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三产程放脐血促进胎盘剥离娩生的临床观察

杨雪梅

关键词:第三产程, 胎盘剥离
摘要:胎盘滞留是指胎儿娩出后30min尚未排出者,胎盘粘连是胎盘滞留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往往采取静脉注入宫缩剂或手取胎盘术,这样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率,又浪费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200例胎儿娩出10 min胎盘无剥离征象的产妇使用松脐带止血钳放脐带血10~20mm的方法,发现胎盘迅速剥离娩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00例,均为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未剥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进行观察,实验组中98例有人流或药物流产史,对照组90例有人流或药流失,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习护生对患者知情同意权认知的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实习护生对“知情同意权”的认知情况,为护理教育工作中宣传知情同意相关法律知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情同意权认知问卷”调查我院实习的06级本科护生和07级专科护生(n=110).结果:本专护生除对知情同意权的归属、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及知情同意内容中的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的认知正确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知情同意其他相关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专护生对“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这一问题的认知、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归属及对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的认知比较模糊,对签写知情同意书的目的,由谁履行告知义务及知情同情内容等其他知识本专护生的认知比较清楚.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眶内义眼台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对于眼内容物剜除或眼球摘除后义眼台植入术的重要性.方法:对于21例眼内容物剜除或眼球摘除后义眼台植入术患者给予手术前后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切口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1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者:黄武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摔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精神患者摔倒的原因分析,探索有效防范住院患者意外摔倒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8例精神病患者摔倒的资料.结果:8例中有5例年龄超过65岁,摔倒后均发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拆,另3例因药物反应发生摔倒但并未引起不良后果.结论:应加强精神病住院患者摔倒高危因素的评估,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患者摔倒的发生率,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作者:吕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亦称前列腺肥大,是5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由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尿潴留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前列腺增生症新的腔内治疗方法[1].TURP具有手术安全、术中出血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短、尿道刺激症状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11年1~3月对102例BpH患者实施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控制创面感染,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对污染较重和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的创面,一般无法行Ⅰ期行皮瓣和植皮修复.为更好地为Ⅱ期手术治疗,我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5月对66例患者有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应用VSD治疗和护理,术后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7~71岁,平均40.7岁.受伤原因:其车祸伤47例,各种机械损伤8例,高空坠落3例,撕脱伤8例.外伤部位:上肢15例,下肢46例,双下肢5例.创面轻度污染38例,中度污染21例,重度污染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72 h.

    作者:罗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布鲁氏菌病病例522例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布病病人,并对病人进行定性访谈,用Excel和Epiinfo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结果:布病病人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其中5月是高峰;有88.9%以上的病人能在急性期得到治疗;农民占发病人数的73.4%;男女比例为1.5∶ 1;年龄主要是集中在30~ 50岁之间,为青壮年.结论:根据该病发病的时间、性别、年龄、高危职业人群分布等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控制工作.

    作者:范蒙光;尉瑞平;米景川;郑重;宋利桃;塔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的显露组织结构的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方法:10具尸体头双侧模拟颞下锁孔入路,分别行硬膜下和硬膜外解剖研究,显微镜下观察暴露的解剖结果,测量重要结构到标记点的距离.结果:硬膜外入路可以暴露海绵窦外侧壁的全貌及其内部结构,磨除岩骨可以暴露内听道全程及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桥小脑角、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展神经、Dorello管孔,三叉神经与内听道间的上斜坡和部分内听道以下的中斜坡.颞下硬膜下锁孔入路暴露中脑下段和脑桥上端的外侧及小脑上表面、小脑幕切迹缘、环池、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丘脑穿动脉、动眼神经、视束、视交叉、视神经、垂体柄、双侧乳头体、三叉神经起始部及三叉神经以上的上斜坡、滑车神经、岩静脉.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脑干腹侧方、岩斜区、海绵窦区等部位,可以进行这些部位的手术操作.

    作者:韩建国;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N- ICU病房实施风险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风险护理是护理学的内容之一,任何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降低风险中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减少医疗风险,确保医疗质量是提高风险护理的主要任务.方法:设立质控小组,实行护理质量二级护理体系;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保证各种设备仪器正常运行;保证夜间工作安全,注重人员搭配;健全规章制度;引导护士正确与病人沟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结果:护士提高了对N- ICU病人病情风险性的认识,责任心加强了,更加注重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结论: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

    作者:高万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亚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结果:6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后效果好.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卒中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使用方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薛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A、ALB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肝癌组的血清PA、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肝炎组的血清PA和ALB水平与其余两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与ALB敏感度有差异:PA>ALB;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与ALB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A、ALB检测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与血清ALB相比,血清PA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第三产程放脐血促进胎盘剥离娩生的临床观察

