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俐莎;周笑
管理干部是医院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开展干部绩效考核对干部队伍建设意义深远.文章通过对台州医院15年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指标分析,探讨考核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其质量这一课题进行重点阐述.
作者:尹燕玲;徐冰;王喜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儿心理健康状态及心理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心理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针对精神病患儿心理健康状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患儿的负面情绪,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12月的内科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则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针对性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以及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用药依从性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干预对策.结果:用药依从性为优20例,占25.00%;一般49例,占61.25%;差11例,占13.75%.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知识认知程度、年龄、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支出.结论:良好的用药依从为确保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需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应用贵重药品,简化用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使疾病得到控制.
作者:泮慧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内科疾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绍兴市中医院建档进行治疗的110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SAS、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活动结束后,从平均水平上而言,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陈府芳;朱飞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针对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剖析与探究,有目的、具体地采取对策实施质量控制,并针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2015年7月,苍南县中医院加大力度实施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把它分成观察组(选取2015年7~12月)与对照组(选取2015年1~6月),分别确定1360份标本,并具体的剖析其检验结果,针对失真率和合格率实施比较分析,确定质量控制给临床生化检验形成的积极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严格的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整个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有效确保每一环的准确度,有效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给临床提供富有参考意义的生化检验结果,从而有效确保患者治疗的质量与有效程度.
作者:张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流程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配备32例护理人员.病房护理管理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观察组运用流程管理.对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入院安排及注意事讲解的评分为9.39分,对照组为7.66分,观察组对治疗过程说明的评分为9.38分,对照组为7.79分,观察组对各项观察指标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运用流程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评价.
作者:叶晓霞;李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良好的临床药学评价体系是维系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药学服务管理重要工具.科学可行的临床药学评价体系是保障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沟通效率的重要方法,终促使药学服务有效创造医疗卫生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法集合360°绩效考核法,辅以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构建临床药学评价体系.结果:通过集体讨论制定临床药学相关量表,在工作中扎实推进量表的应用.结论:通过实践证明构建临床药学评价体系对提高临床药学整体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英哲;沈志华;郭菁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加强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主要结合临床药品调剂经验与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实施了药学服务.结果:药学服务的实施提高了用药依从性.结论:加强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了副作用,得到的临床效果较理想.
作者:蔡菲;叶英;陈明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为持续提高药物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的有价值的药物咨询记录共计556份,将这些记录的咨询人员情况、年龄和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人员中76.07%为患者,12.77%为医护人员;咨询内容主要有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和注意事项.结论:门诊药房药师提供的药物咨询服务,促进了门诊合理用药.
作者:徐海波;汤晟凌;邹春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加强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6月的40例血管外科病房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措施.选择医院2014年8~12月未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开展安全管理模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叶小灵;陈美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实施专病循证护理路径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以180例泌尿外科疾患者者(选择5个专病的病种)为观察对象,随机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方法建立泌尿外科专病护理路径,同时根据专病循证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则以围术期护理的常规标准实施.分析对照两个组别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护士综合能力提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等项目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泌尿外科实施专病循证护理路径十分可取,能够将科学的护理概念和实际情况想结合,提高护理综合水准.
作者:冯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结合消化内科基础护理中的重点、难点,强化护士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责任感,优化排班流程、工作细节和护理服务.结果: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较优化管理流程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性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对消化内科护理效果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汉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加强患者安全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根据患者常见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作者:王建青;王雯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成效.方法: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培训、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等措施,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内科为例,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士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在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护理安全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善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无缝隙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北仑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无缝隙管理.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历书写、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中应用无缝隙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严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药学专业药理实验中PDCA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药理实验资料共50份,采用常规教学管理,设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6月同类型实验资料50份,行PDCA模式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验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和完成阶段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药理实验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完成阶段各项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实验,可从准备阶段即加强质量管理,是对药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提供有力保障的关键.在准备和开展药理实验过程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可起到指导、引领、追踪验收的效果,使实验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各阶段操作合格率显著增强.
作者:余王梅;王慧铭;金情政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压力进行分析,并给出科学的干预建议,以减少新护士的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入职的50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护士填写专门的调查表,统计分析护士的压力源,并由专家讨论给出合理的干预建议.结果: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结论:医院及护士要正确及时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及存在原因,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减轻新入职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作者:何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实施“五常法”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五常法”,将2015年7~12月的1256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6月的1322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室物品管理的完好率与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和仪器管理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取物品时间、补充物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物品管理实施“五常法”模式,能够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褚海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品管圈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品管圈”管理.对两组的坠床/跌倒高危因素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观察、对照组坠床/跌倒高危因素评分分别为(4.21±1.10)分、(4.22±1.13)分,比较差异不显著义(P>0.05);干预后,观察、对照组坠床/跌倒高危因素评分分别为(1.21±0.21)分、(3.76±0.22)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常规安全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品管圈”管理,可显著降低高危因素评分,维护患者安全.
作者:李莉;叶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