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侯春英;鲁艺;邓秀兰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方法:对医院内科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并对分层管理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内科病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孟蝶;李月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相关资料.结果:在医疗器械报损率、ATP荧光检测合格率及不同科室的满意度方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保证不同科室的实际需要,提高科室消毒管理的满意度,降低医疗器械的报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戴李中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为持续提高药物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的有价值的药物咨询记录共计556份,将这些记录的咨询人员情况、年龄和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人员中76.07%为患者,12.77%为医护人员;咨询内容主要有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和注意事项.结论:门诊药房药师提供的药物咨询服务,促进了门诊合理用药.
作者:徐海波;汤晟凌;邹春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近年来,大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升,对医疗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科室作为医院医疗机构下的一个特色分支,承担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担,其诊疗安全与群众健康安全密切相关.文章就医院科室医疗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展开阐述分析,力求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黄力;吴佳芸;任在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模拟抢救演练对提高产科护士急救能力的作用.方法:2015年4月对绍兴市中心医院产科22名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调查统计,先找出产科急救存在的不足之处,2015年7月起进行相关的急救能力培训,以强化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开展流程管理并配合模拟抢救演练的方式为主.对演练前后产科护士急救能力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比较.结果:产科护士在急救操作技术、观察方法、主动抢救、物品准备等方面能力较为欠缺;演练后护士各项急救能力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演练前(P<0.05).结论:对产科护士急救不足之处进行合理评估,并根据问题进行相应的模拟抢救演练可有效提高护士急救能力.
作者:陆文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自2003年试点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多年时间,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从医疗救助的资金来源与形式、医疗救助相关制度衔接的组织与实施现状两个角度,对我国医疗救助机制进行现状分析,并对如何发挥中医药参与优势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医疗救助体系,中医药在医疗救助体系中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姗;季聪华;吴丽;卢汉体;李秋爽;张颖;周鹏蕾;黄思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的效果,以达到优化护理模式、促进低年资护士的成长及惠及患者的目的.方法:在心内科护理中,采用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缩减精炼中间部分的管理层次,推行责任护士能级管理,综合评价推行该模式前后患者对于心内科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整体的护理质量.结果:采纳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后,相比于未采用时,心内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的总体评价都大大提高.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推行扁平化联合责任制管理模式十分可取,对护士而言能提高其护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患者而言能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终使患者得到不间断、高效优良的护理.
作者:陈孝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级培训方法实施前偏向于新入科护士1年内的培训,对3年以上护士缺乏系统性培训.自护理部推行的护士分级培训制度和护士履职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后,结合实际,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和聘任的岗位层级不同,通过制定《分级培训手册》,每人一本,根据手册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培训和考核.分层管理,实施1年后进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分级培训后护士的履职能力、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较前提高.结论:实施分级培训方法后,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意识,显著提升手术室护士各项能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
作者:牟月燕;王苗凤;王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统筹方法论指导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上海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3年高等职业教育并取得高职层次毕业证书.本着“自愿、推优、选拔”原则,从中遴选一定数量学生进入后2年的高职贯通本科中药学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修完规定学分,达到规定绩点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结果:通过统筹组织管理机制、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确立贯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框架,夯实贯通培养内涵,构建了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结论:中药学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极具意义,建立了贯通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凸显培养技能学术兼备的高级中药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作者:褚春晓;徐宏喜;沈岚;夏瑜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进一步规范门诊药房的管理.方法:查找门诊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加强门诊药房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职责.结论:实施“5S”管理措施后,改善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药品过期和药品账务不符合率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吴洁;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涌入新生儿科并投入使用,加之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包括健全管理制度并加强落实管理政策、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改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环境等.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病房护理的安全系数,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胡奕萍;许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护理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护理资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优化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服务流程.选取2016年1~7月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服务流程优化管理.通过加强院内急救建设、完善预检分诊系统、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应急预案和成立应急小组优化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后,观察组的就诊时间明显减少,就诊等待时间、候诊时间和等候取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可提高急诊服务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章小芬;余艳飞;林沙沙;黄思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 6年1~5月期间80例妇产科患者和2016年7~12月期间80例妇产科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2016年6月进行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比较两组妇产科患者对妇产科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妇产科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能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叶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管理干部是医院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开展干部绩效考核对干部队伍建设意义深远.文章通过对台州医院15年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指标分析,探讨考核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其质量这一课题进行重点阐述.
作者:尹燕玲;徐冰;王喜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够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原创优势和特色的健康资源.然而,中医药健康养老发展存在适宜技术和方法挖掘不够、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市场规范和准入制度不健全、宣传普及力度及程度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技术和方法挖掘、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专业人才、加大中医药健康养老宣传、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发展.
作者:张群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医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文章从中医思维模式的起源、特殊性、内涵和培育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中医思维模式的形成,在传承中发展中医药学.
作者:钟文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而独立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该课程开设10年来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后续实验课的开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和公共课,并提出要用以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的要求,因此《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必然,需要逐步开展和改进.
作者:张娟;张紫娟;杜彩霞;闫秀娟;张方方;张明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血糖控制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护能力,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珊;许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6例,患者投诉10例.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患者对护理要求高、病房环境不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等,应从护理人员、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防范处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关系护理质量,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医生工作态度,都会引发护理风险.医院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齐鑫美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