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春晓;徐宏喜;沈岚;夏瑜桢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病区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医院新生儿病区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风险管理,总结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在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风险管理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区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新生儿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庞玲红;郑筱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患者出院环节中,实施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9月医院妇产科出院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原来的出院流程并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出院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其办理出院手续时采取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比较分析两者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所花费时间、出院结账一次性完成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办理出院所花费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办理出院结账手续的一次性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出院环节中采取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一站式便捷、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了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的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自2015年教育部提出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为导向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以来,线上教育给高校药理教学线下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在此环境下,线下教育发展的关键就是进行有效师生互动.文章从中医药院校药理教学角度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和效果评价的改善.
作者:王青青;侯春英;鲁艺;邓秀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核心能力培训,并对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此外对培训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急救能力、护理操作、综合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护士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核心能力培训对急诊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文章介绍了目前浙江省T市以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的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政策及实施情况,同时选择综合性医院A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改革前、后的经济运行情况,并就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鑫佳;胡兆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全面研究并掌握现阶段绍兴市柯桥区适龄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现状,进而提高流动儿童保健水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绍兴市柯桥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管理年报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比较2014~2016年流动儿童保健管理、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结果:2014~2016年流动儿童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低于本地儿童,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低于本地儿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儿童.结论:绍兴市柯桥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水平较本地儿童有明显差距,应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服务,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全面、更高水平的服务.
作者:黄名杨;余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风险管理应用于ICU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归纳总结ICU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应对,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临床护理中.结果: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结论: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能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建立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终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虞艳飞;姚冰洁;曹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ICU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32例和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32例,比较分析其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以及护理时间、感染例数、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和焦虑心理,还可减少住院天数,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琴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提高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方法.方法:将临床路径教学法与目标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将2016年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实习生为观察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选取2015年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实习生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式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出科时出科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并比较出科时师生双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出科成绩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出科时观察组师生双向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师生双向满意度.结论:将临床路径教学法与目标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并提高师生双向满意度.
作者:李玉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方法:对宁波市中医院2013年~2016年258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这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男95例,占总数的36.82%;女163例,占总数的63.18%.258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8个品种,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及胃肠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对医护人员加强管理,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婉姝;葛文再;樊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内科护理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前部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措施后收治的部分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
作者:叶丽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药炮制实验课程中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阐述了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建设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表明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有助于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水平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作者:马志国;黄美燕;赵文;张爱丰;王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为持续提高药物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的有价值的药物咨询记录共计556份,将这些记录的咨询人员情况、年龄和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人员中76.07%为患者,12.77%为医护人员;咨询内容主要有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和注意事项.结论:门诊药房药师提供的药物咨询服务,促进了门诊合理用药.
作者:徐海波;汤晟凌;邹春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加强患者安全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根据患者常见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作者:王建青;王雯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上的开展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计80例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并选取前期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干体质量和并发症情况,并使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情况较多,而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压力进行分析,并给出科学的干预建议,以减少新护士的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入职的50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护士填写专门的调查表,统计分析护士的压力源,并由专家讨论给出合理的干预建议.结果: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结论:医院及护士要正确及时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及存在原因,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减轻新入职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作者:何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血糖控制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护能力,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珊;许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医院手术室的1000例患者,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再选取2016年医院手术的1000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而医生和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相关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降低相应的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聚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知己健康管理干预,包括运动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运动量指标变化、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运动量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管理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运动量.
作者:黄海晓;金玉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近年来,大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升,对医疗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科室作为医院医疗机构下的一个特色分支,承担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担,其诊疗安全与群众健康安全密切相关.文章就医院科室医疗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展开阐述分析,力求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黄力;吴佳芸;任在方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