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围产儿的影响及预防

云霞;张春丽;艾荣;陈俊龙

关键词:妊娠, 糖尿病, 围产儿
摘要:妊娠合并糖尿病与围产儿预后有密切关系,随着对孕妇糖尿病代谢处理的改善,糖尿病母亲其婴儿的死亡率已有所下降,然而尽管孕期控制血糖使其围产儿死亡明显降低,但胎儿畸形及新生儿合并症仍较高.积极开展糖尿病孕前咨询、血糖控制以维持孕前及孕早期血糖在正常范围是预防围产儿发生畸形的重要措施,可明显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位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时机,既可挽救高危孕妇的生命,同时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本文就我院头位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我科分娩产妇共2 352例.其中头位分娩2 236例,占95%;臀位113例,占4.8%;横位3例,占0.12%.

    作者:许素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1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院内感染的感染率为17,4%,感染例次率为30.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1%.住院时间长、糖尿病并发症、应用广谱抗生素、血糖控制差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赵丽珍;张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在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以干化学法、酶联免疫吸咐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体内血浆DD、GPⅡb/Ⅲa含量,各30例.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FPG)、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超敏C反应蛋白( hs - CRP),记录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吸烟指数、饮酒史、性别.结果:AMI组、UAP组血浆DD、GPⅡb/Ⅲa浓度大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而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P组二者浓度大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血浆DD、GPⅡb/Ⅲa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833,P<0.05).DD与年龄、hs - CRP、FPG、SBP有正相关关系(r =0.414,0.250,0.199,0.246,P<0.05),GPⅡb/Ⅲa与年龄呈相关关系(r=0.312,P<0.05).FPG、hs- CRP为独立影响DD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指数为独立影响GPⅡb/Ⅲa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GPⅡb/Ⅲa与冠心病病情密切相关,并与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因而,血浆DD、GPⅡb/Ⅲa在冠心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志亮;赵颖超;格日乐;李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女性糖尿病排尿异常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排尿异常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女性排尿异常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明确尿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果:早期组大尿流率、膀胱容量下降,逼尿肌压力增加,初始尿意、残余尿量正常;晚期组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下降明显,初始尿意、残余尿、膀胱容量显著增加.结论: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膀胱功能,对合并糖尿病的LUTS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和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危重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和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冲洗术(BL).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发生,肺复张率为100%.结论:纤支镜对神经内科危重症的抢救与呼吸道的管理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作者:刘竹青;陈金;梁子红;袁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抗生素脑病的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既往无神经、精神病史,规律透析期间应用抗生素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经神经系统查体、实验室、脑电图、头颅CT、MRI等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神经系统损害,即可诊断抗生素脑病[1].本院肾内科应用头孢菌素出现脑病的肾衰竭患者30例,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长国;曾春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疗法的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内部及周边突然发病使其坏死和炎症的病理过程[1],而重症胰腺炎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急腹症.起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它的主要特点.重症胰腺炎除了坏死性胰腺炎外,还包括伴有脏器功能不全的水肿性胰腺炎,以及急性胰腺炎伴有胰腺和胰腺外的液体积聚,假性囊肿、脓肿等局部并发症,其临床经过凶险,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

    作者:车艳芳;许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女性生殖器结核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FGTB)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FGTB 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阐述.结果:24例剖腹探查,病理确诊20例,特异形态改变确诊4例;2例分段诊刮病理确诊;4例临床诊断.除考虑陈旧性病变者,15例均接受药物抗结核治疗.结论:FGTB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分析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葛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7月我院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大部分患者存在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83.3%),内镜多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居多.病理改变为大量嗜酸细胞浸润胃肠道壁.治疗以激素为主.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当外周血嗜酸细胞比例增高时可以怀疑本病,我们建议对于不明原因腹部症状的而常规内镜并无特异性发现的患者应常规行内镜下的组织学检查以免漏诊本病.

    作者:曹鸿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8月20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查903例,实查903例,实查率为100%,发现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现患率为4.32%.感染部位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率为54.49%,治疗用药病原送检率为23.81%.结论:应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及时纠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顾彩霞;孙庆芬;李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48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子宫肌瘤、腺肌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结果:48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无临近脏器损伤,无1例感染.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拓展了子宫全切术的适应证,具有安全性高、损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值得提倡的子宫全切手术方式.

