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医疗救助机制现状及中医药参与探讨

刘姗;季聪华;吴丽;卢汉体;李秋爽;张颖;周鹏蕾;黄思佳

关键词:医疗救助, 中医药, 机制
摘要:我国医疗救助制度自2003年试点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多年时间,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从医疗救助的资金来源与形式、医疗救助相关制度衔接的组织与实施现状两个角度,对我国医疗救助机制进行现状分析,并对如何发挥中医药参与优势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医疗救助体系,中医药在医疗救助体系中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相关资料.结果:在医疗器械报损率、ATP荧光检测合格率及不同科室的满意度方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保证不同科室的实际需要,提高科室消毒管理的满意度,降低医疗器械的报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戴李中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防范与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及时地改进,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文章统计、分析了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改进后的护理方式,经过对比,改进后的防范型护理方式在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佳;薛晓静;谢小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诊科开展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

    目的: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核心能力培训,并对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此外对培训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急救能力、护理操作、综合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护士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核心能力培训对急诊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个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收入住院的产妇12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病房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护药一体化”在综合内科口服药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医护药一体化”在综合内科口服药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间,综合内科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医护药一体化”口服药管理施行与否将一般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住院费用情况.结果:施行“医护药一体化”口服药管理后,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改善(P<0.05),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综合内科实施“医护药一体化”口服药管理能明显改善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减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陈玲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而独立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该课程开设10年来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后续实验课的开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和公共课,并提出要用以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的要求,因此《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必然,需要逐步开展和改进.

    作者:张娟;张紫娟;杜彩霞;闫秀娟;张方方;张明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手术室在职护士分级管理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级培训方法实施前偏向于新入科护士1年内的培训,对3年以上护士缺乏系统性培训.自护理部推行的护士分级培训制度和护士履职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后,结合实际,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和聘任的岗位层级不同,通过制定《分级培训手册》,每人一本,根据手册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培训和考核.分层管理,实施1年后进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分级培训后护士的履职能力、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较前提高.结论:实施分级培训方法后,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意识,显著提升手术室护士各项能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

    作者:牟月燕;王苗凤;王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的100例在医院骨科治疗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骨科住院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骨科的患者投诉率,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并提高骨科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蒋丹;周攀;周芳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6月的40例血管外科病房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措施.选择医院2014年8~12月未实施安全护理措施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开展安全管理模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叶小灵;陈美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时期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

    文章对新时期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新医疗体制改革及社会发展对医院药学服务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出如何开展好医院药学服务的具体措施.

    作者:林俐莎;周笑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药院校药理教学互动方式与评价的改善

    自2015年教育部提出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为导向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以来,线上教育给高校药理教学线下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在此环境下,线下教育发展的关键就是进行有效师生互动.文章从中医药院校药理教学角度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和效果评价的改善.

    作者:王青青;侯春英;鲁艺;邓秀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提高医院管理干部绩效考核质量的探讨

    管理干部是医院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开展干部绩效考核对干部队伍建设意义深远.文章通过对台州医院15年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指标分析,探讨考核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其质量这一课题进行重点阐述.

    作者:尹燕玲;徐冰;王喜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肾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与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加强患者安全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根据患者常见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作者:王建青;王雯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心内科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仪器导线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病情观察漏项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仪器导线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清点仪器花费时间和观察病情漏项均明显改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心内科病房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不仅能识别风险,有效降低患者猝死、摔倒、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PDCA模式在药学专业药理实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药学专业药理实验中PDCA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药理实验资料共50份,采用常规教学管理,设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6月同类型实验资料50份,行PDCA模式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验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和完成阶段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药理实验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完成阶段各项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实验,可从准备阶段即加强质量管理,是对药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提供有力保障的关键.在准备和开展药理实验过程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可起到指导、引领、追踪验收的效果,使实验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各阶段操作合格率显著增强.

    作者:余王梅;王慧铭;金情政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患者出院环节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患者出院环节中,实施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9月医院妇产科出院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原来的出院流程并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出院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其办理出院手续时采取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比较分析两者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所花费时间、出院结账一次性完成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办理出院所花费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办理出院结账手续的一次性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出院环节中采取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一站式便捷、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了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的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推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

    目的:总结分析推拿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总结以往推拿科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病情病种特殊、推拿科工作特殊性、护士专业素养不足、沟通交流不足和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从实施病种重点管理、调节护理工作安排、实施三级质控、实行全面告知、加强预防保护措施、强化风险意识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推拿科护士的风险认知,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比较改革前后推拿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在针对推拿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范改革后,推拿科2016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2015年的7.13%降为了0.94%;护理满意度从2015年的90.61%,提升到了2016年的99.32%,差异显著(P<0.05).结论:了解推拿科的护理工作特点,针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医院门诊药房556例药物咨询情况统计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为持续提高药物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的有价值的药物咨询记录共计556份,将这些记录的咨询人员情况、年龄和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人员中76.07%为患者,12.77%为医护人员;咨询内容主要有药物的用法用量、适应证、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和注意事项.结论:门诊药房药师提供的药物咨询服务,促进了门诊合理用药.

    作者:徐海波;汤晟凌;邹春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加强药学服务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目的:加强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主要结合临床药品调剂经验与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实施了药学服务.结果:药学服务的实施提高了用药依从性.结论:加强药学服务,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了副作用,得到的临床效果较理想.

    作者:蔡菲;叶英;陈明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病区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医院新生儿病区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风险管理,总结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在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风险管理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区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新生儿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庞玲红;郑筱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