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及成效.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转变护理观念、强化护理技能、创建病区文化、美化病区环境、转变工作模式、重视护理记录、丰富宣教方式、改变排班模式等,统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开展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开展前的91.40%提升到了98.90%,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串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5例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绩效考核方法,比较实施绩效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工作氛围、福利待遇、专业认知、自我实现的工作满意度,统计皮肤损伤、渗液、面部划痕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医师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管理后,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实施绩效管理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实施绩效管理后患儿家属、医师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可提高工作人员、患儿家属、医师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作者:黄扬;李秋月;张建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近些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麻醉学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一些综合性医院,麻醉科室的发展和进步较缓慢,麻醉科是临床外科为重要的科室,也是一个医院发展的基础.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麻醉临床工作经历,就当前医院麻醉科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作者:黄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急诊检验在急诊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是对急、重、危患者做出病因诊断、紧急治疗、抢救等必须的检验工作,急诊检验结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急诊检验管理中合理引入精益化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高检验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作者:汪淑芬;吴启旺;李兰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在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康复病区成立临床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的成员由各个科室内的专业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成员采用护理查房方法,主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及质量跟踪督导,然后参与讨论,并且总结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的方案.结果:通过组织其他科室专业人员对康复病区个案进行临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恢复较快,并且能够对病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在一起进行护理查房过程中不断交流讨论,护理方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护理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将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组织在一起,增加了整个医疗团队的凝聚力.结论:在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过程中使用追踪方法学,一方面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而全面的护理,另一方面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在护理知识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作者:沈亚辉;魏红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完善流程管理对于降低妇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2016年3~9月收治患者22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9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9%(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完善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俏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从组织评价、硬件设施、信息化管理、制度流程、统计工作、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对照“浙江省病案统计专项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深度剖析,规范病案统计管理工作.
作者:王玺;章霞琴;陈春华;孟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骨科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管理对策,提高患者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医院2162例骨科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2例骨科出院患者中,有效随访1733例,电话随访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无人应答33例、电话号码错误54例、无效交流59例、拒绝回答31例、无电话252例,共反映了178项住院期间问题,其中房间设施78例、护理服务40例、医疗服务35例、收费19例、其他6例.结论:针对电话随访中反映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整改措施,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刘亚珍;边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流程在提高急诊抢救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室自2016年起在急诊抢救工作中成立急救小组,实施小组成员位置固定抢救.选取实施后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心肺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病情保证、护理及时性、操作设备、护理技能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石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骨科开展规范化疼痛管理干预的措施和成效.方法:将医院收治并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手段.采用数字分级评估法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及出院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增加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出院后患者疼痛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张玲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随着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医院根据《意见》的精神,实行“腾空间、调结构、提效益”的改革新政策,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利用腾出空间提高纯医疗服务收入;同时降低各项支出,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彬彬;吴奕;陈灵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信任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并填写护患关系信任度调查表和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两组患者在护患关系信任度中,观察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护患信任度和满意度.
