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颐;王晓冬;丁玉美;崔永武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 a(TNF -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杭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期和30例恢复期患儿血清IL -6、白细胞介素-8和TNF -a水平.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6、白细胞介素-8和TNF -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TNF-a含量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 -a及IL-6、IL-8在VMC发生和发展的急性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血清中TNF -a,IL -6、IL-8水平对判断VMC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少飞;朱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控制创面感染,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对污染较重和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的创面,一般无法行Ⅰ期行皮瓣和植皮修复.为更好地为Ⅱ期手术治疗,我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5月对66例患者有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应用VSD治疗和护理,术后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7~71岁,平均40.7岁.受伤原因:其车祸伤47例,各种机械损伤8例,高空坠落3例,撕脱伤8例.外伤部位:上肢15例,下肢46例,双下肢5例.创面轻度污染38例,中度污染21例,重度污染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72 h.
作者:罗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我院ICU患者感染的病源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对我院ICU病区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各类感染标本所分离的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ICU病区2010年共分离出致病菌29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24株,占阳性标本75.67%;革兰氏阳性菌53株,占阳性标本17.90%;真菌19株,占阳性标本6.42%;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51株,排第一位,占阳性标本17.22%(51/296),多重耐药率为92.1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阳性标本10.81%(32/296),多重耐药率62.5%;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阳性标本8.44%(25/296),耐甲氧西林(MRSA)占92%(23/25),重耐药率92%.结论:我院ICU疾源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非发酵条件致疾菌和MRSA为主要病源菌.
作者:巴特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行输卵管切除术,60例行保守性手术.结果:80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副损伤.平均手术时间33 min.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安全、疗效确切.对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应尽量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
作者:付艳玲;陈淑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布病病人,并对病人进行定性访谈,用Excel和Epiinfo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结果:布病病人的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其中5月是高峰;有88.9%以上的病人能在急性期得到治疗;农民占发病人数的73.4%;男女比例为1.5∶ 1;年龄主要是集中在30~ 50岁之间,为青壮年.结论:根据该病发病的时间、性别、年龄、高危职业人群分布等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控制工作.
作者:范蒙光;尉瑞平;米景川;郑重;宋利桃;塔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枕平卧位快速胃管插入的应用方法,提高插管成功率.方法:将31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与昏迷病人常规胃管插入两种方法,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3.2%,而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25%.结论: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法其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食物供给.
作者:闫玉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11年5月1 ~31日外科出院电子病历530份进行填表登记.结果:530份外科病历中有454份为手术病例,其中治疗性用药13例(2.8%),预防性用药408例(88.1%),预防加治疗性用药42例(9.1%);Ⅰ类切口201例(44.3%),Ⅱ类切口183例(40.3%),Ⅲ类切口3例(0.7%),介入手术67例(14.8%).结论:加强手术病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泽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临床上以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在形态学上一般认为MA以骨髓幼红细胞生成和巨变为主要的形态学特点.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例巨幼细胞贫血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共52例,其中男19例,女33例;年龄15~78岁.病程长7个月,短5d.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纳差、恶心、腹泻等33例;皮肤紫癜4例;水肿1例.
作者:张海彪;张海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y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pPNE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和预后差等特点.pPNET可起源于许多组织(如胸壁、脊柱、四肢及卵巢等),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起源于右肩软组织的PPNET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患者,男性,30岁,蒙古族.右肩部肿物迅速增大3个月,开始为无痛性肿块,迅速增大,活动时出现疼痛和肩部不适.X线片检查:右肩关节、锁骨、肩胛骨骨质未见异常改变.CT示右肩部软组织肿物,密度略低,与肌肉、骨皮质界限清,未浸及骨组织,MRI示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T1W1等高信号.2009年7月1日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肿瘤,病理为小圆形细胞肿瘤,弥散分布,免疫组化:CK1/3( -),LcA( -),Syn( -),CD99(+),NSE(+ )Desmin(-).术后第2周给予全身化疗,方案为:DTFC 200 mg 1~5 d,DDP 20 mg 1~5 d,VCR10 mg第1d,28 d为1周期.
