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

周小玲;杨锋;张倩;栾丽;邹雯雯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血流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IC 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 RBS I )的影响。方法将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并对2组CRBSI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5汉.1%,低于对照组的20.5%;观察组IC 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并间接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对预防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模式在伤口护理会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在伤口护理会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对照组48例85处压疮采用传统护理会诊方法;实验组45例76处压疮实施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转归、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结果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93 R.42%)好于对照组(82.3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可以更好地改善压疮的转归,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

    作者:陆龙妹;管学妹;俞玲英;王莲芬;沈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美皮康敷料预防骨科外固定架针孔处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美皮康敷料预防骨科外固定架针孔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骨科60例四肢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29例。2组均采用0].5%活力碘消毒针孔,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无菌敷料覆盖于外固定针孔处,实验组使用美皮康泡沫敷料贴于患处。比较2组每天更换敷料次数及外固定架针孔处和周围皮肤红肿及渗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更换敷料频次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外固定架针孔处和周围皮肤红肿3例、渗出9例,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美皮康敷料预防骨科外固定架针孔感染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探索沟通方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思考

    良好的护患关系,成功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有技巧的沟通可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瞿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伤情联合评估在创伤患者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适用于急诊创伤患者的评估工具,快速准确地进行急诊分诊分级,避免漏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急诊就诊的186例创伤患者,采用修正创伤评分和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联合评估,确定患者病情分级级别。结果155例行修正创伤评分>8分的轻度、中度创伤患者中,经护理评估9例属于急诊Ⅱ级患者。结论联合应用修正创伤评分和护理评估,建立规范统一的分诊标准,将联合评估的结果与急诊患者病情分级相结合,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急诊创伤患者的分诊准确率。

    作者:魏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院内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62例和非脑卒中组72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一般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终筛选出年龄(OR=2ǐ.120)、既往脑血管病史(OR=1.102)、高血压病(OR=1.814)、心房颤动(OR=1.231)、糖尿病(OR=2.301)、高脂血症(OR=3.450)与院内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尽早治疗心血管原发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高振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某地级三级甲等医院病区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病区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病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编制。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2儋.26%,80%的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病区日均总护理时间为4874.60 m in (81.24 h ),适宜的床护比为1∶0.55。结论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适宜的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曹群英;丁芳;熊素华;张侠;孔令磷;谢勇前;罗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损伤行掌背动脉逆行蒂岛状皮瓣移植术的护理

    掌背动脉逆行蒂岛状皮瓣移植术在手外科中运用较为广泛,但手术后期容易出现皮瓣坏死,给患者新的软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畸形和缺失。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患肢护理、皮瓣的观察、皮温监测、疼痛的护理。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罗美护;翟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M ishel疾病不确定感与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对114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儋.1%的患者有中等水平或以上的疾病不确定感。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少采用任务应对方式,较多采用的是回避与情绪应对策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任务应对( r=-0.243,P<0.05)和回避应对( r=-0.263,P<0.05)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情绪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 r=0.32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任务应对与回避应对方式可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作者:钟汉玲;蔡春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对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37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A组(常规组)、B组(注药组)、C组(循证组)各125例。A组采用常规拔尿管的方法,B组采用注药拔尿管的方法,C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拔出尿管,比较3组患者拔管时的疼痛程度及拔管后的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结果 A组无痛23例,B组65例,C组103例,C组拔管时疼痛程度低于A组和B组,C组拔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88.8%)高于A组(32.8%)和B组(66.4%)。结论循证护理结合临床实践能提供佳的护理措施,减轻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的疼痛,提高首次自行排尿成功率。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回顾性总结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患者因腹痛伴左下肢麻木1d入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Ⅲ型。诊断明确后,立即控制心率、血压,抑酸,给予止血治疗,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予以精心护理,患者症状缓解,顺利出院。

    作者:何细飞;张婧;谢军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患者应用头孢菌素致药物性脑病的护理

    对11例腹膜透析患者应用头孢菌素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时停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调整透析方案后,患者症状消失。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药物性脑病,应及时确诊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贺艳艳;唐葵;徐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考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考研现状及考研动机,以期对医学院校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实习毕业生680人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669份。结果除护理专业外,其他专业考研率较高(60挝.34%~89.14%)。考研动机主要是就业压力。结论医学院校毕业生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身的考研、择业观。

    作者:张传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用品管圈提高手术部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探讨

    运用品管圈提高手术部护理交接班质量,减少工作漏项。针对选定主题进行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护理交接班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出现的问题数量由改善前的35憫.67次/月降为改善后的13.33次/月,进步率62.63%。针对手术部护理交接班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的对策有效,形成了标准化,规范了护理交接班流程。

    作者:朱琳;苏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110例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脑出血比例占41#.82%,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年龄>70岁感染率占67.27%,高于其他年龄组;住院时间>30 d感染率占55.45%;在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患者占19.09%,气管切开患者占11.82%,留置导尿管患者占36.6%,留置胃管患者占30.00%,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占32.73%;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占42.73%,高于其他部位。结论高龄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行侵入性操作可能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薛秀华;徐世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水动力吸脂自体脂肪隆乳术的护理

    对31例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或产后乳房下垂松弛的患者,采用水动力吸脂机吸脂行自体脂肪隆乳术。31例患者中24例一次自体脂肪注射取得满意效果,7例6个月后经过第2次自体脂肪注射取得理想效果,患者胸围增大3~5 cm ,下垂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遵守吸脂原则,操作技术正确、熟练,可保证脂肪颗粒完好、无破坏、纯化程度高。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陈春莲;卜湾湾;孙葵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8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2组患者在教育前、教育后分别给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分。结果教育前2组SAS、SDS、GSES、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 v.05)。教育8周后2组SAS、SDS各因子分与教育前比较均降低,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组GSES评分和遵医行为较教育前提高,实验组提高的更明

    作者:李爱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国临床护理》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双侧嗜铬细胞瘤术中大出血老年患者的护理

    嗜铬细胞瘤是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一部分。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病例中50%为双侧肿瘤。临床上多为良性,绝大多数为单侧,以青壮年患者居多,其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和基础代谢的改变。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的好发组织。

    作者:常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应用环磷酰胺的护理

    对16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期进行用药前宣教、心理护理、严密心电监护等,所有患者顺利完成环磷酰胺治疗。只有严格执行用药程序,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及严密的监护,患者才能顺利完成环磷酰胺治疗,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进行。

    作者:蒋和玲;李智;宾娟;周华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腹腔穿刺后渗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腹腔穿刺后渗液的效果。方法将42例腹腔穿刺后引流管周围有渗液的患者按穿刺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作为换药敷料,实验组采用两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穿刺引流管周围渗液。比较2组穿刺点周围皮炎发生率、换药间隔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穿刺点周围皮炎发生率为4ǐ.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6%(χ2=8.40,P<0.01),不适患者3例少于对照组10例(χ2=5.46,P<0.05),换药间隔时间(5.20±0.76)d短于对照组(1.03±0.25)d ( t=34.72,P<0.01)。结论使用两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腹腔穿刺后渗液可降低皮炎发生率,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马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中国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