作者:陶树平;金春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基层医院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DOC理论指导下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结果:在DOC理论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与护送人员交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基本生命支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致残率、ARDS、MOF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DOC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效率并改善预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项菲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疾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总结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85例老年性疾病患者病例资料,总结老年疾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老年疾病护理中常见问题包括心理异常、跌倒和坠床、压疮、烫伤和冻伤及口服和输液用药差错;针对常见问题采取护理管理后,患者心理异常、跌倒和坠床、压疮、烫伤和冻伤及口服和输液用药差错等护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及早发现老年疾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住院期间意外、差错和事故发生,不仅能确保老年患者住院安全,还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沈浩云;王科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评估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听力状况及随访管理措施,以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医院进行的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84例,对患儿的听力状况进行评估,观察记录8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初诊年龄、DPOAE和ABR结果、40Hz-AERP检测结果及声导抗图结果,对患儿进行管理,记录随访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8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中,患儿初诊年龄为2~8个月,接受复诊的患儿占比28.57%.DPOAE和ABR结果14.29%不一致,56例患儿做了40Hz-AERP检测,接受声导抗图检查20例.结论: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进行听力评估和随访管理,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干预管理措施,改变患儿听力状况,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模式进行医护工作,观察组根据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医护工作.对两组的异常结果反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检查预约等待时间、正确执行医嘱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异常结果反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检查预约等待时间、正确执行医嘱时间分别为(8.43±0.35) min、(14.23±2.84)d、(1.76±0.29)d、18.23±3.21) min,对照组分别为(5.23±0.46) min、(11.23±2.96)d、(0.99±0.32)d、(13.23±3.06)min,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9.21±6.03)分,观察组为(95.35±6.09)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增加医护的配合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乐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换位思考的护理方法在肿瘤放化疗科临床护理沟通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疗科于2015年1月起开始在临床护理沟通过程中实施换位思考的护理方法,比较换位思考护理方法实施前后1年肿瘤放化疗科患者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换位思考方法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P<0.05),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P<0.01).结论:换位思考护理方法,可以使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主动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而为患者更好地提供包括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护理服务,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洁琼;陈燕;谢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目标管理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效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评分(HSS)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ROM、HSS及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目标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管理中效果显著,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建梅;林忠勤;董晓琤;陈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有效防范手术感染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近5年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1例出现手术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40例无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慢性疾病、手术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感染组年龄大、合并慢性疾病率高、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颅内感染、呼吸道感染及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是主要的感染形式.经治疗与护理处理,神经外科手术感染控制率为100%.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感染与诸多因素有关,在临床当中,应针对患者可能出现得术后感染应全面加强对手术前后及术中的规范管理,严格操作,降低感染发生率,若出现感染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
作者:陈余思;时文晶;孔祥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8月舟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结果:通过对32例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在于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及泌尿道.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较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应加强护理管理,针对高危感染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以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榕;金洪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安全评估表在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入院编号进行排序后,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8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安全评估表对住院期间的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住院期间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各项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应用安全评估表可有效降低住院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明确ICU护理管理的现状,采用五常法管理ICU的环境、药品、物品、仪器.医院从2014年开始应用五常法进行ICU临床护理管理,观察和比较应用前的2013年与应用后的2014年过期药品的种类、需重新消毒的物品的件数、环境整理每天所需时间、取仪器物品所需时间.结果:应用五常法前过期药品4种,需重新消毒的物品77件,每天环境整理花费(32.45±4.23) min、每天4人配合抢救1例危重患者时取仪器物品花费(80.45±2.46)s;应用后分别为0种和9件,时间为(14.32±2.31) min和(28.97±2.41)s(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应用五常法,可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实现抢救成功率的提升.
作者:黄淑娥;温正旺;郭黄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放射科医生的防护与保健措施,减少放射科医生的辐射损伤.方法:分析目前放射科的安全管理现状,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护与保健措施,提高放射科安全管理质量.结果:针对目前放射科主要存在着科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与保健意识不足、科室布局安排不够合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健全等问题,医院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结论:提高放射科的安全管理质量,做好放射科医生的防护和保健措施,对减少放射科临床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大程度保护放射科临床医师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志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保护约束管理中开展流程管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保护性约束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流程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伤人、自残及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类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管理加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化医患关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苏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加强手术患者管理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普外手术的患者1042例.将发生切口感染者为感染组,将未发生感染者为未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发生感染58例,感染率5.57%.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18.97%,血液17.24%,下呼吸道15.52%.影响普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分别年龄≥60岁、合并营养不良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术后应用抗菌药物>7d、手术切口为Ⅱ~Ⅲ类、切口长度为3~10 cm.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手术切口Ⅱ~Ⅲ类、应用抗菌药物为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科医生应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综合处理,大程度地降低术后感染.
