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岭晓;宫梅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对比.方法:12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让实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观察组A组: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g,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g,2次/d口服.对照组B组:奥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g,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 g,2次/d口服,以上方法均连用2周后,观察组A组,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观察组B组继续奥美拉唑20 g,2次/d口服,连服2周后,停药4周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及B组治疗方案在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率:A组为91.67%,B组为78.33%.HP根除方面:A组93.33%,B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A组缓解率为95.0%,B组缓解率75.0%,(P<0.05)A组优于B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有效清除HP及提高溃疡愈合率,且作用强,是一种根治HP,治愈溃疡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气腹压会影响肺通气和增加胃反流,传统观念认为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是安全的方法,但气管插管或拔管时均可引起机体产生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双管喉罩是无创通气道,其通气罩为双罩囊设计,腹面近端呈楔形罩囊,充气后提高了呼吸道密闭性,并且引流管可将胃内气体或液体引出,减少胃胀气及反流误吸[1].它具有放置简便、无须喉镜暴露声门、刺激小等优点.本研究观察双管喉罩在压力控制通气下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博;孙全义;付兰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枕平卧位快速胃管插入的应用方法,提高插管成功率.方法:将31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与昏迷病人常规胃管插入两种方法,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3.2%,而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25%.结论: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法其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食物供给.
作者:闫玉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表现,探讨软脑膜高信号(常春藤征Ivy征)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MMD患者的MR(包括MRI和MRA)和临床资料,MRI至少包括TIWI、T2WI、FLAIR,MRA采用3D TOF法.结果:处在不同阶段的MMD患者,在MRI上可见大脑前中动脉的异常,双侧基底节区见血管流空信号影、Ivy征、梗塞灶和出血;MRA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或)邻近双侧大脑前中动脉部分狭窄或闭塞,大脑后动脉增粗延长,moyamoya血管.结论:Ivy征对MM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认识Ivy征对病情进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俊林;张雪峰;王颖;王琦;冯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关砷中毒的致病机理,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确切的机制仍未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砷可致氧化应激、DNA损伤、DNA甲基化及免疫功能异常.本文将从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巧丽;乌日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对于眼内容物剜除或眼球摘除后义眼台植入术的重要性.方法:对于21例眼内容物剜除或眼球摘除后义眼台植入术患者给予手术前后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切口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1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者:黄武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A、ALB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肝癌组的血清PA、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肝炎组的血清PA和ALB水平与其余两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与ALB敏感度有差异:PA>ALB;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与ALB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A、ALB检测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与血清ALB相比,血清PA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 -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85例大肠癌组织,24例癌旁肠组织,24例正常肠组织中Ang -2和VEGF的表达情况.根据CD34的表达分别计算大肠癌组织、癌旁肠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Ang -2表达阳性率为63%(54/85),VEGF表达阳性率为80%(65/85),两者表达部位相似.在癌组织中,Ang -2和VEGF表达增高也可见MVD增高,但在癌旁组织中MVD不与两者表达水平平行.Ang-2、VEGF、MVD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转移密切相关.在24例癌旁组织中Ang -2和VEGF分别有10例和15例表达阳性,表达强度与癌组织无区别.在24例正常黏膜中,Ang -2几乎不表达,有10例组织呈VEGF弱表达.结论:Ang -2和VEGF均与大肠癌血管生成有关,两者协同作用,与大肠癌浸润、转移有关.Ang -2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赵德芳;仝林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控制创面感染,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对污染较重和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的创面,一般无法行Ⅰ期行皮瓣和植皮修复.为更好地为Ⅱ期手术治疗,我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5月对66例患者有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应用VSD治疗和护理,术后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7~71岁,平均40.7岁.受伤原因:其车祸伤47例,各种机械损伤8例,高空坠落3例,撕脱伤8例.外伤部位:上肢15例,下肢46例,双下肢5例.创面轻度污染38例,中度污染21例,重度污染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72 h.
作者:罗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胺碘酮150~300 mg加5%的葡萄糖20 ml,5~ 10 min静脉推注完后,继之前6h以1 mg/min胺碘酮泵入,后18 h以0.5 mg/min泵入,48 h后无转复停用静脉给药,继续口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观察其治疗作用以及副作用.结果:对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率为91.0%.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无严重副作用.
