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电位治疗神经性呕吐

信素英;郑玉娟;姚秀霞

关键词:呕吐, 高电位
摘要:神经性呕吐是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上常用药物和对症治疗。我们应用高电位治疗神经性呕吐11例效果满意。  本组男4例,女7例,年龄25~60岁,住院病例3例,已不能进食6~9 d,经药物治疗无效;门诊病例8例,能进食,但呕吐,无原因不定时发生,病程15 d~2个月。采用日本产BIOS 9000高压电子治疗仪。患者脱鞋,除去身上金属物,仰卧或坐于木质绝缘沙发上,坐位时脚下垫绝缘垫,全身放松,臀下放一板状电极,输出电压为4000~6000 V,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经高电位治疗两个疗程,痊愈10例,能正常进食,无呕吐,占91%;好转1例,症状明显改善,呕吐次数减少,占9%,半年后追踪观察痊愈者无复发,好转者于3个月后复发。  体会 高电位治疗仪是一种把交流高压电能隔着一定的绝缘物向人体施加间接作用的治疗器,它的作用是电位负荷可以减轻副交感神经的紧张和调节植物神经的机能,并有镇静作用,向患者产生兴奋的神经系统施加作用,使其恢复正常机能。此方法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无痛苦,安全性高,疗效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室速和室颤患者发病前后QT离散度的演变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是两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因其突发来不及抢救而致患者死亡。近年发现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增加可以预测室速和室颤的发生,但有关室速、室颤患者QTd的自然演变的报告却少见。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1例持续性室速和(或)室颤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57.0±9.2)岁;室速患者10例,室速和室颤患者7例,室颤患者4例。血压均为零,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经电除颤等综合心肺复苏措施得以生存。原发病:心肌梗死17例,风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不明原因者1例。

    作者:陈玉林;马虹;刘民杰;单秀华;常雪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鼠椎骨骨计量学与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

    目的 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引入骨计量学,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相比较,探索骨计量学与生物力学等的关系。方法 选3个月龄体质量240 g的雌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8只)及假手术对照组(7只)。饲养14周后,于腹膜下注射四环素30 mg/kg,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椎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采用水磨机制成厚约200~400 μm的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同时,进行DEXA等其他检查。结果 去卵巢大鼠骨小梁有明显的改变,其中,去卵巢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间隔及骨小梁数目分别为(17.5±2.9)%、(288.5±68.2)μm、 (3.0±0.6)/mm较对照组(24.0±4.9)%、(194.5±26.5)μm、(3.9±0.37)/mm均有显著改变(P均<0.05)。较DEXA更早发现了这种变化,将其与骨生物力学结合,发现椎骨大应变与骨皮质厚度呈负相关(r=-0.6465)。结论 LSCM应用于骨形态计量具有准确、精度高等优点,而椎骨骨皮质的厚度的改变对绝经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川;廖二元;邓小戈;伍贤平;刘石平;彭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脊髓前角灰炎(acute poliomyelitis)后遗症,俗称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矫形治疗。由于年龄、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原因,迄今在边远的县市有相当数量的病人没有得到诊治。我院自1997年5月使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痉挛性足下垂、马蹄足内翻、足外翻、足弓畸型15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1997年5月至1999年3月的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患者共15例,符合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本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仔细询问病史,疫苗预防史、神经系统检查。15例经骨盆、肢体X光摄片、肌电图检查,4例经头颅CT检查,2例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根据病情,选择肌肉位点由专人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10 d、20 d、30 d、40 d、3个月、6个月、1年来院或电话随访,5例进行追踪录像。

    作者:邓宗光;陈密留;马德强;黄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对浓缩血小板保存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B波段紫外线(UVB) 照射对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 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并分别以 1.5、2、2.5 J/cm2 UVB进行照射后,于标准条件下保存5 d,间隔取样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IL-6,IL-8及TNFα含量。结果 对照组浓缩血小板在保存1、3、5 d后细胞因子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 1.5 J/cm2 UVB照射后保存3 d细胞因子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2 J/cm2、2.5 J/cm2 UVB照射后,保存5 d细胞因子含量与保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照射组中细胞因子含量在保存过程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剂量的UVB照射能抑制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升高,从而可以有效地预防浓缩血小板输注后的发热反应。

    作者:张献清;穆士杰;李琳琳;王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短波并药物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1 资 料 与 方 法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经常规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等治疗好转后形成局限包裹性积液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23岁。超声探查包裹内液性暗区大2.4 cm,小0.7 cm,平均1.2 cm。综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两组均继续抗结核治疗,采用2HRSZ/4HR方案。综合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超短波治疗。  应用国产落地式超短波治疗机,波长7.34 m,功率700 W,电极15 cm×21 cm×2,于积液部位胸部前后对置(侧胸壁者侧后对置),间隙2~4 cm,无热量,每天1次,20 min,14 d为1疗程。

