要分别吻合肺动脉,使得操作相对困难,手术时间也颇长,增加了供心冷缺血时间。改良的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法是改良术式,只有一个窦房结,避免了全心法耗时长的缺点,临床目前更为推崇。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配合,及时准确地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术中维持体温和循环的稳定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成功顺利进行的关键[2]。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为2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双腔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三尖瓣反流减少,经过详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以及术中精心的配合,手术效果理想。
作者:张丽;钟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鼻咽癌患者于同步放化疗前、后采用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NPC)进行调查。结果同步放化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同步放化疗前,同步放化疗所致症状与治疗副反应指标(YD)、身体机能指标(YB)、精神心理指标(YP)和社会活动指标(YH)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亦低于同步放化疗前。结论同步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江妙玲;吴碧娟;吴晓玲;陈秀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简述 ICU综合征发生的常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从认知、心理、行为、环境4个方面对 ICU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和归纳。
作者:徐雪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行心血管大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12例,对其在 ICU 住院期间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进行监护。12例患者应用PiCCO 监测2~5 d,平均3.5 d,未出现与 PiCCO 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患者在 ICU进行监护治疗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 d。PiCCO 能准确、及时和连续地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为控制患者容量平衡提供指导。合理应用 PiCCO 并给予严格的导管维护等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在 ICU的住院时间。
作者:吕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对2010~2013年在ICU工作的32名护工进行监测,根据各项监测数据,分析护工工作中存在的与医院感染相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修订完善各项职责与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与督查、重视手卫生和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后,ICU 护工的医院感染意识明显增强,培训后考核合格率由2010年81.81%上升到2013年的100%,手卫生依从性由2010年66.6%上升到2013年的86.76%,手指表面菌落数合格率由2010年的78.38%上升到2013年的94.87%,ICU医院感染率由2010年的13.49%下降到2013年的6.42%。加强对ICU护工的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江淑芳;周健;彭美玲;戴玉芳;刘惕;冯诚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纳米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炎、抗风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炎、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局部熏洗联合纳米穴位贴敷治疗,1次/d,7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5,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纳米穴位贴敷与内服药物配合应用,能够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罗永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气管插管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行大型手术时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之一。当气管插管成功后,需借助牙垫来保护气管导管的安全性。目前,牙垫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气管插管患者支撑牙咬面,防止患者咬扁气管插管以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牙垫还可用于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以及急救洗胃操作等。无论牙垫被用于哪项医疗操作中,都会出现一个极易被医护人员忽视的问题:口唇压疮[1]。口唇压疮的发生,增加了插管患者的痛苦[2],同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程度[3],不利于病情恢复。大程度提高 ICU气管插管患者治疗的舒适度,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是目前广大ICU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4]。为了减少或避免患者口唇压疮的发生,我科自行设计经口气管插管预防口唇压疮的牙垫,应用于65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米元元;程密英;袁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对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的体验,为流程再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个体化深入访谈法收集12名社区护士对工作流程的体验。结果社区护士对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体验主要有4个方面: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建立非常必要;社区医护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医院关于医院社区上下转诊的相关宣教不够;医院与社区网络信息不畅通。结论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流程是大势所趋,应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流程,使工作流程更加畅通。
作者:张卉;程翠年;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手指点穴治疗肿瘤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48例肿瘤合并单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大黄苏打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指点穴的方法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χ2=4.923,P<0.05)。结论手指点穴配合精心的护理治疗肿瘤患者便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筱洁;邵蓉;王燕;许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介入导管室中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4月进行介入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导管室内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保温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手术耐受性、术中应激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耐受性好于对照组,术中心率、血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介入室中加强对肝癌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文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高层次,我院始终把文化作为医院发展壮大和长盛不衰的核心要素,深化文化建设内涵,曾荣获“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我院文化建设不仅源自医院领导破茧萌出的“轴心为本、环环相扣、四轮连动、造福一方”的那一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悲悯情怀,还是对我院“和谐创平安、平衡保稳定、改革促发展”治院宗旨的提炼升华,更是因为我院职工在医疗战线上“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爱岗敬业、文明行医、质量为本、精益求精”对待卫生事业的那份精神坚守。
