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与成效

张彬娥;麻青芽;吴莉菲;章巧庆

关键词:血透患, 交接流程,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按照随机方式选取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未实施交接流程预防性措施时的血透患者30例为研究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救治并实施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性措施后的血透患者32例为观察组.对两组血透病患在交接流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给予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交接流程中实行预防干预措施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的血透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3.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对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培训与教育,可有效降低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概率,确保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术后感染高危因素调查与预防管理

    目的:对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降低普外科术后的感染风险.方法:从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0例为研究对象,对术后感染、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明确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术后感染预防措施.结果:8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34例,感染率4.15%.其中,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及类型、住院天数和抗生素滥用是普外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身体素质、治疗相关情况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术后感染预防意识,严格消毒,合理用药,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明雷;王兴海;任唯杰;李宝龙;周正;赵凯;黄素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近年来中医英译理论侧重点的转移

    中医英译可追溯到17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医英译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原则、标准、理论研究和目标均有不同.文章从可译性限度方面讨论中医英译中所面临的障碍,并从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关注程度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医英译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中所产生的变化,并总结了这些变化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作者:郭勖;屠金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 6年7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医院感染患者的年龄看出,大于60岁的年龄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患者的基础疾病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中,感染例数较多的依次是脑血管疾病、严重损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的基础疾病患者,年龄越大,接受的侵入性操作治疗越多,越容易引发医院感染,需要从加强护理管理、规范完善侵入性操作流程、落实预防工作等方面着手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邱智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普外科术后感染高危因素调查与预防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加强手术患者管理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普外手术的患者1042例.将发生切口感染者为感染组,将未发生感染者为未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发生感染58例,感染率5.57%.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18.97%,血液17.24%,下呼吸道15.52%.影响普外科术后感染的因素分别年龄≥60岁、合并营养不良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术后应用抗菌药物>7d、手术切口为Ⅱ~Ⅲ类、切口长度为3~10 cm.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合并侵入性操作、手术切口Ⅱ~Ⅲ类、应用抗菌药物为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科医生应结合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综合处理,大程度地降低术后感染.

    作者:沈连强;张庆;高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剂科在规范医院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医院各科室在对患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到抗生素,抗生素可有效治疗患者疾病.但在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多,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会给患者疾病治疗带来不良后果.因此,需要一个特殊的监管部门,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处理.作者就药剂科在规范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作用进行了有效探讨,以期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陈冬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究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及成效.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转变护理观念、强化护理技能、创建病区文化、美化病区环境、转变工作模式、重视护理记录、丰富宣教方式、改变排班模式等,统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开展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开展前的91.40%提升到了98.90%,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串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骨科患者护患信任度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信任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并填写护患关系信任度调查表和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两组患者在护患关系信任度中,观察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护患信任度和满意度.

    作者:陶树平;金春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现状与干预建议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现状,并探讨对应的干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神经内科工作的3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状实施对应干预措施.结果: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掌握评分为(58.7±2.0)分,医护人员康复护理态度评分为(73.1士3.4)分,康复护理现状评分为(58.5±3.1)分;影响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认知、康复护理态度、康复护理活动现状的影响因素为职称、年龄和工作年限等.结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康复护理比较积极,然而对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康复护理活动较少,所以科室应强化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和健康知识宣教,从而提高神经内科医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建立完善护理人才体系.

    作者:武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新时期放射技师提升综合素质探讨

    目的:对新时期放射技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进行探讨.方法:对遂昌县人民医院放射技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将培训前后患者的医学影像清晰度和患者对放射技师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放射技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以后医学影像的清晰度显著提高,患者的不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新时期的放射技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热情,在这些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

    作者:雷健;包迎伟;苏卫年;雷王军;严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患儿共计200例,随机均分为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及不确定感明显高于观察组,而其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周旻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肾内科开展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究肾内科开展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的措施和成效.方法:设计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制度,具体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肾内科专科知识、开展肾内科专科知识讲座、实行导师制带教、进行新护士阶段工作总结、设立专科知识讨论平台等,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比较实施系统化培训前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并由新护士和导师对培训方案进行满意度打分.结果:实施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新护士和导师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以往培训模式(P<0.05).结论:肾内科开展新护士专科知识系统化培训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新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程度,获得了新护士和导师的一致认可.

