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内科中的应用

杨敏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 内科,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12月的内科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则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心内科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仪器导线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病情观察漏项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仪器导线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清点仪器花费时间和观察病情漏项均明显改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心内科病房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不仅能识别风险,有效降低患者猝死、摔倒、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5S”管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进一步规范门诊药房的管理.方法:查找门诊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加强门诊药房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职责.结论:实施“5S”管理措施后,改善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药品过期和药品账务不符合率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吴洁;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的管理思考

    目的:总结影响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的因素,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对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药房上报的药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在参考大量权威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影响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的因素有药品储存条件不合格、药品有效期不明确、药品本身较容易变质、卫生标准不达标、药品外观相似,相应的管理措施有建立洁净药房、建立输液配置中心、加强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力度、更换摆药工具、加强特殊药品管理、加强退药管理、加强病区多余药品的管理、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注重病区药房工作人员的管理等.结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升住院药房药品质量,维护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丹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专业,中药药理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按照讲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既定实验,因此缺少自主性及创新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可以提高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将中药药理学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运用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吴家胜;沈岚;沈旭华;马越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药院校药理教学互动方式与评价的改善

    自2015年教育部提出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为导向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以来,线上教育给高校药理教学线下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在此环境下,线下教育发展的关键就是进行有效师生互动.文章从中医药院校药理教学角度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和效果评价的改善.

    作者:王青青;侯春英;鲁艺;邓秀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的100例在医院骨科治疗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骨科住院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骨科的患者投诉率,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并提高骨科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蒋丹;周攀;周芳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6月的40例血管外科病房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措施.选择医院2014年8~12月未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开展安全管理模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叶小灵;陈美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防范与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及时地改进,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文章统计、分析了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改进后的护理方式,经过对比,改进后的防范型护理方式在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佳;薛晓静;谢小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目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予以探讨,以提高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对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肾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资料开展回顾分析,总结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为:患者自身安全隐患、陪护人员安全隐患、仪器设备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安全隐患、用药安全隐患等方面.结论:在开展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强化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尽可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以便为患者创造出良好的就医环境,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媛媛;洪其军;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手术室在职护士分级管理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级培训方法实施前偏向于新入科护士1年内的培训,对3年以上护士缺乏系统性培训.自护理部推行的护士分级培训制度和护士履职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后,结合实际,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和聘任的岗位层级不同,通过制定《分级培训手册》,每人一本,根据手册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培训和考核.分层管理,实施1年后进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分级培训后护士的履职能力、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较前提高.结论:实施分级培训方法后,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意识,显著提升手术室护士各项能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

    作者:牟月燕;王苗凤;王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也愈加突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成为评价中医院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医护理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效果好,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受到医疗系统和卫生系统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黄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流程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流程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配备32例护理人员.病房护理管理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观察组运用流程管理.对两组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入院安排及注意事讲解的评分为9.39分,对照组为7.66分,观察组对治疗过程说明的评分为9.38分,对照组为7.79分,观察组对各项观察指标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运用流程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评价.

    作者:叶晓霞;李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院新媒体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新媒体具有传输信息、在线服务和数据联网互通等功能,目前在医院广泛应用.其对内传递核心价值观,对外塑造口碑形象并开展医疗服务.文章就医院新媒体应用展开分析,并对其产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阐述.

    作者:孙巧丽;王倩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与管理建议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方法:对宁波市中医院2013年~2016年258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这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男95例,占总数的36.82%;女163例,占总数的63.18%.258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8个品种,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及胃肠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对医护人员加强管理,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婉姝;葛文再;樊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特色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内科疾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绍兴市中医院建档进行治疗的110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SAS、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活动结束后,从平均水平上而言,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陈府芳;朱飞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安全管理在介入诊疗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模式在介入诊疗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效果.方法:以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介入中心收治的200名患者为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的内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介入诊疗中心护理工作当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芳;黄旭芳;毛剑婷;刘丽霞;陈淑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适应时代需求 重视全科医生培养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全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而基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需求,必须在面向广大群众卫生干预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具有专业素质的全科人才,以满足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基于目前临床医生培养的现状和全科医生的需求,文章对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丽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责任护理制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评价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护理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护理资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效果,以达到优化护理模式、促进低年资护士的成长及惠及患者的目的.方法:在心内科护理中,采用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缩减精炼中间部分的管理层次,推行责任护士能级管理,综合评价推行该模式前后患者对于心内科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整体的护理质量.结果:采纳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后,相比于未采用时,心内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的总体评价都大大提高.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推行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十分可取,对护士而言能提高其护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患者而言能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终使患者得到不间断、高效优良的护理.

    作者:陈孝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实施“五常法”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五常法”,将2015年7~12月的1256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6月的1322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室物品管理的完好率与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和仪器管理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取物品时间、补充物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物品管理实施“五常法”模式,能够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褚海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