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张红梅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穴位注射, 视神经萎缩,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视神经萎缩中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的58例(6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并予以相应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疗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4.83%,患者视野改善47眼(78.33%),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着确切的疗效,并且操作安全、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L-6和CRP在小儿复杂性阑尾炎行不同手术治疗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IL-6、CRP等炎性应激指标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中的表现,以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200例临床资料,其中LA组120例,OA组80例.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IL-6等炎性应激指标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疼痛等肠功能恢复情况和腹腔感染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等并发症,得出结论.结果 LA组与OA组相比,术前测量炎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比OA组,术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IL-6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比OA组,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LA组比OA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炎症消退快等优点,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建国;除永康;刘锵;吴向铭;姜海山;赵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RT-3DE在评价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的应用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导管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方法 选取PDA患儿15例(手术组)及正常儿童12例(对照组).应用RT-3DE测算对照组、导管封堵组术前和术后1月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导管封堵组术前LVMI及LVEDVI绝对值明显增高(P<0.05),LVEF无明显变化(P>0.05);与导管封堵组术前比较,术后LVMI及LVEDVI明显降低(P<0.05).结论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发现PDA患儿在LVEF正常时就已经出现左心室LVMI及LVEDVI的显著升高;LVMI及LVEDVI可作为评价PDA患儿导管封堵后左心室功能早期改善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曹黎君;钱大钧;陆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脊液FDP在脑出血与病毒性脑炎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通过对脑脊液FDP检测,探讨其在脑出血和病毒性脑炎患者诊断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我院确诊的78例脑出血和6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56例对照组脑脊液标本,按说明操作CS-5100凝血分析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三组脑脊液标本FDP数据.结果 经t'检验分析表明,确诊的脑出血组与病毒性脑炎组、对照组脑脊液FDP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均存在差异(t'=3.547,P<0.05;t'=4.251,P<0.05);而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FDP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不存在差异(t'=1.251,P>0.05).结论 脑脊液FDP的检测结果在脑出血组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霍瑞清;赵熹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认知语言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在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早期认知语言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在发育迟滞(D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DD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以及观察组37例.给予对照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早期认知语言训练.观察两组社会功能、语言及运动发育商(DQ).结果 训练前两组社会功能、语言及运动DQ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语言及运动DQ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认知语言训练与康复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病症,促进其各功能区发育水平有效改善,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郝新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治疗视神经萎缩中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我院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的58例(6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并予以相应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疗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4.83%,患者视野改善47眼(78.33%),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有着确切的疗效,并且操作安全、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 为有效减少全麻苏醒期腹部手术患者出现躁动情况,探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实施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10月期间入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病床末位单双数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行传统术后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每组人数均为30例,观察患者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程度,记录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指标.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变化较常规组小,P<0.05;观察组躁动率为3.3%,明显低于常规组13.3%,观察组躁动程度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全麻苏醒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小.

    作者:宋方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近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进行比较,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对照组中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的护理流程,而观察组病人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治.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后,分诊评估时间(0.71±0.42)min、急诊停留时间(11.43±4.16)min、抢救时间(39.25±6.86)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分析

    目的 探讨近5年入住我院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我科,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11例,依据性别不同分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女性组患者年龄比男性组高(P<0.05),患有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患者吸烟人数低于男性病人组(P<0.05),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患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靶血管、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衰、恶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心尖血栓形成、IABP泵的使用无差异(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住院天数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男性相比年龄大,同时易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

    作者:刘胜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B病毒DNA拷贝数在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 DNA)拷贝数监测鼻咽癌转移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42例鼻咽癌转移患者进行6个疗程的化疗,每2个疗程化疗后抽取外周血进行疗效评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结果 EBV DNA降低者和升高者化疗疗效与EBV DNA变化基本一致,PR、SD、PD组化疗前后EBV DNA对数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检测血浆EBV DNA水平可以准确评价鼻咽癌转移患者的化疗疗效.

