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娜;林奇龙
目的:探究JCI标准下的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措施.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医院口腔科门诊实施JCI标准管理,结合口腔科门诊工作的特殊性,在JCI标准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内容包括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工作计划、规范制度操作、加强感控培训、实施特征管理等,以2014年全年工作成效为对照,比较实施JCI标准管理前后的工作成效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口腔科门诊在感控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和手卫生依从率上均有提高,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口腔科门诊的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管理、消毒灭菌管理、废弃物管理、医护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JCI标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效果.
作者:项丽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门诊患者掌握合理煎药知识,减少患者因煎药方法不当导致有效物质成份不能煎出或者损失,降低临床疗效延误疾病治疗.方法:制作中药煎药多媒体宣教视频,在中药等候区循环播放,便于患者学习.结果:患者煎煮中药的正确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该宣教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大范围应用推广.
作者:方瑞华;马天红;戴建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完善流程管理对于降低妇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2016年3~9月收治患者22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9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9%(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完善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俏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追踪管理法在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于医院产科的孕产妇中选取130例作为观察组,该组孕产妇在常规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加入追踪管理法.另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于医院产科的孕产妇中选取13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开展追踪管理法,仅以传统监督方式进行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对两组产妇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以产妇为中心的追踪管理法,能够有效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提高孕产妇对医护工作的认可度.
作者:项轶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 6年7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医院感染患者的年龄看出,大于60岁的年龄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中,感染例数较多的依次是脑血管疾病、严重损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基础疾病患者,年龄越大,接受的侵入性操作治疗越多,越容易引发医院感染,需要从加强护理管理、规范完善侵入性操作流程、落实预防工作等方面着手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邱智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保护约束管理中开展流程管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保护性约束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流程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伤人、自残及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类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管理加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化医患关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苏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要求,探讨研究设计、研究实施和数据分析的质量要求,提出软件设计需求.结果:根据减少数据流转的原则,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研究实施的数据管理和研究数据的分析评价三个阶段均设计了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技术实现方法,并整合成一个软件系统.结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多阶段一体化管理系统满足临床研究科学性实现需要,满足数据科学管理和提高质量效率需要,满足数据分析便捷性需要.
作者:季聪华;曹毅;黄思佳;周鹏蕾;刘姗;张颖;李秋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以JCI评审标准为基础的检验科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1~2016年期间,检验科JCI标准实施前的2011~2013年与JCI标准实施后的2014~2016年检验样品,比较和分析其差错率及满意度.结果:与JCI标准实施前相比,JCI标准实施后检验结果差错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应用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能够提升检验科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检验科的信任度.
作者:杨燕娜;林奇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在药房退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的处理方案.方法:医院在2015年6~12月门诊药房总共退药处方982例,根据掌握的数据详细信息,调查退药的具体原因,对出现的问题、风险进行调查整理,从而于2016年1~6月进行实施.结果:通过对2016年1~6月的退药事件进行分析,并与2015年6~12月退药事件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其退药的具体原因.其原因主要有:服用或注射药物有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价格相对较高、该药物不在报销药物行列当中、患者家中已有此类药物、主治医师开错药等五大类.结论:部分退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还有大部分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为了避免发生退药风险,就要制定规范的退药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在退药过程中保障双方权益.
作者:曾利红;方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医院自2015年2月开始在内镜中心对医院感染实施规范化管理,各选取实施前后的420份标本进行检查,比较实施前后内镜中心标本检查的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规范化后,内镜中心医院检验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实施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全方位监测,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章萍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按照随机方式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未实施交接流程预防性措施时的血透患者30例为研究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救治并实施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性措施后的血透患者32例为观察组.对两组血透病患在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给予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交接流程中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的血透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3.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培训与教育,可有效降低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概率,确保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彬娥;麻青芽;吴莉菲;章巧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从组织评价、硬件设施、信息化管理、制度流程、统计工作、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对照“浙江省病案统计专项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深度剖析,规范病案统计管理工作.
作者:王玺;章霞琴;陈春华;孟筠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医院感染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减少医院感染,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呼吸内科2015~2016年38例住院患者,所选患者均发生医院感染,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果:38例感染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呼吸道功能下降、真菌感染、侵人性操作,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促进患者安全就诊.
作者:陈敬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安全评估表在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入院编号进行排序后,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8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安全评估表对住院期间的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住院期间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各项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应用安全评估表可有效降低住院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医院产科11205例住院产妇中111例院内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分娩方式、季节、妊娠合并症、年龄对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与夏秋季分娩相比,冬春季分娩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与无妊娠合并症相比,存在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增高(P<0.05);与未满35岁产妇相比,年龄超过35岁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环境、抗菌素的应用、个体因素等多方面有关,应加强医务人员防感染管理,提高防感染意识,应合理规范抗生素应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作者:盛明燕;张柳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对护士参与药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在药品管理、用药医嘱执行、患者用药告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护士作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药事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结论:从参与意识、药学基础、工作流程、监管制度、质量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利用多学科合作,切实提高护理团队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袁美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给出相应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一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00例,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具体包括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和抗生素的给药方式及药物联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抗生素使用频率调查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使用的多,概率分别为44.50%和43.00%,且所有抗生素均为广谱抗生素,抗细菌药物居多;同时,抗生素的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比例分别为62.00%和54.00%;药物联用调查中,二联的数量多,比例为54.50%.结论:基层医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使用多为广谱抗生素,对疾病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加强基层内科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相关培训,规范抗生素合理应用.
作者:赵李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明确ICU护理管理的现状,采用五常法管理ICU的环境、药品、物品、仪器.医院从2014年开始应用五常法进行ICU临床护理管理,观察和比较应用前的2013年与应用后的2014年过期药品的种类、需重新消毒的物品的件数、环境整理每天所需时间、取仪器物品所需时间.结果:应用五常法前过期药品4种,需重新消毒的物品77件,每天环境整理花费(32.45±4.23) min、每天4人配合抢救1例危重患者时取仪器物品花费(80.45±2.46)s;应用后分别为0种和9件,时间为(14.32±2.31) min和(28.97±2.41)s(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应用五常法,可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实现抢救成功率的提升.
作者:黄淑娥;温正旺;郭黄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针对中医临床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缩短在校课程学习时间的问题,借助天津市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并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网络平台,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的状况,进行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得出经验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保证国家的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有序进行.
作者:陈广涛;苏菁;卢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往往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量较大,长期超负荷的护理工作会使护士产生负面情绪,而外科患者多数经手术治疗后需卧床恢复,经济负担与身体负担的双重压力下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再加上外科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极可能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一旦发生护患纠纷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导致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医院信誉,所以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是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文章为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供更多的有效帮助,就可能引起护患纠纷的几点风险因素及相应改进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