作者:沈连强;张庆;高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医院自2015年2月开始在内镜中心对医院感染实施规范化管理,各选取实施前后的420份标本进行检查,比较实施前后内镜中心标本检查的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规范化后,内镜中心医院检验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实施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全方位监测,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章萍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医护联合查房在消化内科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消化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医护各自查房模式,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医护联合查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医护联合查房模式,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作者:王娇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快测法与烘干法测定水分时的相关性.方法:两种方法对同一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的比较.结果:卤素快速水分测定法在温度为140℃,判别时间为40s时,其测得值与烘干法测得值为接近.结论: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在温度为140℃,判别时间为40s的条件下,可以代替烘干法进行水分的测定.
作者:王欢;廖芳;陈纬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疾病得到准确治疗的关键,在患者用药环节中,药师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由于药师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其对药品的鉴定能力相对于其他诊治医师较高,越来越多的药师开始参与到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作者就目前临床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回顾性分析,对药师在合理用药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罗永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门诊患者掌握合理煎药知识,减少患者因煎药方法不当导致有效物质成份不能煎出或者损失,降低临床疗效延误疾病治疗.方法:制作中药煎药多媒体宣教视频,在中药等候区循环播放,便于患者学习.结果:患者煎煮中药的正确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该宣教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大范围应用推广.
作者:方瑞华;马天红;戴建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建立煎药机加液量数学模型,浸药桶的改进,以利于采用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时能准确计算加液量,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通过微信扫描发送每一操作步骤,增加透明度,加强患者认可度.方法:测定桐乡市中医医院在库中药饮片的吸水率;测量电煎药机的水分蒸发量、管道水量;结合上述参数结果建立电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的加液量数学模型,计算每位患者的加水量,并把结果提供给煎药人员准确加水,通过微信扫描把每一步骤及加水量传给患者.结果:根据建立的加液量数学模型计算加水量,能完全煎出药液,保证质量,患者通过微信获知的每一煎药操作步骤信息满意率提高.结论:将加液量模型用于中药煎药机煎煮中药时可提高煎药加液准确性,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通过微信煎药的透明度增加,患者认可度提高.
作者:金利家;邹萍;梅伟强;王金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抗生素的使用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医院各科室在对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抗生素,抗生素可有效治疗患者疾病.但在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多,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会给患者疾病治疗带来不良后果.因此,需要一个特殊的监管部门,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处理.作者就药剂科在规范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作用进行了有效探讨,以期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陈冬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饮片在炮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改善对策.方法:将未经炮制的蟾蜍与炮制过的蟾蜍制成溶液,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样品溶液中的有毒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黑龙江、河北、青海、云南等四个地区的两组样品溶液中均检测到脂蟾毒配基、蟾蜍灵、华蟾毒它灵、华蟾毒配基等有毒成分;且经过炮制的蟾蜍饮片与未经炮制的蟾蜍药材中所含的有毒成分非常接近,说明炮制过程并没有起到降低有毒成分的作用.结论:我国有毒中药饮片炮制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炮制设备落后、炮制过程不严谨、缺乏统一的炮制标准、环境卫生问题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改善有毒中药饮片的炮制设备、提高炮制队伍的专业水平、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等方面来进行改进.
作者:陈瀚宇;盛红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线手持设备在中药煎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由于中药饮片质量、中药调剂、浸泡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药人员素质、煎药操作流程等因素均会给煎药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浙江省中药饮片代煎服务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采用无线手持设备对接方、审方、调剂、复核、浸泡、煎煮、包装、送货等流程进行有效管控,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跟踪.结果:无线手持设备在配方煎药整个过程中的应用,加强了煎药全过程的管理,有效提高煎药质量,提高患者对煎药质量的满意度.结论:无线手持设备适合在中药煎药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方坤;章龙;岳显可;葛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广元市中医院制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淘汰,大部分西药制剂逐步痿缩、消亡,中药制剂成了医院制剂的主打品种,其特点是从实践中产生,贴近临床,方便、实用、高效,而且都属市场无供应品种,是临床有效验方向新药过渡的桥梁,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其发展方向应注重规范化,科学化.解决好处方用药、剂型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临床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体现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医院制剂健康发展.