    作者:董晓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追踪方法学在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在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康复病区成立临床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的成员由各个科室内的专业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成员采用护理查房方法,主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及质量跟踪督导,然后参与讨论,并且总结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的方案.结果:通过组织其他科室专业人员对康复病区个案进行临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恢复较快,并且能够对病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在一起进行护理查房过程中不断交流讨论,护理方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护理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将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组织在一起,增加了整个医疗团队的凝聚力.结论:在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过程中使用追踪方法学,一方面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而全面的护理,另一方面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在护理知识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作者:沈亚辉;魏红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优势病种阳痿病协作诊疗研究平台建设探讨

    目的:探讨优势病种诊疗、协作、研究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方法:通过梳理优化阳痿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文本,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将一系列特殊专科病历信息及中西医临床症状/证候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录入平台,决策模型库将其量化后系统会自动提呈一系列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初步建成阳痿病协作诊疗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整套效率、规范的临床信息化管理方案.结论:建设完成的平台推动了优势病种的协作、诊疗、研究管理,有利于阳痿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并为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良好工具.

    作者:张高岳;黄晓军;王文志;赵剑锋;陈刚;吕伯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与离职倾向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承受的工作压力及离职倾向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对杭州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共105名3年内低年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均值(1.53±0.94)分,处于轻度压力水平;离职倾向总均分为(2.45±0.74)分,处于较高水平;护士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进而有效降低其离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孙雪平;胡敏;李国芬;范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翻转课堂在泌尿外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泌尿外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级泌尿外科护生90名为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并同时选取2015级泌尿外科护生90名为对照组.出科时完成考核评估,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应急处理能力、沟通交流和保健指导能力五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95.45±4.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出科考核组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应急处理能力、沟通交流及保健指导能力五方面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用于泌尿外科护生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使护生更好地适应泌尿科护理.

    作者:周丽珍;张伟丽;李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住院患者输血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宣教

    目的:探究住院患者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寻找合理的临床宣教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选医院住院患者16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住院患者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状况需求差异显著(P<0.05);不同科室患者对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分别教育,以提高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作者:王超;王信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媒体宣教在中药合理煎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为了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门诊患者掌握合理煎药知识,减少患者因煎药方法不当导致有效物质成份不能煎出或者损失,降低临床疗效延误疾病治疗.方法:制作中药煎药多媒体宣教视频,在中药等候区循环播放,便于患者学习.结果:患者煎煮中药的正确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该宣教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大范围应用推广.

    作者:方瑞华;马天红;戴建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中药房的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作者对所在地区基层医院中药房药品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现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以期提高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服务.

    作者:王海萍;万晓青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院实行“腾空间、调结构、提效益”的实践探讨

    随着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医院根据《意见》的精神,实行“腾空间、调结构、提效益”的改革新政策,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利用腾出空间提高纯医疗服务收入;同时降低各项支出,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彬彬;吴奕;陈灵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房退药中的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在药房退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的处理方案.方法:医院在2015年6~12月门诊药房总共退药处方982例,根据掌握的数据详细信息,调查退药的具体原因,对出现的问题、风险进行调查整理,从而于2016年1~6月进行实施.结果:通过对2016年1~6月的退药事件进行分析,并与2015年6~12月退药事件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其退药的具体原因.其原因主要有:服用或注射药物有药物过敏反应、药物价格相对较高、该药物不在报销药物行列当中、患者家中已有此类药物、主治医师开错药等五大类.结论:部分退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还有大部分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为了避免发生退药风险,就要制定规范的退药制度,才能够更好的在退药过程中保障双方权益.

    作者:曾利红;方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