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27例的临床观察

张美云;崔玉芹;李晓凤;王迎利;于焕欣

关键词:静脉,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转复, 窦性心律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过程中价值.方法: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27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其血压及Q-T间期,累计大剂量为600mg,1周后均复查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结果:27例均转复为窦性心律,复律时间10min至10h不等,平均3h.血压下降Q-T间期延长停用各1例.停药后血压恢复正常,Q-T间期无延长.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的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缩短了复律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成功率,总结观察要点及护理经验.方法:4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冠状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进一步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Stent)植入术,术前、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结果:4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手术成功率为95.8%,并发症发病率为6.7%,均无不良后果,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及冠状急性闭塞,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通过对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证明了正确的专科护理技术及方法,对确保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玉梅;朱秋霞;杨丽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关系,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60例60~84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的收缩期型高血压与舒张期型高血压的情况.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伴有的收缩期型高血压显著高于舒张期型高血压(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中以收缩期型高血压升高为主.本文进一步论证了老年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故应在临床上重视单纯收缩期型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王蒙琴;郭晓玲;张杰梅;周丽芹;张慧恩;裴汉军;侯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

    目的:分析肺栓塞时心电图的表现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通过4年来收治12例经肺CT、肺灌注通气扫描及彩超等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及回顾文献资料提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的变化及鉴别诊断.结果:轻型肺栓塞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出现SⅠ QⅢ TⅢ及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常是重型肺栓塞,致死率高.临床上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要密切与相关临床症状结合判断.结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有明显的变化,其很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玉琴;李晓凤;李珠明;王志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蒙古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析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89例患者的颈动脉,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收缩期大流速,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中2种以上疾病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和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为颈动脉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作者:乌兰图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18的变化及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PCI术前、术后IL-10、IL-18浓度的变化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的研究,探讨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机制,以及与IL-10、IL-18的相关性.方法:观察70例PCI患者术前及术后4h血清IL-10、IL-18变化.并随访术后1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比较术前、术后以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组与未发生组之间血清IL-10和IL-18变化的差异.结果:冠脉造影组术前术后的IL-10、IL-18的浓度均低于PTC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I后12h IL-18、IL-10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术后血清IL-18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1),IL-10升高的幅度则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结论:①PCI后存在炎性反应,IL-10、IL-18是反映PCI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②其变化程度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即IL-10可能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IL-18可能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③IL-10、IL-18变化的幅度可能作为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作者:赵瑞平;李猛;宋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剂量胺碘酮对维持心房扑动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对房扑电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房扑患者9例,给予电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维持,观察其疗效,监测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3、T4肝、肾功能,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小剂量胺碘酮能维持房扑电复律后窦性心律且无副作用.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能维持房扑电复律后窦性心律,并优于奎尼丁.

    作者:马虹;杨月仙;范旭怡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介入术后防止股动脉局部血肿的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送导管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供通畅情况.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是在冠造的基础上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目前,这两种介入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且多数为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及观察,可及时发现局部及伤口内部出血,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严重的不良后果.现将我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岳素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G)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G)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UAG与AMI组间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CRP与冠心病的并发症发生与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RP水平是反映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预示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标志.

    作者:钱毅东;李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药物治疗的体会

    主动脉血流通过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在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血肿扩大时,将主动脉壁中层剥离成为内、外两层,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约为5~10例.男女之比约为3:1,发病年龄大多数在40岁以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发展快,致死率高是其特点.本文论述2001~2004年5月12例患者的药物治疗体会.

    作者:刘海成;刘美凤;杨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心肌酶谱异常增高二例

    例1,男,40岁.因胸憋、气短6个月伴言语不清、双下肢无力入院.既往无甲状腺手术及相关药物、放射性治疗史.入院查体:血压145/95mmHg,表情正常,言语略不情,反应迟钝,甲状腺无肿大,心界不大,心率67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头颅CT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血生化检查示:甘油三酯2.35mmol/L,低密度脂蛋白4.01mmol/L,高密度脂蛋白0.65mmol/L,空腹血糖8.54mmol/L,另发现心肌酶谱异常增高,数值见附表,但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均未提示心肌梗塞,查T3、T4和TSH示甲状腺功能低下,数值见附表.以甲状腺素片20mg/d,每周增加20mg,渐增至60mg/d,两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谱也降到正常.

    作者:刘云;杨铁翼;邢建华;李珠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

    目的: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查阅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睡眠期紧随打鼾后发生的反复呼吸暂停、低通气及血氧降低为特征的疾病,多元回归证实OSAHS是冠心病(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近几年来学者们对OSAHS致CAD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疾病,而且为CAD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作者:刘喜;赵兴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ES-30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单抗双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结果:病理性Q波数目与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心脏事件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远期预后.

    作者:潘晓华;董茂盛;石运生;钟瑞亨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27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过程中价值.方法: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27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其血压及Q-T间期,累计大剂量为600mg,1周后均复查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结果:27例均转复为窦性心律,复律时间10min至10h不等,平均3h.血压下降Q-T间期延长停用各1例.停药后血压恢复正常,Q-T间期无延长.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的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缩短了复律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美云;崔玉芹;李晓凤;王迎利;于焕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分析

    目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报道对其进行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RFCA)的经验.方法:1 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0.1±10.7)岁,对全部患者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在标测到的逆行心房早激动部位进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为隐匿性左侧旁路,1例为隐匿性右后间隔旁路,4例为B型预激综合征.隐匿性左侧旁路中,左后间隔旁路3例,左前旁路5例,左后旁路3例.B型预激综合征中3例为右前游离壁旁路,1例为右后游离壁旁路.B型预激综合征右前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9点处.右后游离壁旁路影像学有效消融靶点为:左前斜位45°,右房室环7点处.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结论:RFCA术治疗AVRT有效、安全.

    作者:王瑞生;张浩;左云慧;万德中;魏渝娟;李仁善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老年组>40岁,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经两名副主任医以上医生阅冠脉造影片,直径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入院后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询问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是否有吸烟史.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为多,吸烟青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高血压、糖尿病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吸烟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及时认识及预防.

    作者:马宏;尤兆雄;王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浆Hs-CRP、cTnI与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住院的UA患者46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Hs-CRP、cTnI,观察各组冠心病(CHD)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组Hs-CRP、cTnI均高于SA组,差异有显著性,U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UA和SA组Hs-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s-CRP、cTnI增高者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属高危患者.

    作者:张利民;石运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心血管病变基本病理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称为糖尿病性心脏病.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等.

    作者:刘慧萍;张连枝;张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二例报告

    患者:张某某,男,65岁.1983年因胸憋,气短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诊治,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非梗阻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安装VVI永久起搏器治疗.1997年患脑血栓,目前左侧肢体轻瘫,近3~4年来常有双下肢浮肿.2002年5月出现右侧胸腔积液考虑心功能不全所致,服用双氢克尿噻及安体舒通,卡托普利等药物.2002年8月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更换VVI起搏器.2003年3月因胸憋,气短再次加重入院.

    作者:夏军;郭志坚;陈良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管腔内带膜支架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对7例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胸痛及心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7例病人支架置入均成功,胸痛缓解或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原发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①血管腔内带膜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②对于改善心功能有明显效果,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5.15升至53.90,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疗效满意,较之外科手术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

    作者:王文光;武志忠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心电图运动试验与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应用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加深与提高对冠心病无创检查的认识与理解.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综述.结果:运动试验与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尚佳.结论:运动试验与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诊断冠心病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维英;赵兴胜;奇小平;梁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