作者:敬玉锡;蒲碧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对护士参与药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在药品管理、用药医嘱执行、患者用药告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护士作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药事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结论:从参与意识、药学基础、工作流程、监管制度、质量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利用多学科合作,切实提高护理团队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袁美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作者对所在地区基层医院中药房药品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现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以期提高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服务.
作者:王海萍;万晓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索中医话语跨文化演变现象,揭示话语转型的性质和程度.方法:从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两个方面对中医话语跨文化演变现象进行考察.结果:中医话语体系正经历着现代化的过程.结论:中医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现代化必须通过中医原有优势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
作者:谢苑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西医结合教育以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为开端,经历了“中学西”“西学中”“院校教育”等阶段.随着逐步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亦发生了转变,从自发性的“中西汇通”到无奈的“中医科学化”,接着在“西医学习中医”中华丽转身,继而在“院校教育”中尝试探索新的学科、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综合性大学、西医院校尝试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逐步增多,更有学者将国外医学院校办学理论及课程核心设壹与国内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希望从中发现不足,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作者:杨婷;陈丽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药师应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在慢病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使慢病管理工作更完善,慢病患者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角色分析,提出药师在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中注重的问题.结果与结论:药师参与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但任重而道远.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医药作为具有原创优势科技资源,其创新活动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医药科研档案作为整个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对创新活动意义重大,但目前质量却参差不齐.作者结合多年科研经历和调查研究,从科研归档切入,分析归档主体、归档范围和质量控制对档案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加强依法治档、做好顶层设计、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考核机制等建议,为中医药科研管理者提供参考.
作者:王纪兴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优势病种诊疗、协作、研究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方法:通过梳理优化阳痿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文本,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将一系列特殊专科病历信息及中西医临床症状/证候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录入平台,决策模型库将其量化后系统会自动提呈一系列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初步建成阳痿病协作诊疗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整套效率、规范的临床信息化管理方案.结论:建设完成的平台推动了优势病种的协作、诊疗、研究管理,有利于阳痿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并为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良好工具.
作者:张高岳;黄晓军;王文志;赵剑锋;陈刚;吕伯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要求,探讨研究设计、研究实施和数据分析的质量要求,提出软件设计需求.结果:根据减少数据流转的原则,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研究实施的数据管理和研究数据的分析评价三个阶段均设计了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技术实现方法,并整合成一个软件系统.结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多阶段一体化管理系统满足临床研究科学性实现需要,满足数据科学管理和提高质量效率需要,满足数据分析便捷性需要.
作者:季聪华;曹毅;黄思佳;周鹏蕾;刘姗;张颖;李秋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健康中国”带动健康服务产业,健康服务产业辐射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亟待中药从业人员从“治未病”的思想提升其健康服务能力.文章从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出发,遵循相关性、比较性、理论性和全面性原则,初步确定了中药从业人员健康服务能力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知识、技能、素质,以及9个二级指标——中医药基础知识、中药保健营养知识、慢性病防治与养生知识、患者心理学知识、信息管理技能、医药服务技能、中医体质辨识技能、健康教育与促进技能、医药职业道德.
作者:张平;彭攸灵;周红玲;蒋建平;彭丽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肾内科开展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的措施和成效.方法:设计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制度,具体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肾内科专科知识、开展肾内科专科知识讲座、实行导师制带教、进行新护士阶段工作总结、设立专科知识讨论平台等,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比较实施系统化培训前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并由新护士和导师对培训方案进行满意度打分.结果:实施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新护士和导师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以往培训模式(P<0.05).结论:肾内科开展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新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程度,获得了新护士和导师的一致认可.
