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内科护理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前部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措施后收治的部分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
作者:叶丽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血糖控制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护能力,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珊;许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结合消化内科基础护理中的重点、难点,强化护士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责任感,优化排班流程、工作细节和护理服务.结果: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较优化管理流程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性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对消化内科护理效果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汉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进一步规范门诊药房的管理.方法:查找门诊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加强门诊药房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职责.结论:实施“5S”管理措施后,改善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药品过期和药品账务不符合率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吴洁;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对肿瘤化疗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100例放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情绪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依从性,而且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陈燕;潘洁琼;谢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护理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护理资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够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原创优势和特色的健康资源.然而,中医药健康养老发展存在适宜技术和方法挖掘不够、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市场规范和准入制度不健全、宣传普及力度及程度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技术和方法挖掘、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专业人才、加大中医药健康养老宣传、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发展.
作者:张群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的方法.方法:在参考大量权威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进行总结性论述.结果:提高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的方法有以患者为本,爱岗敬业;注重发药时的用药交代;加强处方的审查,严格执行“三查六对”制度.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技能水平的方法有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加学术会议、进修课程和自学活动.结论:药师爱岗敬业,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是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合理方法.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与临床用药,多学习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主要渠道.
作者:吴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为持续提高药物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的有价值的药物咨询记录共计556份,将这些记录的咨询人员情况、年龄和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人员中76.07%为患者,12.77%为医护人员;咨询内容主要有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和注意事项.结论:门诊药房药师提供的药物咨询服务,促进了门诊合理用药.
作者:徐海波;汤晟凌;邹春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内科疾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绍兴市中医院建档进行治疗的110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SAS、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活动结束后,从平均水平上而言,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陈府芳;朱飞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压力进行分析,并给出科学的干预建议,以减少新护士的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入职的50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护士填写专门的调查表,统计分析护士的压力源,并由专家讨论给出合理的干预建议.结果: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结论:医院及护士要正确及时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及存在原因,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减轻新入职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作者:何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方法:对医院内科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并对分层管理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内科病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孟蝶;李月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12月的内科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则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加强患者安全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根据患者常见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作者:王建青;王雯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管理干部是医院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开展干部绩效考核对干部队伍建设意义深远.文章通过对台州医院15年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指标分析,探讨考核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其质量这一课题进行重点阐述.
作者:尹燕玲;徐冰;王喜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涌入新生儿科并投入使用,加之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包括健全管理制度并加强落实管理政策、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改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环境等.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病房护理的安全系数,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胡奕萍;许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方法:对宁波市中医院2013年~2016年258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这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男95例,占总数的36.82%;女163例,占总数的63.18%.258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8个品种,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及胃肠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对医护人员加强管理,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婉姝;葛文再;樊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优化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服务流程.选取2016年1~7月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服务流程优化管理.通过加强院内急救建设、完善预检分诊系统、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应急预案和成立应急小组优化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后,观察组的就诊时间明显减少,就诊等待时间、候诊时间和等候取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可提高急诊服务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章小芬;余艳飞;林沙沙;黄思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成效.方法: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培训、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等措施,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内科为例,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士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在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护理安全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善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安全.方法:组成过程管理小组,分析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现状,并将过程管理法应用到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防控中.评估实施过程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43%,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82%,差异显著(P<0.05);实施过程管理后,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器械消毒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将医院感染作为管理重点,有利于降低病房医院感染率,改善综合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陈苏绒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