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袋包扎带的制作与应用

王益

关键词:沙袋, 包扎带
摘要:心血管内科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为防囊袋渗血,均需用约0.75 kg 沙袋压迫6~8 h。早期采用沙袋手按压,后用自制四头带包扎沙袋压迫,由于交叉打结,致使局部高耸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针对伤口沙袋压迫容易移位、传统的人工压迫费时费力和简易四头带包扎致局部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的问题,2013年1月,我们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沙袋包扎带,经过52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干预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门诊干预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单胎20~24周的孕中晚期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定期接受门诊指导,实施孕期体质量控制。观察2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孕妇妊娠方式、产程阻滞、产后大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巨大儿、剖宫产、产程阻滞、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妇接受门诊指导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有利于妊娠结局。

    作者:涂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后给予不同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以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内容,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分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可以进食普食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改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而改善患者饮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级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现状调查及对策

    目的:调查二级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方法,提高其评估的准确性,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6名临床护士进行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内容的知晓程度、完成情况、评估的依从程度的调查。结果护士对评估内容的知晓和完成调查得分高的前3项内容是“年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对评估内容依从性调查得分高的前3项内容是“年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病史、肢体制动”,调查结果不理想。结论护士对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内容掌握和评估准确度有待提高,应加强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评估的认识水平。

    作者:侯水珍;付海英;张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例精神病患者噎食窒息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精神病患者是噎食窒息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发生迅速,死亡率极高。精神病患者常常出现抢食、贪食、亚木僵状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造成吞咽肌肉不协调,食物阻塞在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如果未能及时发现,进行有效抢救,将危及生命造成猝死。我科成功抢救1例因噎食窒息昏迷7h的患者。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社会支持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 )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期A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评估并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2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干预组患者量表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佳。结论积极为AD患者寻求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就医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谭焕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麻醉复苏室流程工作的细节性护理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 PACU )亦称麻醉复苏室。在麻醉复苏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病理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以保证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1]。麻醉恢复室接收的患者是手术后全身麻醉未苏醒的手术患者,承担着麻醉手术后的风险和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性的特点[2],在麻醉复苏过程中,任何细小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因此,麻醉复苏护理工作上的细节性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麻醉复苏室的流程工作一些细节性护理与广大护理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洪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动脉栓塞治疗交通伤致大出血的护理

    回顾性分析53例交通伤导致的大出血经急诊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护理过程。53例患者均成功行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手术操作时间为30~65 m in ,均能顺利发现出血动脉并进行栓塞治疗。其中3例多发伤的患者于动脉栓塞过程中由于出血量过多,抢救无效死亡,11例患者动脉栓塞完成后直接进入IC U进一步治疗,39例患者动脉栓塞完成后行骨科手术治疗。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薛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医师协会倡议全国医师向贾永青同志学习--用挚爱点燃生命的产科医师

    贾永青是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年仅32岁的产科女医生。她进医院工作1年多后发现肾脏肿瘤,她为瞒下病情,到外院手术后一周就上班工作。在随后的时间里,她忍受着化疗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心中装着割舍不下的患者,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坚守在超负荷的岗位上。肿瘤的扩散让她不能再为患者手术,但在自己治疗的间隙,她还在惦念科室的繁忙,坚持去帮同事们接诊患者。医学临床硕士毕业的贾永青实现了从小想当医生的理想,而农村的双亲以微薄收入支撑她艰难的、长时间的学医之路,让她倍加珍惜医生的职业,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更让她感到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和快乐。病痛和由此产生的身体疲惫不能阻止她对“救死扶伤”的追求,时间无多的行医路,确使她放任自己病情加重而更加拼命的工作。她以生命为代价,能多诊疗一个患者,能多帮助一个同事,源于她对医生职业的挚爱。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化疗联合 CIK 细胞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对28例肺癌患者进行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同时加强整体护理。5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6例好转,3例表现稳定,2例无效果。CIK细胞回输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整体护理,可保证整个疗程的顺利进行,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柏则蓉;王新星;季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冬病夏治后皮肤反应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冬病夏治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较好疗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在药物敷贴后部分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如局部皮肤发热、发红、瘙痒、皮疹甚至出现水疱、渗液、化脓等,若不及时正确处理,易发生感染,给患儿造成痛苦,引起家长不满。我科运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冬病夏治后皮肤损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费用调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费用调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6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费用调适护理,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放弃治疗情况、自杀率、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结果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和社会回归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费用调适护理有利于解决血液透析者的经济之忧;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

    作者:田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亚低温能抑制脑组织的高代谢状态、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减轻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和弥漫性轴索损伤[1],从而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预后。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外伤的常规治疗[2]。亚低温是指将体温控制在轻度低温(33~35℃)和中度低温(28~32℃),低温治疗时患者容易发生寒战,寒战会增加肌肉400%氧耗,导致低氧血症、心肌缺血,并增加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应适当的应用镇静、肌松药物预防和控制寒战。

    作者:徐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管理方法的探讨

    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实行情感互动,可以激发护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消除每位护理工作者的消极情感,以真情感人、情感感化的人性化管理的方法激发护士长和护士进取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高护理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及影响力,从而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

    作者:瞿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肠内营养液在老年患者行结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80岁以上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时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各28例,肠道准备时分别给予磷酸钠盐(A组),磷酸钠盐+肠内营养液(B组),硫酸镁(C组),硫酸镁+肠内营养液(D组),记录肠道清洁度、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种肠道准备方法清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D组体质量指数、心率、血压及空腹血糖变化幅度小于A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C组。结论8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结肠镜肠道准备时加服肠内营养液,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影响肠道清洁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姚丽琴;苏冰莲;谢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对消化道溃疡患者情绪的影响及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消化道溃疡患者情绪的影响及对疾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变化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护理后2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其中观察组护理后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预后。

    作者:黄灏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士模块化床旁情景模拟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让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1]。梅奥医学中心的培训理念为“差错可以在演练中发生无数次,但绝不允许在患者身上发生一次”。我们学习借鉴梅奥医学中心的培训理念,结合医院实际开创了“模块化床旁情景模拟培训”模式,此模式摒弃了以往填鸭式的护士培训方法,本着“生动的培训是有效的记忆;实用的培训是需要的内容”这一主导思想,围绕本科疾病护理,分模块设计情景,对护理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培训。经过8个月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芦志英;李利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于护理岗位分级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随着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岗位设置科学、岗位职责明确、岗位培训细化、岗位考核量化,使护理人员付出与薪酬待遇相匹配,通过岗位管理更好地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因此,卫生部于2011年10月发布“关于确定22家岗位管理试点医院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我院作为护理岗位管理试点医院之一,结合我院已开展的绩效考评工作,基于护理岗位分级,进一步完善了绩效分配体系。

    作者:刘于;曾瑞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功能监护仪与汞柱式血压计血压测量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比较多功能监护仪与汞柱式血压计血压测量值的差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和汞柱式血压计同时测量血压,分别记录血压值。结果监护仪测量的收缩压均值、舒张压均值、脉压差均高于汞柱式血压计的测量值。监护仪与汞柱式血压计的血压测量值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多功能监护仪与汞柱式血压计血压测量值存在差异,但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作者:路德艳;齐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沙袋包扎带的制作与应用

    心血管内科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为防囊袋渗血,均需用约0.75 kg 沙袋压迫6~8 h。早期采用沙袋手按压,后用自制四头带包扎沙袋压迫,由于交叉打结,致使局部高耸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针对伤口沙袋压迫容易移位、传统的人工压迫费时费力和简易四头带包扎致局部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的问题,2013年1月,我们设计制作了一款新型沙袋包扎带,经过52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