作者:张明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我院老干部科60例65~89岁2型糖尿病人,取新鲜粪便,选择肠道菌群中3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计数.然后根据病程长短、有无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高低分别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程>10年、有微量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7.1±1.31)%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的病程和有无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均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作者:赵丽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MUC1、MUC2及MUC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MUC1、MUC2、MUC3的表达.结果:MUC1、MUC2、MUC3在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7%、100%、100%,MUC1、MUC2、MUC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0.0%、53.3%.黏蛋白MUC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黏蛋白MUC2和MUC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黏蛋白MUC1的表达上调和MUC2、MUC3的表达下调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黏蛋白MUC1、MUC2、MUC3可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郭卫东;张惠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的显露组织结构的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方法:10具尸体头双侧模拟颞下锁孔入路,分别行硬膜下和硬膜外解剖研究,显微镜下观察暴露的解剖结果,测量重要结构到标记点的距离.结果:硬膜外入路可以暴露海绵窦外侧壁的全貌及其内部结构,磨除岩骨可以暴露内听道全程及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桥小脑角、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展神经、Dorello管孔,三叉神经与内听道间的上斜坡和部分内听道以下的中斜坡.颞下硬膜下锁孔入路暴露中脑下段和脑桥上端的外侧及小脑上表面、小脑幕切迹缘、环池、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丘脑穿动脉、动眼神经、视束、视交叉、视神经、垂体柄、双侧乳头体、三叉神经起始部及三叉神经以上的上斜坡、滑车神经、岩静脉.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脑干腹侧方、岩斜区、海绵窦区等部位,可以进行这些部位的手术操作.
作者:韩建国;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胸腔镜胸膜活检、固定术在综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资料自2005年8月~2010年12月,共有53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入组,依据入院先后次序单盲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对照组,对2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活检、固定术,2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粘连剂等方法诊治,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胸腔镜组确诊率96.2%,胸液控制有效率为92.3%,完全缓解率为88.5%.对照组确诊率为62.9%,有效率59.3%,完全缓解率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对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中,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在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周忠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腰麻在1~3岁幼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预计手术时间2h内,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择期60例1~3岁幼儿,随机分为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两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肌松效果,辅助药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S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EA组,SA组苏醒时间短于EA组,EA组MAP在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均显著增高,SA组3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两组患儿术中均无呼吸抑制发生,SpO2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头痛、呕吐、尿潴留及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腰麻用于幼儿在临床是一种可行的幼儿麻醉方法.
作者:邱颐;王晓冬;丁玉美;崔永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注重并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14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172枚,均手术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146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4例出现术后颈动脉窦反应,4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2例血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对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吴凤芝;张亚丽;白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实习护生对“知情同意权”的认知情况,为护理教育工作中宣传知情同意相关法律知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情同意权认知问卷”调查我院实习的06级本科护生和07级专科护生(n=110).结果:本专护生除对知情同意权的归属、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及知情同意内容中的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的认知正确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知情同意其他相关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专护生对“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这一问题的认知、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归属及对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的认知比较模糊,对签写知情同意书的目的,由谁履行告知义务及知情同情内容等其他知识本专护生的认知比较清楚.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3月~2011年2月共收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年龄55~ 78岁,平均66.3岁,其中男6例,女24例;T11 4例,T12 6例,L1 16例,L2 3例,L3 1例,椎体高度减少25% ~75%.均有腰背痛,活动后疼痛加剧,甚至卧床也不能缓解;相应棘突压痛,叩击痛,均无脊髓及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结果:患者均安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5 min.未出现感染、血管栓塞、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前、中部各恢复4.6、3.9mm,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4%.结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显著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谷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川穹嗪联合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采用川穹嗪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CAM-1、TNF -α和CR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穹嗪和倍他乐克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白岭晓;宫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常需要及时评价手术效果,如人工瓣功能、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是否存在手术并发症等,并需要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技术.本文就人工瓣的超声评估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人工瓣功能异常诊断的准确性.1人工瓣膜功能的综合评估指标包括临床信息(瓣膜型号、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血压和心率),超声DE成像,多普勒频谱观测及其他参数,如房室腔大小、心室收缩功能、室壁厚度、肺动脉压力(继发改变),既往检查(手术前后超声结果及随访变化).其中跨瓣压差(PG)和有效瓣口面积(EOA)虽然是关键的人工瓣评价指标,但人工瓣的个体化诊疗必须经过全面的综合评估[1].
作者:南晓彦;孙幼屏;娜日苏;刘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高位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支架置入方法进行探讨.方法:25例高位食管癌患者,初期的8例采用普通国产置入器置入;后期的17例,对置入器械进行了改良.结果:25例中有3例支架置入后出现明显的吞咽疼痛,另22例仅有局部轻度疼痛不适和异物感,1周后逐渐减轻和消失,术后吞咽困难明显缓解.结论:对于高位食管癌的支架置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支架上端不应超过C7椎体平面;②支架应质地柔软,好选择上端杯口状或球头式支架;③支架的直径≤16 mm为宜,要注意对气管的压迫;④改良的置入装置有助于术中随时调整支架位置,使定位更准确.
作者:严冬;贾广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