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雁
文章对新时期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新医疗体制改革及社会发展对医院药学服务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出如何开展好医院药学服务的具体措施.
作者:林俐莎;周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专业,中药药理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按照讲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既定实验,因此缺少自主性及创新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可以提高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将中药药理学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运用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吴家胜;沈岚;沈旭华;马越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压力进行分析,并给出科学的干预建议,以减少新护士的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入职的50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护士填写专门的调查表,统计分析护士的压力源,并由专家讨论给出合理的干预建议.结果: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结论:医院及护士要正确及时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及存在原因,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减轻新入职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作者:何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药炮制实验课程中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阐述了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建设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表明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有助于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水平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作者:马志国;黄美燕;赵文;张爱丰;王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效果,以达到优化护理模式、促进低年资护士的成长及惠及患者的目的.方法:在心内科护理中,采用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缩减精炼中间部分的管理层次,推行责任护士能级管理,综合评价推行该模式前后患者对于心内科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整体的护理质量.结果:采纳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后,相比于未采用时,心内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的总体评价都大大提高.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推行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十分可取,对护士而言能提高其护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患者而言能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终使患者得到不间断、高效优良的护理.
作者:陈孝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6例,患者投诉10例.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患者对护理要求高、病房环境不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等,应从护理人员、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防范处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关系护理质量,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医生工作态度,都会引发护理风险.医院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齐鑫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12月的内科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则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涌入新生儿科并投入使用,加之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包括健全管理制度并加强落实管理政策、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改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环境等.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病房护理的安全系数,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胡奕萍;许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知己健康管理干预,包括运动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运动量指标变化、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运动量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管理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运动量.
作者:黄海晓;金玉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ICU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32例和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32例,比较分析其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以及护理时间、感染例数、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和焦虑心理,还可减少住院天数,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琴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医院健康教育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从开展健康科谱知识宣传、辅助医疗、构建健康教育信息网和提升影响力层面,体现健康教育档案对医院和社会大众产生的积极效益.
作者:章伟芳;赵叶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肛肠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医德医风、护理操作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肠外科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文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进一步规范门诊药房的管理.方法:查找门诊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加强门诊药房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职责.结论:实施“5S”管理措施后,改善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药品过期和药品账务不符合率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吴洁;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模式在介入诊疗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效果.方法:以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介入中心收治的200名患者为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的内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介入诊疗中心护理工作当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芳;黄旭芳;毛剑婷;刘丽霞;陈淑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护理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护理资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风险管理应用于ICU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归纳总结ICU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应对,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临床护理中.结果: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结论: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能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建立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终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虞艳飞;姚冰洁;曹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文章对中医药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般性问题,梳理了中医药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联系,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媒介三个方面对中医药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作者:季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方法:对医院内科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并对分层管理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内科病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孟蝶;李月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优化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服务流程.选取2016年1~7月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服务流程优化管理.通过加强院内急救建设、完善预检分诊系统、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应急预案和成立应急小组优化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后,观察组的就诊时间明显减少,就诊等待时间、候诊时间和等候取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可提高急诊服务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章小芬;余艳飞;林沙沙;黄思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上的开展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计80例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并选取前期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干体质量和并发症情况,并使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情况较多,而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