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叶丽娇

关键词:以人为本, 护理模式, 小儿内科,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内科护理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前部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措施后收治的部分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新媒体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新媒体具有传输信息、在线服务和数据联网互通等功能,目前在医院广泛应用.其对内传递核心价值观,对外塑造口碑形象并开展医疗服务.文章就医院新媒体应用展开分析,并对其产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阐述.

    作者:孙巧丽;王倩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某三乙医院实施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践与分析

    文章介绍了目前浙江省T市以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的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政策及实施情况,同时选择综合性医院A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改革前、后的经济运行情况,并就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鑫佳;胡兆礼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实践

    目的:针对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剖析与探究,有目的、具体地采取对策实施质量控制,并针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2015年7月,苍南县中医院加大力度实施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把它分成观察组(选取2015年7~12月)与对照组(选取2015年1~6月),分别确定1360份标本,并具体的剖析其检验结果,针对失真率和合格率实施比较分析,确定质量控制给临床生化检验形成的积极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严格的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整个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有效确保每一环的准确度,有效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给临床提供富有参考意义的生化检验结果,从而有效确保患者治疗的质量与有效程度.

    作者:张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的100例在医院骨科治疗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骨科住院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骨科的患者投诉率,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并提高骨科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蒋丹;周攀;周芳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内科护理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前部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措施后收治的部分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

    作者:叶丽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科研反哺教学”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专业,中药药理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按照讲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既定实验,因此缺少自主性及创新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可以提高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将中药药理学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运用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吴家胜;沈岚;沈旭华;马越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5S”管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进一步规范门诊药房的管理.方法:查找门诊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加强门诊药房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和职责.结论:实施“5S”管理措施后,改善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药品过期和药品账务不符合率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门诊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吴洁;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而独立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该课程开设10年来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后续实验课的开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和公共课,并提出要用以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的要求,因此《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必然,需要逐步开展和改进.

    作者:张娟;张紫娟;杜彩霞;闫秀娟;张方方;张明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血糖控制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护能力,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以有效控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珊;许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体检中心实施主动服务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讨论体检中心实施主动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3~9月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方式进行体检,观察组采取主动服务形式进行体检.统计两组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和对体检工作满意度.体检工作满意度包括体检环境、体检项目、技术操作和检后服务.结果:观察组对护士服务和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检中心实施主动服务措施,更符合体检者的要求.

    作者:章秀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优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化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结合消化内科基础护理中的重点、难点,强化护士的护理意识和护理责任感,优化排班流程、工作细节和护理服务.结果: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较优化管理流程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性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对消化内科护理效果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汉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绍兴市柯桥区7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现状

    目的:全面研究并掌握现阶段绍兴市柯桥区适龄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现状,进而提高流动儿童保健水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绍兴市柯桥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管理年报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比较2014~2016年流动儿童保健管理、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结果:2014~2016年流动儿童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低于本地儿童,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低于本地儿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儿童.结论:绍兴市柯桥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水平较本地儿童有明显差距,应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服务,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全面、更高水平的服务.

    作者:黄名杨;余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责任护理制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评价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护理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护理资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时期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

    文章对新时期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新医疗体制改革及社会发展对医院药学服务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出如何开展好医院药学服务的具体措施.

    作者:林俐莎;周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ICU护理中的风险管理

    目的:对风险管理应用于ICU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归纳总结ICU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应对,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临床护理中.结果: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结论: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能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建立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终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虞艳飞;姚冰洁;曹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的思考

    目的:分析和探讨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的方法.方法:在参考大量权威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进行总结性论述.结果:提高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的方法有以患者为本,爱岗敬业;注重发药时的用药交代;加强处方的审查,严格执行“三查六对”制度.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技能水平的方法有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加学术会议、进修课程和自学活动.结论:药师爱岗敬业,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是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合理方法.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与临床用药,多学习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主要渠道.

    作者:吴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知己健康管理干预,包括运动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运动量指标变化、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运动量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管理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运动量.

    作者:黄海晓;金玉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心内科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仪器导线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病情观察漏项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仪器导线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清点仪器花费时间和观察病情漏项均明显改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心内科病房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不仅能识别风险,有效降低患者猝死、摔倒、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6例,患者投诉10例.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患者对护理要求高、病房环境不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等,应从护理人员、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防范处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关系护理质量,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医生工作态度,都会引发护理风险.医院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齐鑫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手术室在职护士分级管理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级培训方法实施前偏向于新入科护士1年内的培训,对3年以上护士缺乏系统性培训.自护理部推行的护士分级培训制度和护士履职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后,结合实际,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和聘任的岗位层级不同,通过制定《分级培训手册》,每人一本,根据手册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培训和考核.分层管理,实施1年后进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分级培训后护士的履职能力、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较前提高.结论:实施分级培训方法后,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意识,显著提升手术室护士各项能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

    作者:牟月燕;王苗凤;王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