    作者:邹育超;蒋军;何瀚;曾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6.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18.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佟乌日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男性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硝酸脂类药物扩冠、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除以上治疗外,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80例患者的血脂、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情况均有所改善,实验组TC、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应用a-torvastatin治疗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降低血清铁蛋白含量,从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罗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3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临床多学科治疗方法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妇产科及ICU收治的13例HELLP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HELLP患者中,完全性HELLP 4例,部分性HELLP 9例;均接受了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发生胎盘早剥并发失血性休克3例;2例患者接受床旁CVVH治疗;3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2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结论 HELLP综合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多学科联合救治,是保障母儿良好结局的关键.

    作者:乌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2周.两组于入院第1日、第15日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MoCA评分、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MoCA评分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MMSE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丹;贾淑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学生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中学生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问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均为青少年中学生.根据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者纳入对照组,提供临床常规治疗与传统护理措施;偶数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其心理状况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配合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且好转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配合治疗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学生下肢骨折多为不稳定性骨折,针对此类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缓解其心理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方法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观察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激素水平、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激素水平、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为82.50%(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及性激素水平,促使肌瘤缩小,改善贫血,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刘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知信行模式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血脂相关知识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体检血脂异常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给予知信行教育的系统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用血脂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血脂相关知识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测评,同时测量血脂相关指标、体重指数(BMI).结果 知信行教育干预前后,本组患者KAP问卷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G、LDL-C、BMI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体检血脂异常患者采用知信行教育,可不同程度地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自觉健康责任意识和维护促进健康的自觉行为,促进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建立,降低血脂及BMI水平,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徐晓霞;张少茹;王秀萍;王小英;常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效果.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中风肢体偏瘫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中医护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肌力测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的上述指标以及肌力测验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行优质中医护理可取的显著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瑞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目的 为提高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探究盐酸美金刚用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门诊收治的86例帕金森痴呆患者,按就诊号末位单双数分为一般组(多巴丝肼、多奈哌齐)、观察组(加用盐酸美金刚),每组人数均为43例,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认知、智能状态情况,评估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入院时MMSE、MoCA、ADL评分组间差别无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一般组,观察组痴呆情况改善效果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0%,与一般组9.3%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痴呆者临床以盐酸美金刚治疗,患者认知能力、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能力恢复效果好.

    作者:苏晏;陈勇;陈其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优化DVT管理在骨科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中优化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管理对骨科大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一致,对照组患者接受旨在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强DVT预防性策略的构建,给予入组患者DVT管理的整体优化;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后,两组患者DVT基本知识认知水平、自主功能锻炼及术后DVT相关症状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并就组间DVT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有关DVT基本知识认知水平提高(P<0.05),自主功能锻炼更好(P<0.05),术后不同时点下肢双侧腿围差值更优(P<0.05);另外,实验组DVT发生率为2.22%,对照组DVT发生率为8.89%,实验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优化DVT管理为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单病种防控体系,对预防和减少发病因素,降低DVT发生风险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月娥;杜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MRI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MRI在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缺损病变患者75例(75膝)分别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关节镜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MRI平均每膝软骨缺损面积为(2.1±1.2)cm2,明显少于关节镜测量的(2.9±1.4)cm2(t=3.431,P<0.01).MRI的评估结果低于关节镜的测量结果,平均差值为(1.6±0.8)cm2,MRI测量结果是关节镜测量结果的(71.6±10.2)%.经Pearson相关分析,内侧股骨髁、外侧股骨髁、股骨滑车、髌骨关节面软骨缺损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1、0.75、0.71,P=0.000.结论 MRI检测膝关节软骨缺损病变的数目准确性较高,但在检测缺损面积时,大部分MRI检测结果低于关节镜检测结果,需根据临床病情结合其他检测手段进一步检测.

    作者:江丽莎;彭伟清;杨荣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