    作者:车晓文;王伟;徐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社区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长期接受住院治疗,如果能在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可得到明显的恢复,我们将所观察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接受过短期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患者中选择40例,其诊断均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且经头部CT证实。出院时以偏瘫障碍为主。随机分为社区组和对照组。社区组20例,男11例,女9例;脑梗死15例,脑出血5例;左侧偏瘫11例,右侧偏瘫9例;平均年龄(56.8±8.1)岁,病程20~40 d。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脑梗死16例,脑出血4例;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10例,平均年龄(55.9±7.2)岁,病程18~41 d。

    作者:孙波;常俊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等速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的初步观察

    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它有传递负荷、保存动量和提供包括小腿在内的活动力匹配的功能。但它常会因创伤、炎症、关节制动及神经损伤等原因出现僵直、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膝关节屈伸运动受限、严重者伸位僵直、股四头肌纤维化、挛缩、弹性及活动度减小、髌骨活动度减少或丧失,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终生病残。  膝关节僵直的康复,主要在于预防,在膝关节创伤或手术后及早进行恰当的康复干预,能有效地防止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且创伤后开始康复的时间与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有关[1]。研究表明等速测试和训练在临床应用和肌肉功能研究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2]。

    作者:李泽兵;黄晓春;孙玉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电位治疗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是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上常用药物和对症治疗。我们应用高电位治疗神经性呕吐11例效果满意。  本组男4例,女7例,年龄25~60岁,住院病例3例,已不能进食6~9 d,经药物治疗无效;门诊病例8例,能进食,但呕吐,无原因不定时发生,病程15 d~2个月。采用日本产BIOS 9000高压电子治疗仪。患者脱鞋,除去身上金属物,仰卧或坐于木质绝缘沙发上,坐位时脚下垫绝缘垫,全身放松,臀下放一板状电极,输出电压为4000~6000 V,每次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经高电位治疗两个疗程,痊愈10例,能正常进食,无呕吐,占91%;好转1例,症状明显改善,呕吐次数减少,占9%,半年后追踪观察痊愈者无复发,好转者于3个月后复发。  体会 高电位治疗仪是一种把交流高压电能隔着一定的绝缘物向人体施加间接作用的治疗器,它的作用是电位负荷可以减轻副交感神经的紧张和调节植物神经的机能,并有镇静作用,向患者产生兴奋的神经系统施加作用,使其恢复正常机能。此方法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无痛苦,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信素英;郑玉娟;姚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磁场对小鼠一氧化氮生成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磁场对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生成及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置于同磁场(30 mT)不同曝磁时间(30 min、60 min、1 d、1周、1月),同时间(60 min)不同磁场(10 mT、20 mT、 30 mT)中,观察磁场对小鼠血清NO含量的影响及小鼠活动状态、存活数、体质量变化。结果 在30 mT磁场中曝磁60 min,NO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曝磁1 d,NO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曝磁1周、1月,NO含量则逐渐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及曝磁60 min、1 d、1周组。同时随着曝磁时间的延长,小鼠活动减少,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存活数减少。均曝磁60 min时,只有30 mT场强使NO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它场强时NO含量无明显变化。该实验条件下,使NO含量增加,又可适当抑制其生成的佳场强为30 mT,作用时间为60 min。结论 磁场对NO生成有双向调节作用:短时间曝磁,机体调节性NO生成增加,维持内环境稳定;长时间曝磁,NO生成过多,影响小鼠生长发育。

    作者:韩丽莎;马玉亭;王芳;韩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抗痉挛模式对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作用

    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肌痉挛,并且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痉挛的抑制和治疗在康复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方法很多,疗效不一。笔者着重探讨了抗痉挛模式对痉挛的抑制作用。1 资 料 与 方 法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1年10月至1997年3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120例,均经临床及CT确诊为首次发病。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除偏瘫外无明显骨骼、肌肉病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2。

    作者:李华;赵艳青;姚红华;杨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体外超声辅助巴曲酶和复方丹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体外超声辅助巴曲酶和复方丹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方法 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第1、2、3、4天分别静脉滴注巴曲酶10 U、10 U、5 U、5 U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共4次。同时复方丹参1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 d。超声组加用体外超声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10次。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 结果 超声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72%,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组治疗后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 结论 体外超声辅助巴曲酶和复方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脑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飞;谷德祥;曹中柱;李燕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苯肼对兔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生红细胞从产生到死亡过程(即衰老过程),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变化。方法 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而后诱发动物幼红细胞增多的非生理状态的红细胞衰老模型,连续62 d测量红细胞在低粘剪切流场中的小变形指数(DI)d和松弛过程中红细胞变形恢复半时间t0.5。结果 通过公式计算,得到不同时期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E)值小为(2.211±0.269)×10-6N/m,大为(8.862±0.541)×10-6N/m;表面粘度(Um)值小为(0.469±0.213)×10-8N*s/m,大为(1.867±0.134)×10-8N*s/m。 结论 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确实有明显增大。即衰老过程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作者:谢利德;姚伟娟;孙大公;喀蔚波;文宗曜;杨海杰;杨昌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迎接新世纪 再攀新台阶

