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英
目的:对普外科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降低普外科术后的感染风险.方法:从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0例为研究对象,对术后感染、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明确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术后感染预防措施.结果:8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34例,感染率4.15%.其中,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及类型、住院天数和抗生素滥用是普外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身体素质、治疗相关情况为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术后感染预防意识,严格消毒,合理用药,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明雷;王兴海;任唯杰;李宝龙;周正;赵凯;黄素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当今的院校教育在《金匮要略》教学与临床实践方面存在着不足.妇人病篇开创了中医妇科学的先河,文章以《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为例,基于传承中医经典中的隐性知识,探讨院校教育与传统师徒传承教育结合的模式.
作者:王东军;崔钟寅;柴可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线手持设备在中药煎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由于中药饮片质量、中药调剂、浸泡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药人员素质、煎药操作流程等因素均会给煎药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浙江省中药饮片代煎服务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采用无线手持设备对接方、审方、调剂、复核、浸泡、煎煮、包装、送货等流程进行有效管控,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跟踪.结果:无线手持设备在配方煎药整个过程中的应用,加强了煎药全过程的管理,有效提高煎药质量,提高患者对煎药质量的满意度.结论:无线手持设备适合在中药煎药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方坤;章龙;岳显可;葛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8月舟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结果:通过对32例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在于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及泌尿道.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较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应加强护理管理,针对高危感染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以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榕;金洪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骨科开展规范化疼痛管理干预的措施和成效.方法:将医院收治并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手段.采用数字分级评估法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及出院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增加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出院后患者疼痛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张玲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并总结工作体会.方法:医院于2015年1月起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院感染及传染病暴发流行防控专项活动,选取期间150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活动开展前150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控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6%,低于对照组的1.40%.观察组传染病暴发流行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物品消毒评分、基础工作评分、病原体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必要措施对医院感染及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防控效率与质量,对保证患者安全就诊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培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手术室的160例患者,根据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实施前后,将其分为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应激情况、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考核及格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沟通技巧、服务态度、病区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三级无缝隙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应激,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改善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雅琴;冯艳萍;沈静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对护士参与药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在药品管理、用药医嘱执行、患者用药告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护士作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药事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结论:从参与意识、药学基础、工作流程、监管制度、质量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利用多学科合作,切实提高护理团队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袁美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针对中医临床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应缩短在校课程学习时间的问题,借助天津市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并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网络平台,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现有的状况,进行网络教学模式探索,得出经验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保证国家的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有序进行.
作者:陈广涛;苏菁;卢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可以感知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重视,需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在医疗服务中也更加重要,因此共情是一种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纽带,文章简述了共情和共情服务的内容,以及共情服务与医院护理质量的关系.
作者:唐红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5例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绩效考核方法,比较实施绩效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工作氛围、福利待遇、专业认知、自我实现的工作满意度,统计皮肤损伤、渗液、面部划痕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医师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管理后,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实施绩效管理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实施绩效管理后患儿家属、医师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可提高工作人员、患儿家属、医师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作者:黄扬;李秋月;张建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结核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医院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成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达到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结核科患者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认知,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如平;张维;余丹;方丽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在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康复病区成立临床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的成员由各个科室内的专业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成员采用护理查房方法,主要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及质量跟踪督导,然后参与讨论,并且总结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的方案.结果:通过组织其他科室专业人员对康复病区个案进行临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恢复较快,并且能够对病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在一起进行护理查房过程中不断交流讨论,护理方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护理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将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组织在一起,增加了整个医疗团队的凝聚力.结论:在康复病区个案护理查房过程中使用追踪方法学,一方面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而全面的护理,另一方面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在护理知识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作者:沈亚辉;魏红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完善流程管理对于降低妇产科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医院妇产科收治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2016年3~9月收治患者22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9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9%(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完善流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俏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特色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方法:选取848例急诊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在开展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制定恰当的措施,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且患者对护理知识需求明显减少.结论:特色健康教育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急诊科医疗工作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金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病房高峰期护士的职业压力情况,并给出干预建议,为提高义乌市中心医院病房高峰期的护理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义乌市中心医院160名护士病房高峰期职业压力进行调查.结果:病房高峰期护士感到中度到重度压力的比例高达88.1%,将各种压力源按照造成压力的程度进行排序,工作量及排班制度方面造成的压力大,其次是患者及家属方面,职称专业方面,人际交往和管理方面,病房软硬件设施方面.病房高峰期护士应对压力的方法中自我疏导、向他人求助及合理化建议占比高达82.4%,而自我逃避、臆想和自责仅占17.6%.结论:作者认为通过做好高峰期预测管理、弹性排班制度、加强护理的细节管理、注重高峰期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和探索跨部门人员调度的可能性等干预措施可有助于减轻病房高峰期护士的职业压力.
作者:虞文青;赵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优势病种诊疗、协作、研究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方法:通过梳理优化阳痿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文本,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将一系列特殊专科病历信息及中西医临床症状/证候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录入平台,决策模型库将其量化后系统会自动提呈一系列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初步建成阳痿病协作诊疗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整套效率、规范的临床信息化管理方案.结论:建设完成的平台推动了优势病种的协作、诊疗、研究管理,有利于阳痿病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并为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良好工具.
作者:张高岳;黄晓军;王文志;赵剑锋;陈刚;吕伯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换位思考的护理方法在肿瘤放化疗科临床护理沟通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疗科于2015年1月起开始在临床护理沟通过程中实施换位思考的护理方法,比较换位思考护理方法实施前后1年肿瘤放化疗科患者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换位思考方法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P<0.05),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P<0.01).结论:换位思考护理方法,可以使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主动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而为患者更好地提供包括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护理服务,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洁琼;陈燕;谢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急诊检验在急诊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是对急、重、危患者做出病因诊断、紧急治疗、抢救等必须的检验工作,急诊检验结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急诊检验管理中合理引入精益化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高检验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作者:汪淑芬;吴启旺;李兰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信任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并填写护患关系信任度调查表和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两组患者在护患关系信任度中,观察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护患信任度和满意度.
作者:陶树平;金春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