    作者:王志丹;包宝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734份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分析

    目的:针对我院2010年全年血培养分离出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的统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BacT/ALTER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的标本用V 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734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77例,阳性率为10.4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例(44.16%),革兰阳性球菌42例(54.55%),真菌1例(1.30%).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检出率高.真菌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相同为66.67%.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阳性菌54.76%.结论:血培养中分离出的菌种多、分布广泛,且产ESBL s、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检出率相当高,耐药菌株多,因此通过对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监测,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琦;李艳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护理.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普通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并详细讲解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普通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血糖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高血糖,而使用胰岛素泵组比普通组能更快达到目标血糖值.结论:胰岛素泵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同时对加强血糖观察、用泵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全面指导,对稳定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猩红热并发水痘三例报告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2].今年春季以来我院猩红热患儿较前明显增多,现就我科2011年4~5月收治15例猩红热患儿中并发3‘例水痘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冯芸;白石山;张专才;郑文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脑损伤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①选择伤后24 h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将其分为轻伤组(GCS>8分)和重伤组(GCS≤8分),自血小板出现异常日开始监测外周血PLT数量、PLT平均体积、PLT体积分布宽度,另取50例非血小板异常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别.②治疗3个月后,根据GOS将病人分为两组(GOS 1~3分组及GOS 4~5分组),比较两组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异常情况.结果:①急性脑损伤患者PLT计数低于对照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颅脑损伤伤情加重,血小板下降趋势亦明显.③治疗3个月后,GOS 1~3分组比GOS 4~5分组血小板下降趋势更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血小板的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检测其变化有助于对颅脑损伤伤情、预后的判断,并为颅脑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于海东;麻晓融;朱东;高麟;李海龙;董宇峰;张英华;郑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眼眶内木筷异物一例

    患者,男性,蒙古族,26岁,于2009年6月8日因醉酒后被他人打伤右眼,致右眼眶内疼痛,右下睑裂伤肿痛出血.当时未来医院就诊,在家口服消炎药治疗,用药1周后,右下睑局部损伤伤口愈合,肿胀不减轻.患者自觉眼部不适,眼眶内肿痛,做眶平片、眼眶CT及右眼B超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经输用抗炎药、滴用抗生素眼药水等治疗近2个月,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且渐加重,患者自行出院后,继续回家服药治疗.

    作者:袁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鼾症手术中的应用

    小儿鼾症是由于气道不完全阻塞引起的通气不良,打鼾和异常呼吸运动,切除扁桃体,刮除腺样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1].由于手术操作涉及口咽部并且容易出血,因此要求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诱导顺利.

    作者:寿琼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奥曲肽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57.5<0.05),治疗组体征消退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促炎因子TNF -α、IL-6和CRP的水平明显减低(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和氟尿嘧啶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白岭晓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干眼症误诊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规范临床干眼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症状、病史询问、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睑板腺功能及干眼症的特异性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眼表荧光素染色].结果:本组误诊38例,误诊率32.2%.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9例,慢性结膜炎18例,点状角膜炎5例,流行性角结膜炎6例.误诊时间10 d至24个月.结论: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大力宣传干眼的科普知识,提高对干眼症的认识水平,才能大幅度降低误诊率,从而避免眼药的滥用,减轻干眼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作者:杜红艳;钱志敏;杜鹏程;李兰根;王中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频彩超检查颈部淋巴结肿大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部淋巴结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100例患者经高频超声观察颈部淋巴结.结果:根据淋巴结产生征象确诊转移性淋巴癌25例,淋巴瘤20例,结核5例,淋巴结炎50例.不同性质的淋巴结在高频彩超中笔者结合其二维声像图特征、淋巴结纵横径比值及彩色血流等方面综合观察,发现各类淋巴结病变均有其特有的特征性(尤其重点观察每个病变淋巴结皮质及髓质和门部改变特点).结论:高频彩超检查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对疾病的诊断有定性的结果,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准确率高,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俊娥;霍振玲;李冬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