作者:宋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前馈控制管理方法规范儿科病房输液流程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12月300例腹泻患儿作为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输液工作流程;将2014年1~6月300例腹泻患儿作为干预组,应用前馈控制改变输液工作流程。比较2组护理人员所用工时数和由于输液问题引发的投诉、纠纷等患儿家属不满意的例数及药液配置后患儿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输液的例数。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工时数长于常规组(t=5.573,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不满意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χ2=61.901,P<0.01),药物重新配置例数少于常规组(χ2=46.167,P<0.01)。结论应用前馈控制管理手段规范儿科病房输液流程,可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减少药物因重新配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作者:王竑;崔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与健康信念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和健康信念模式量表,对11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为(34.05±6.62)分,其中84.82%的患者处于中、低等依从水平;健康信念得分为(106.42±13.57)分。功能锻炼依从性与健康信念总分、感知到的益处、健康动力、自我效能呈正相关,与感知到的障碍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可通过增强患者的健康信念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
作者:江玉棉;陈海莲;简爱华;陈菁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行呼吸机治疗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VAP 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发生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80例患者中,发生VAP 98例,发生率为35.00%。年龄>60岁、通气时间>10 d、合并基础疾病、昏迷、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滥用抗生素患者VAP的发生情况较多,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留置胃管、气管切开、通气时间、滥用抗生素是发生VAP 的独立因素。结论 VAP 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呼吸机的使用时间,重视体位护理、口腔护理、留置胃管和呼吸环路的管理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可有效降低VAP 的发病率。
作者:赵春玲;王晓东;王俊平;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晚期进食困难的食管癌患者营养与希望水平状况。方法对106例晚期进食困难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主观全面评价法(SGA)结合实验室生化指标评估营养状况;采用 Herth希望量表(H H I)对患者希望水平进行调查,了解患者营养与希望水平情况。结果营养状况良好14例,轻、中度营养不良44例,重度营养不良48例。进食困难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23.77±7.55)分,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其总体希望水平、态度维度、行动维度、关系维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营养状况相对较好患者希望水平得分较高。结论晚期进食困难的食管癌患者希望水平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护理方面应采取完善的营养支持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岑俏丹;岑相如;陈健峰;林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护士排班中的约束条件及非确定性因素,通过建立护理人员排班表的评估模型并将护理人员排班表的评估模型与遗传算法结合,建立一种护理人员排班方法。针对实际的护理人员排班问题作了实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提示遗传算法能够处理复杂的护理人员排班问题,并可提供高质量的排班表。
作者:范玉云;周剑峰;曾华志;刘洪涛;叶敏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有效的手术方式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但术后容易发生分流管梗阻,尤其是腹腔的包裹、粘连导致梗阻占分流术并发症的50%左右[1]。而腹腔镜应用于脑室-腹腔是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与颅脑外科结合应用的一种手术方式,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术式,因其手术微创、并发症少,易为患者及术者接受。该术式较开放性分流术更具优势[2]。现将我院2010 年6 月-2012 年8 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28 例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苏美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实施层级对应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效果。方法根据年资、职称、学历、穿刺考核成绩将护理人员分为 N1、N2、N33个层级。层级管理前(对照组),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配给当班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层级管理后(观察组)对这批患者的静脉血管进行评估,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分别由 N1、N2、N3级护理人员对应管理。比较层级管理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按压血肿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对应管理后,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穿刺部位渗血率及按压血肿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对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实施层级对应管理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穿刺部位渗血率及按压血肿发生率,减少动静脉内瘘血肿及动脉瘤形成,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使护士加强了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产生主动学习意识,与患者的沟通更加顺畅,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宁敏;彭福梅;岳春江;陈春萍;舒敏;林莉;韩梦;李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60例产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在产妇产后1年,通过问卷调查、尿垫试验和盆底肌力评价 2组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12个月排尿状况评分为(1.86±0.33)分,低于对照组(2.60±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1,P<0.05);产后12个月盆底肌力评分为(4.46±0.42)分,高于对照组(3.13±0.39)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8.82,P<0.01);实验组产后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6.67%(χ2=4.56,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叶燕珊;肖俊英;周丽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佳时间。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的脑梗塞重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校正后每2 h(A组)、每4 h(B组)、每6 h (C组)、每8 h(D 组)为监测气囊压力的时间并进行压力校正。结果气囊压力监测结果 A 组(24.20±1.92)cmH2O、B 组(23.90±2.03)cmH2O、C 组(23.50±1.84)cmH2O、D 组(20.20±1.56)cmH2 O;D组压力值低于正常值和其它3组。结论应每6 h 为脑梗塞重症患者进行一次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并进行压力的调整,防止由于气囊压力过低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张海红;王朝娟;耿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