作者:董晓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病房高峰期护士的职业压力情况,并给出干预建议,为提高义乌市中心医院病房高峰期的护理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义乌市中心医院160名护士病房高峰期职业压力进行调查.结果:病房高峰期护士感到中度到重度压力的比例高达88.1%,将各种压力源按照造成压力的程度进行排序,工作量及排班制度方面造成的压力大,其次是患者及家属方面,职称专业方面,人际交往和管理方面,病房软硬件设施方面.病房高峰期护士应对压力的方法中自我疏导、向他人求助及合理化建议占比高达82.4%,而自我逃避、臆想和自责仅占17.6%.结论:作者认为通过做好高峰期预测管理、弹性排班制度、加强护理的细节管理、注重高峰期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和探索跨部门人员调度的可能性等干预措施可有助于减轻病房高峰期护士的职业压力.
作者:虞文青;赵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往往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量较大,长期超负荷的护理工作会使护士产生负面情绪,而外科患者多数经手术治疗后需卧床恢复,经济负担与身体负担的双重压力下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再加上外科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极可能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一旦发生护患纠纷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导致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医院信誉,所以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是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文章为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供更多的有效帮助,就可能引起护患纠纷的几点风险因素及相应改进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文章重点介绍了绍兴市人民医院在实施医德考评中,为了使医德考评工作客观化、数学化、公正化,在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实施、结果的应用中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作者:沈少卿;寿清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现状,并探讨对应的干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神经内科工作的3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状实施对应干预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掌握评分为(58.7±2.0)分,医护人员康复护理态度评分为(73.1士3.4)分,康复护理现状评分为(58.5±3.1)分;影响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认知、康复护理态度、康复护理活动现状的影响因素为职称、年龄和工作年限等.结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康复护理比较积极,然而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康复护理活动较少,所以科室应强化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和健康知识宣教,从而提高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建立完善护理人才体系.
作者:武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新时期放射技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进行探讨.方法:对遂昌县人民医院放射技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将培训前后患者的医学影像清晰度和患者对放射技师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放射技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以后医学影像的清晰度显著提高,患者的不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时期的放射技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热情,在这些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
作者:雷健;包迎伟;苏卫年;雷王军;严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泌尿外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级泌尿外科护生90名为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并同时选取2015级泌尿外科护生90名为对照组.出科时完成考核评估,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应急处理能力、沟通交流和保健指导能力五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95.45±4.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出科考核组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应急处理能力、沟通交流及保健指导能力五方面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用于泌尿外科护生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使护生更好地适应泌尿科护理.
作者:周丽珍;张伟丽;李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针对中医临床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缩短在校课程学习时间的问题,借助天津市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并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网络平台,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的状况,进行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得出经验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保证国家的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有序进行.
作者:陈广涛;苏菁;卢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医英译可追溯到17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医英译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原则、标准、理论研究和目标均有不同.文章从可译性限度方面讨论中医英译中所面临的障碍,并从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关注程度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医英译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中所产生的变化,并总结了这些变化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作者:郭勖;屠金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分析中医专业学生的学业情绪及学生对学业辅导的需求.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一至三年级在校中医学本科生58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于学业辅导选择“比较需要”及“非常需要”的占59.21%;遇到学业困难时先想到的是“自己钻研”和“询问同学”的占80.21%;学生希望课程教师和专业教授开展学业辅导;更多地希望得到专业培养及规划、培训及升学交流、课程答疑、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学生在学业情绪上整体呈现出高唤醒状态,对学业辅导需求越强烈的学生表现出积极高唤醒情绪状态,反之亦然(P<0.01).结论: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业辅导需求,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给予学业科学规划及专业辅导,积极开展赋予专业发展特色的学业辅导工作.
