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丽芳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患儿共计200例,随机均分为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及不确定感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其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周旻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医护联合查房在消化内科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消化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医护各自查房模式,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医护联合查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医护联合查房模式,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作者:王娇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明确ICU护理管理的现状,采用五常法管理ICU的环境、药品、物品、仪器.医院从2014年开始应用五常法进行ICU临床护理管理,观察和比较应用前的2013年与应用后的2014年过期药品的种类、需重新消毒的物品的件数、环境整理每天所需时间、取仪器物品所需时间.结果:应用五常法前过期药品4种,需重新消毒的物品77件,每天环境整理花费(32.45±4.23) min、每天4人配合抢救1例危重患者时取仪器物品花费(80.45±2.46)s;应用后分别为0种和9件,时间为(14.32±2.31) min和(28.97±2.41)s(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应用五常法,可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实现抢救成功率的提升.
作者:黄淑娥;温正旺;郭黄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针对中医临床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缩短在校课程学习时间的问题,借助天津市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并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网络平台,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的状况,进行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得出经验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保证国家的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有序进行.
作者:陈广涛;苏菁;卢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急诊检验在急诊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是对急、重、危患者做出病因诊断、紧急治疗、抢救等必须的检验工作,急诊检验结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急诊检验管理中合理引入精益化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高检验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作者:汪淑芬;吴启旺;李兰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医英译可追溯到17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医英译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原则、标准、理论研究和目标均有不同.文章从可译性限度方面讨论中医英译中所面临的障碍,并从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关注程度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医英译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中所产生的变化,并总结了这些变化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作者:郭勖;屠金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给出相应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一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00例,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具体包括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和抗生素的给药方式及药物联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抗生素使用频率调查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使用的多,概率分别为44.50%和43.00%,且所有抗生素均为广谱抗生素,抗细菌药物居多;同时,抗生素的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比例分别为62.00%和54.00%;药物联用调查中,二联的数量多,比例为54.50%.结论:基层医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使用多为广谱抗生素,对疾病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加强基层内科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相关培训,规范抗生素合理应用.
作者:赵李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医院自2015年2月开始在内镜中心对医院感染实施规范化管理,各选取实施前后的420份标本进行检查,比较实施前后内镜中心标本检查的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规范化后,内镜中心医院检验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实施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全方位监测,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章萍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对护士参与药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在药品管理、用药医嘱执行、患者用药告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护士作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药事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结论:从参与意识、药学基础、工作流程、监管制度、质量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利用多学科合作,切实提高护理团队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袁美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西医结合教育以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为开端,经历了“中学西”“西学中”“院校教育”等阶段.随着逐步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亦发生了转变,从自发性的“中西汇通”到无奈的“中医科学化”,接着在“西医学习中医”中华丽转身,继而在“院校教育”中尝试探索新的学科、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综合性大学、西医院校尝试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逐步增多,更有学者将国外医学院校办学理论及课程核心设壹与国内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希望从中发现不足,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作者:杨婷;陈丽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门诊患者掌握合理煎药知识,减少患者因煎药方法不当导致有效物质成份不能煎出或者损失,降低临床疗效延误疾病治疗.方法:制作中药煎药多媒体宣教视频,在中药等候区循环播放,便于患者学习.结果:患者煎煮中药的正确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该宣教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大范围应用推广.
作者:方瑞华;马天红;戴建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现状,并探讨对应的干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神经内科工作的3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状实施对应干预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掌握评分为(58.7±2.0)分,医护人员康复护理态度评分为(73.1士3.4)分,康复护理现状评分为(58.5±3.1)分;影响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认知、康复护理态度、康复护理活动现状的影响因素为职称、年龄和工作年限等.结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康复护理比较积极,然而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康复护理活动较少,所以科室应强化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和健康知识宣教,从而提高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建立完善护理人才体系.
作者:武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工作体会.方法:医院于2015年1月起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院感染及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控专项活动,选取期间150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活动开展前150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控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6%,低于对照组的1.40%.观察组传染病暴发流行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物品消毒评分、基础工作评分、病原体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必要措施对医院感染及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防控效率与质量,对保证患者安全就诊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培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胸外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胸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8名和两年间均在胸外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11名为研究对象,依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是否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将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施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和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人员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人员各项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施行前(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施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作者:沈怡;陈建敏;赵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及成效.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转变护理观念、强化护理技能、创建病区文化、美化病区环境、转变工作模式、重视护理记录、丰富宣教方式、改变排班模式等,统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开展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开展前的91.40%提升到了98.90%,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串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结核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医院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成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达到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结核科患者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认知,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如平;张维;余丹;方丽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广元市中医院制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淘汰,大部分西药制剂逐步痿缩、消亡,中药制剂成了医院制剂的主打品种,其特点是从实践中产生,贴近临床,方便、实用、高效,而且都属市场无供应品种,是临床有效验方向新药过渡的桥梁,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其发展方向应注重规范化,科学化.解决好处方用药、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临床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体现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医院制剂健康发展.
作者:敬玉锡;蒲碧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按照随机方式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未实施交接流程预防性措施时的血透患者30例为研究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救治并实施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性措施后的血透患者32例为观察组.对两组血透病患在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给予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交接流程中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的血透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3.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培训与教育,可有效降低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概率,确保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彬娥;麻青芽;吴莉菲;章巧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目标管理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效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评分(HS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ROM、HSS及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目标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管理中效果显著,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建梅;林忠勤;董晓琤;陈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病房高峰期护士的职业压力情况,并给出干预建议,为提高义乌市中心医院病房高峰期的护理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义乌市中心医院160名护士病房高峰期职业压力进行调查.结果:病房高峰期护士感到中度到重度压力的比例高达88.1%,将各种压力源按照造成压力的程度进行排序,工作量及排班制度方面造成的压力大,其次是患者及家属方面,职称专业方面,人际交往和管理方面,病房软硬件设施方面.病房高峰期护士应对压力的方法中自我疏导、向他人求助及合理化建议占比高达82.4%,而自我逃避、臆想和自责仅占17.6%.结论:作者认为通过做好高峰期预测管理、弹性排班制度、加强护理的细节管理、注重高峰期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和探索跨部门人员调度的可能性等干预措施可有助于减轻病房高峰期护士的职业压力.
作者:虞文青;赵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