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在伤口护理会诊实践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对照组48例85处压疮采用传统护理会诊方法;实验组45例76处压疮实施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转归、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结果实验组压疮的治愈率(93 R.42%)好于对照组(82.3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模式下的伤口护理会诊可以更好地改善压疮的转归,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措施落实率。
作者:陆龙妹;管学妹;俞玲英;王莲芬;沈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IC 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 RBS I )的影响。方法将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并对2组CRBSI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5汉.1%,低于对照组的20.5%;观察组IC 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天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并间接缩短患者ICU平均住院日及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天数,对预防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小玲;杨锋;张倩;栾丽;邹雯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针对医院专科特点,组建了咯血专科护理小组,制定工作规范与流程,加强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专科查房与会诊等临床实践活动。实施咯血专科护理规范管理后,护士对咯血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明显提高,提高了咯血专科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陈玉梅;谢艺开;黄亚玲;郭丽霞;王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31例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或产后乳房下垂松弛的患者,采用水动力吸脂机吸脂行自体脂肪隆乳术。31例患者中24例一次自体脂肪注射取得满意效果,7例6个月后经过第2次自体脂肪注射取得理想效果,患者胸围增大3~5 cm ,下垂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遵守吸脂原则,操作技术正确、熟练,可保证脂肪颗粒完好、无破坏、纯化程度高。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陈春莲;卜湾湾;孙葵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嗜铬细胞瘤是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一部分。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病例中50%为双侧肿瘤。临床上多为良性,绝大多数为单侧,以青壮年患者居多,其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和基础代谢的改变。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的好发组织。
作者:常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15例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有食管溃疡或食管瘘倾向的患者留置鼻饲管,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妥善固定好鼻胃管,加强营养,做好口腔护理及健康教育。14例患者愈合良好,1例因食管瘘转外科行胃造瘘术。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留置鼻饲管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楚君;彭俊华;杨洁云;陈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群发平台辅助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住院的患儿家庭成员2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实验组家庭利用微信群发平台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患儿出院后2个月2组家庭满意度及儿科健康知识知晓度。结果实验组家庭平均满意度(99.8%)高于对照组(95.6%)。实验组儿科健康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微信群发平台辅助健康教育效果较好。
作者:崔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病区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病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编制。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2儋.26%,80%的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病区日均总护理时间为4874.60 m in (81.24 h ),适宜的床护比为1∶0.55。结论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适宜的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曹群英;丁芳;熊素华;张侠;孔令磷;谢勇前;罗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进步,临床上静脉输液新药也在不断增加。很多新药的配伍禁忌在药品说明书中尚未详细说明。注射用乳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简称加替沙星)除说明书中提到的配伍禁忌外,我们还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加替沙星(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每100 m L含加替沙星0.2g、氯化钠0.9g)与清开灵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 mL/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炳谚;曹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医学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考研现状及考研动机,以期对医学院校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实习毕业生680人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669份。结果除护理专业外,其他专业考研率较高(60挝.34%~89.14%)。考研动机主要是就业压力。结论医学院校毕业生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身的考研、择业观。
作者:张传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IC U护理人员床头抬高30°依从性的执行现状,探讨影响护理人员抬高床头依从性的因素。方法应用床头抬高依从性调查工具表,对3个班次3个不同时间点床头抬高依从性进行连续12周的调查。结果8∶00-15∶00班、15∶00-22∶00班、22∶00-8∶00班护理人员床头抬高30°依从率分别为59?.4%、61.5%、52.7%。护士的依从率为35.0%,护师为65.5%。结论 IC U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床头抬高30°的依从性普遍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护理人员的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等,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指导,以提高依从效果。
作者:李碧双;何秀霞;黄雅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 K.67±0.36)分高于对照组(9.01±0.39)分,疾病健康认知得分(94.51±2.29)高于对照组(76.50±2.46)。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王素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美皮康敷料预防骨科外固定架针孔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骨科60例四肢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29例。2组均采用0].5%活力碘消毒针孔,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无菌敷料覆盖于外固定针孔处,实验组使用美皮康泡沫敷料贴于患处。比较2组每天更换敷料次数及外固定架针孔处和周围皮肤红肿及渗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更换敷料频次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外固定架针孔处和周围皮肤红肿3例、渗出9例,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美皮康敷料预防骨科外固定架针孔感染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良好的护患关系,成功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有技巧的沟通可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瞿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掌背动脉逆行蒂岛状皮瓣移植术在手外科中运用较为广泛,但手术后期容易出现皮瓣坏死,给患者新的软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畸形和缺失。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患肢护理、皮瓣的观察、皮温监测、疼痛的护理。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罗美护;翟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11例腹膜透析患者应用头孢菌素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时停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调整透析方案后,患者症状消失。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药物性脑病,应及时确诊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贺艳艳;唐葵;徐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持性照顾在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照顾。采用癌症生活质量问卷核心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各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除经济困难外,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其他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进行临床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支持性照顾,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美华;黄敏清;麦惠诚;邹秀玲;林榕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保证患者静脉治疗安全常用的操作技术,是危重、大手术、肿瘤及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输液、输血、化疗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有效便捷的途径之一。上臂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已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因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1],逐渐在各医院广泛应用于化疗、完全胃肠外营养、连续麻醉用药及大手术的患者[2]。留置导管如果护理不当,会影响导管继续使用,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及预防感染等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患者静脉置管后能正常沐浴的问题,让患者安心地接受置管,保证静脉治疗安全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设计了上臂静脉置管患者的沐浴保护套,已于2012年2月获得国家专利,经临床部分患者试用,效果满意。
作者:董金莲;李娜;胡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110例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脑出血比例占41#.82%,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年龄>70岁感染率占67.27%,高于其他年龄组;住院时间>30 d感染率占55.45%;在侵入性操作中,气管插管患者占19.09%,气管切开患者占11.82%,留置导尿管患者占36.6%,留置胃管患者占30.00%,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占32.73%;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占42.73%,高于其他部位。结论高龄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行侵入性操作可能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薛秀华;徐世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