作者:张海文;王志刚;赵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上颌第一磨牙是担负咀嚼主要任务的牙齿之一.又是容易冠根纵折的牙[1].因此,研究上颌第一磨牙冠根纵折的保存治疗意义重大.传统的保存治疗方法是结扎外固定或粘接内固定后再冠修复,修复过程中或修复后常有重新折裂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失败.我们2001~2004年间,采用预成根管钉、纤维桩和铸造栓道式桩核,全冠修复保存治疗上颌第一磨牙冠根纵折50例72牙,经过5年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毕力格图;刘波;徐世哲;姜国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我院ICU患者感染的病源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对我院ICU病区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各类感染标本所分离的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ICU病区2010年共分离出致病菌29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24株,占阳性标本75.67%;革兰氏阳性菌53株,占阳性标本17.90%;真菌19株,占阳性标本6.42%;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51株,排第一位,占阳性标本17.22%(51/296),多重耐药率为92.1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阳性标本10.81%(32/296),多重耐药率62.5%;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阳性标本8.44%(25/296),耐甲氧西林(MRSA)占92%(23/25),重耐药率92%.结论:我院ICU疾源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非发酵条件致疾菌和MRSA为主要病源菌.
作者:巴特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川穹嗪联合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采用川穹嗪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CAM-1、TNF -α和CR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穹嗪和倍他乐克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白岭晓;宫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有效血管再灌注治疗的价值.方法:144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分A组(3h内)32例,B组(3~6 h)65例和C组(6~12 h)47例.对比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梗死相关血管情况、冠脉病变范围及支架植入情况,并随访梗死后2~5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再灌注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年龄、性别构成、吸烟患者比例、饮酒患者比例、入院至IRA开通时间、抗凝用药、溶栓治疗、PCI前外周血WBC升高、梗死前24 h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前室性心律失常、PCI前cTnT升高及出院时LVEF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梗死相关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脉)发生率、冠脉病变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采用雷帕酶素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均取得满意的血管再灌注.③本研究中不同IRA开通时间组间除B和C组各有1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外,3组在随访期内均无其他主要心脏事件发生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血管再灌注治疗极大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其近期预后.
作者:高江峰;王智勇;王志谦;李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急性脑肿胀佳治疗策略.方法:总结我院收治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58例,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提高急性脑肿胀的治疗水平.结果:入院治疗后中残8例,重残11例,死亡39例.结论:外伤后急性脑肿胀预后差,死亡率很高.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云杰;李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精神患者摔倒的原因分析,探索有效防范住院患者意外摔倒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8例精神病患者摔倒的资料.结果:8例中有5例年龄超过65岁,摔倒后均发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拆,另3例因药物反应发生摔倒但并未引起不良后果.结论:应加强精神病住院患者摔倒高危因素的评估,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患者摔倒的发生率,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作者:吕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 a(TNF -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杭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期和30例恢复期患儿血清IL -6、白细胞介素-8和TNF -a水平.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6、白细胞介素-8和TNF -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TNF-a含量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 -a及IL-6、IL-8在VMC发生和发展的急性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血清中TNF -a,IL -6、IL-8水平对判断VMC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少飞;朱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11年5月1 ~31日外科出院电子病历530份进行填表登记.结果:530份外科病历中有454份为手术病例,其中治疗性用药13例(2.8%),预防性用药408例(88.1%),预防加治疗性用药42例(9.1%);Ⅰ类切口201例(44.3%),Ⅱ类切口183例(40.3%),Ⅲ类切口3例(0.7%),介入手术67例(14.8%).结论:加强手术病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泽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常需要及时评价手术效果,如人工瓣功能、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是否存在手术并发症等,并需要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技术.本文就人工瓣的超声评估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人工瓣功能异常诊断的准确性.1人工瓣膜功能的综合评估指标包括临床信息(瓣膜型号、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血压和心率),超声DE成像,多普勒频谱观测及其他参数,如房室腔大小、心室收缩功能、室壁厚度、肺动脉压力(继发改变),既往检查(手术前后超声结果及随访变化).其中跨瓣压差(PG)和有效瓣口面积(EOA)虽然是关键的人工瓣评价指标,但人工瓣的个体化诊疗必须经过全面的综合评估[1].
作者:南晓彦;孙幼屏;娜日苏;刘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漏尿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2例留置导尿患者的漏尿原因.结果: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漏尿与老年生理退行性变化、导尿管引流不畅、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膀脱冲洗时滴速过快或灌入量太多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5例漏尿得到控制,5例漏尿减轻,2例无效.结论: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纠正老年患者的漏尿发生.
作者:王丽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