    年年换岁年年贺,世纪更替几回逢。每逢新年我们都要一次一次地祝福。值此新世纪伊始之际,回首过去,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已有半百之年,我们的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走向成熟。在此世纪更迭之际,我们庆贺,我们祝福。  学会成立伊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科变革发展,人员交替更新。我们已经培养了一代新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出身于不同的专业,师从于不同的前辈,各有自己的专长,在各单位已经肩负起领导和骨干的责任。不久我们还要会聚一堂,开创我国物理医学与康复的新局面。希望新一代的同行们能够摒除门户之见、流派之争,团结协作,加速本学科的发展。

    作者:谭维溢;吴宗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抓紧社区康复人才培训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世纪之交,酝酿已久的城镇职工医保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相继启动,其总体目标是“使人民群众以较低廉的费用享受到较优质的医药服务,满足基本医疗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指出的,“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形成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1999年7月16日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0个部委局共同签发的《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强调社区卫生服务要做到“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由于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可以预见,“社区康复”将是新世纪伊始,我国康复医学园地中争春竞放的奇芭。

    作者:孙启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神经电刺激治疗对大鼠中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影响

    目的 建立大鼠意识障碍模型,研究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电解毁损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方法造成意识障碍的实验模型,然后采用脉冲电经皮肤分别行正中神经刺激(MNS)和“人中”穴刺激(RZAS),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脑电图(EEG)和意识状态的变化。结果 毁损大鼠中脑的被盖部后,大鼠行为、脑电变化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经神经电刺激后,意识障碍的大鼠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和EEG觉醒反应,MNS以对侧的EEG觉醒反应更明显,而RZAS则表现双侧的EEG觉醒反应,对同一只动物产生激醒作用,RZAS所需要的电压值较MNS为小。结论 毁损大鼠中脑的被盖部可以造成大鼠的意识障碍模型,MNS或RZAS对大鼠中脑损伤后昏迷具有促醒作用。MNS治疗时应刺激双侧的正中神经,RZAS较MNS存在优越性。

    作者:韩震;殷光中;周岱;王中;俞光弟;印其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强恒磁场对大鼠移植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研究表明,癌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癌细胞凋亡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本研究通过强恒磁场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观察,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观察强恒磁场对肿瘤杀伤的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SD大鼠80只,雄性,体质量(250±10) g,为封闭群动物。1.1.2 Walker-256癌细胞株 ,引自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1.1.3 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公司产品。

    作者:张卓立;李俊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治疗与康复

    胸椎黄韧带骨化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我们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胸椎黄韧带骨化16例,并就其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情况  男7例,女9例。年龄30~64岁,平均46岁。病程半年至5年,平均27个月。7例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外伤史,13例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1.2 临床表现  多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常见就诊原因为: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3例),下肢憋胀麻木(9例),腰背部束带感(3例),二便障碍(1例)。以腰背部外伤后截瘫就诊3例。神经系统主要体征为:下肢肌张力增高(11例),肌力减弱(13例),Babinski征阳性(8例),相应脊髓平面以下感觉减退(9例)。

    作者:郭韬;张惠民;郭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频超声增强阿霉素对卵巢癌细胞毒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未致明显急慢性损伤剂量的超声能否增强阿霉素对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分3组以克隆原细胞分析法分析各组细胞对阿霉素的反应性,仅以阿霉素处理组(对照组,ADM)、超声辐照前给药组(ADM+US)、超声辐照后给药组(US+ADM)。并以荧光分析法测定3组细胞细胞内药物聚积量。结果 ADM组、ADM+US组和US+ADM组IC50分别为0.0083 μg/ml、<0.001 μg/ml和0.0065 μg/ml,ADM+US组、US+ADM组克隆存活率均较ADM组低。与对照组比较,ADM+US组与US+ADM组克隆存活率降低(P<0.001),且ADM+US组克隆存活率明确低于US+ADM者。ADM+US组细胞内药物聚积量较ADM组高(P<0.01),US+ADM组细胞内药物聚积量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 低频超声可增强阿霉素对卵巢癌细胞细胞毒作用,这种增效主要是通过提高细胞内药物聚积量实现。

    作者:于廷和;蔡汉钟;伍烽;王智彪;江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流电刺激法制备动脉血栓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 为研究物理性血栓溶解疗法而评价直流电刺激制备动脉血栓模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0只均分为A、B、C 3组,分别以直流电刺激法、注入凝血酶法和损伤血管内膜法制备动脉血栓模型,3 h为实验终点。结果 直流电刺激法(A组)制备的动脉血栓模型成功率100%。其成功率,血栓质量及其对血管壁完整性的维护等均优于传统的注入凝血酶法(B组)或损伤血管内膜法(C组)。结论 推广使用直流电刺激制备血栓模型的方法,以增加进一步溶栓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作者:于富军;卫亚利;丁庆华;成继明;周群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病理性联带运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病理性联带运动的临床表现和产生机制。方法 通过瞬目反射临床和实验测试重现病理性联带运动,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和肌纤维的神经—肌结合部的变化。结果 32例病理性联带运动全部为失神经支配Ⅲ度和重度面神经麻痹。81%(28/32)病例和89%豚鼠瞬目反射测试在刺激侧同时记录到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反应波形。结论 病理性联带运动是重度面神经麻痹的标志,与神经再生过误有关。

    作者:任重;马秀岚;石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