作者:李玮;高笛;张靖;杜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当今的院校教育在《金匮要略》教学与临床实践方面存在着不足.妇人病篇开创了中医妇科学的先河,文章以《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为例,基于传承中医经典中的隐性知识,探讨院校教育与传统师徒传承教育结合的模式.
作者:王东军;崔钟寅;柴可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文章结合中药技能大赛,对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在调剂的各环节融入比赛的形式、评分要素和赛项规则,再配以任务驱动、角色扮演、课堂翻转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赛促教的教学改革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黎黎;郭彩娥;林璞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给出相应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一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00例,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具体包括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和抗生素的给药方式及药物联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抗生素使用频率调查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使用的多,概率分别为44.50%和43.00%,且所有抗生素均为广谱抗生素,抗细菌药物居多;同时,抗生素的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比例分别为62.00%和54.00%;药物联用调查中,二联的数量多,比例为54.50%.结论:基层医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使用多为广谱抗生素,对疾病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加强基层内科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相关培训,规范抗生素合理应用.
作者:赵李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单区域中心152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纳入符合条件的152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SPB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存在SPB腹膜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在SPB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过重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单区域中心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负担得分范围为(36.78±6.14)分,88例存在SPB,处于中重度水平,得出尿毒症患者SPB评分与经济问题、家庭支持系统缺乏、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脱离社会群体等呈正相关.对于88例存在SPB腹膜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过重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PB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专科护士系统了解腹膜透析患者SPB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SPB.
作者:江碧艳;朱虹;孙晓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承受的工作压力及离职倾向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对杭州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共105名3年内低年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均值(1.53±0.94)分,处于轻度压力水平;离职倾向总均分为(2.45±0.74)分,处于较高水平;护士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进而有效降低其离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孙雪平;胡敏;李国芬;范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降低普外科术后的感染风险.方法:从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0例为研究对象,对术后感染、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明确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术后感染预防措施.结果:8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34例,感染率4.15%.其中,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及类型、住院天数和抗生素滥用是普外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身体素质、治疗相关情况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术后感染预防意识,严格消毒,合理用药,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明雷;王兴海;任唯杰;李宝龙;周正;赵凯;黄素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于医院产科的孕产妇中选取130例作为观察组,该组孕产妇在常规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加入追踪管理法.另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于医院产科的孕产妇中选取13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开展追踪管理法,仅以传统监督方式进行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对两组产妇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以产妇为中心的追踪管理法,能够有效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提高孕产妇对医护工作的认可度.
作者:项轶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手术清点记录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10~12月手术清点记录缺陷例数作为对照组,2015年1~3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的手术清点缺陷例数作为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手术清点记录缺陷改善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手术清点记录缺陷中眉栏不完整由0.48%下降到0.16%、标本填写错误由0.30%下降到0.04%、数目前后不符由0.78%下降到0.19%、数字漏填由0.91%下降到0.28%、签字不规范由0.95%下降到0.28%,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效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明显降低手术清点记录缺陷发生率.
作者:冯丽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以JCI评审标准为基础的检验科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1~2016年期间,检验科JCI标准实施前的2011~2013年与JCI标准实施后的2014~2016年检验样品,比较和分析其差错率及满意度.结果:与JCI标准实施前相比,JCI标准实施后检验结果差错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应用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能够提升检验科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检验科的信任度.
作者:杨燕娜;林奇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胸外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胸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8名和两年间均在胸外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11名为研究对象,依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是否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将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施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和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人员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后护理人员各项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施行前(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施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作者:沈怡;陈建敏;赵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 6年7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医院感染患者的年龄看出,大于60岁的年龄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中,感染例数较多的依次是脑血管疾病、严重损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基础疾病患者,年龄越大,接受的侵入性操作治疗越多,越容易引发医院感染,需要从加强护理管理、规范完善侵入性操作流程、落实预防工作等方面着手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邱智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可以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重视,需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在医疗服务中也更加重要,因此共情是一种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纽带,文章简述了共情和共情服务的内容,以及共情服务与医院护理质量的关系.