    胎盘滞留是指胎儿娩出后30min尚未排出者,胎盘粘连是胎盘滞留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往往采取静脉注入宫缩剂或手取胎盘术,这样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率,又浪费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200例胎儿娩出10 min胎盘无剥离征象的产妇使用松脐带止血钳放脐带血10~20mm的方法,发现胎盘迅速剥离娩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00例,均为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未剥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进行观察,实验组中98例有人流或药物流产史,对照组90例有人流或药流失,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我院老干部科60例65~89岁2型糖尿病人,取新鲜粪便,选择肠道菌群中3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计数.然后根据病程长短、有无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高低分别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程>10年、有微量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7.1±1.31)%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的病程和有无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均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作者:赵丽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6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的疼痛及饮食等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术后1例发生腹腔感染,1例发生静脉炎,其余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囊切除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术后细心周到的护理,能加快患者康复,缩短往院时间.

    作者:吕爱娥;程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腰麻用于幼儿骨科下肢手术的观察

    目的:评价腰麻在1~3岁幼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预计手术时间2h内,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择期60例1~3岁幼儿,随机分为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两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肌松效果,辅助药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S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EA组,SA组苏醒时间短于EA组,EA组MAP在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均显著增高,SA组3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两组患儿术中均无呼吸抑制发生,SpO2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头痛、呕吐、尿潴留及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腰麻用于幼儿在临床是一种可行的幼儿麻醉方法.

    作者:邱颐;王晓冬;丁玉美;崔永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11年5月1 ~31日外科出院电子病历530份进行填表登记.结果:530份外科病历中有454份为手术病例,其中治疗性用药13例(2.8%),预防性用药408例(88.1%),预防加治疗性用药42例(9.1%);Ⅰ类切口201例(44.3%),Ⅱ类切口183例(40.3%),Ⅲ类切口3例(0.7%),介入手术67例(14.8%).结论:加强手术病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泽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FLAIR图像上的“Ivy”征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表现,探讨软脑膜高信号(常春藤征Ivy征)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MMD患者的MR(包括MRI和MRA)和临床资料,MRI至少包括TIWI、T2WI、FLAIR,MRA采用3D TOF法.结果:处在不同阶段的MMD患者,在MRI上可见大脑前中动脉的异常,双侧基底节区见血管流空信号影、Ivy征、梗塞灶和出血;MRA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或)邻近双侧大脑前中动脉部分狭窄或闭塞,大脑后动脉增粗延长,moyamoya血管.结论:Ivy征对MM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认识Ivy征对病情进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俊林;张雪峰;王颖;王琦;冯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灌注性脑梗塞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灌注性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为其预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6例低灌注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低灌注性脑梗塞均有明确病因和低灌注状态,32例合并有侧支循环障碍占88.9%,临床表现和头颅CT或MRI的特点与其他脑梗塞相似;治愈2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持续低灌注合并有侧支循环障碍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低灌注性脑梗塞,预防低灌注脑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Ang -2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 -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85例大肠癌组织,24例癌旁肠组织,24例正常肠组织中Ang -2和VEGF的表达情况.根据CD34的表达分别计算大肠癌组织、癌旁肠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Ang -2表达阳性率为63%(54/85),VEGF表达阳性率为80%(65/85),两者表达部位相似.在癌组织中,Ang -2和VEGF表达增高也可见MVD增高,但在癌旁组织中MVD不与两者表达水平平行.Ang-2、VEGF、MVD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转移密切相关.在24例癌旁组织中Ang -2和VEGF分别有10例和15例表达阳性,表达强度与癌组织无区别.在24例正常黏膜中,Ang -2几乎不表达,有10例组织呈VEGF弱表达.结论:Ang -2和VEGF均与大肠癌血管生成有关,两者协同作用,与大肠癌浸润、转移有关.Ang -2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赵德芳;仝林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危冠心病患者长期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长期降脂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长期服用辛伐他汀2年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给予辛伐他汀40 mg/d 1年,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变化.并随访1年的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事件.结果:胆固醇水平治疗前(3.86±1.34) mmol/L,治疗后(3.00±0.91) mmol/L,P=0.000;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治疗前(1.28±0.16)mm,治疗后(1.14±0.17)mm,P=0.000;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和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①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以进一步降低胆固醇水平;②长期服用辛伐他汀40 mg/d可以减少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逆转动脉粥样硬化;③长期服用辛伐他汀40 mg/d安全.

    作者:韩雅君;张园;刘小平;鄂路莎;梁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性(Clopidogrel low- responsive- ness,CLR)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90例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有2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及维持量75 mg/d,于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用氯吡格雷后7 d测定5 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根据△A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为24.4%.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比较发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及置入支架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R现象可能与TC、BMI、是否有糖尿病、是否置入支架等因素有关.

    作者:格日勒;任志亮;郭欣君;赵颖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