作者:唐红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医院产科11205例住院产妇中111例院内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分娩方式、季节、妊娠合并症、年龄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与夏秋季分娩相比,冬春季分娩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与无妊娠合并症相比,存在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高(P<0.05);与未满35岁产妇相比,年龄超过35岁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环境、抗菌素的应用、个体因素等多方面有关,应加强医务人员防感染管理,提高防感染意识,应合理规范抗生素应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作者:盛明燕;张柳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JCI标准下的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措施.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医院口腔科门诊实施JCI标准管理,结合口腔科门诊工作的特殊性,在JCI标准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内容包括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工作计划、规范制度操作、加强感控培训、实施特征管理等,以2014年全年工作成效为对照,比较实施JCI标准管理前后的工作成效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口腔科门诊在感控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和手卫生依从率上均有提高,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口腔科门诊的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管理、消毒灭菌管理、废弃物管理、医护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JCI标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效果.
作者:项丽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手术室的160例患者,根据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实施前后,将其分为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应激情况、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及格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沟通技巧、服务态度、病区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应激,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改善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雅琴;冯艳萍;沈静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按照随机方式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未实施交接流程预防性措施时的血透患者30例为研究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救治并实施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性措施后的血透患者32例为观察组.对两组血透病患在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给予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交接流程中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的血透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3.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培训与教育,可有效降低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概率,确保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彬娥;麻青芽;吴莉菲;章巧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安全隐患,并总结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根据工作经验分析归纳绍兴市中心医院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再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产科病房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分为两类,一类是护理人员问题,一类是孕产妇及家属问题,采取的防范对策有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工作责任心;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它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论:针对产科病房护理管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避免母婴创伤,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兰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加强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管理的效果,提高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4年11月开始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加强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安全管理,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的老年内科口服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的老年内科口服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口服药安全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患者口服药进行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用药护理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用药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提升老年内科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对用药护理的满意率,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作者:姚建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结核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医院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成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达到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结核科患者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认知,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如平;张维;余丹;方丽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患儿共计200例,随机均分为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及不确定感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其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周旻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进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常规临床检查、手术注意事项、疼痛评估与管理、饮食与营养、早期活动与锻炼等各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结论:改进外科病房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住院患者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寻找合理的临床宣教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选医院住院患者16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住院患者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状况需求差异显著(P<0.05);不同科室患者对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分别教育,以提高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王超;王信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特色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方法:选取848例急诊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在开展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制定恰当的措施,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且患者对护理知识需求明显减少.结论:特色健康教育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急诊科医疗工作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金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的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以医院胸外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样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极大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小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在药房退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的处理方案.方法:医院在2015年6~12月门诊药房总共退药处方982例,根据掌握的数据详细信息,调查退药的具体原因,对出现的问题、风险进行调查整理,从而于2016年1~6月进行实施.结果:通过对2016年1~6月的退药事件进行分析,并与2015年6~12月退药事件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其退药的具体原因.其原因主要有:服用或注射药物有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价格相对较高、该药物不在报销药物行列当中、患者家中已有此类药物、主治医师开错药等五大类.结论:部分退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还有大部分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为了避免发生退药风险,就要制定规范的退药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在退药过程中保障双方权益.
作者:曾利红;方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综合病房老年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综合病房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在老年综合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控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林燕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工作体会.方法:医院于2015年1月起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院感染及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控专项活动,选取期间150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活动开展前150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控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6%,低于对照组的1.40%.观察组传染病暴发流行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物品消毒评分、基础工作评分、病原体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必要措施对医院感染及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防控效率与质量,对保证患者安全就诊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培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医院感染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减少医院感染,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呼吸内科2015~2016年38例住院患者,所选患者均发生医院感染,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果:38例感染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呼吸道功能下降、真菌感染、侵人性操作,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促进患者安全就诊.
作者:陈敬社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