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薛晓静;谢小冬
目的:探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ICU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集束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32例和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32例,比较分析其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以及护理时间、感染例数、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和焦虑心理,还可减少住院天数,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琴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自2003年试点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多年时间,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从医疗救助的资金来源与形式、医疗救助相关制度衔接的组织与实施现状两个角度,对我国医疗救助机制进行现状分析,并对如何发挥中医药参与优势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医疗救助体系,中医药在医疗救助体系中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姗;季聪华;吴丽;卢汉体;李秋爽;张颖;周鹏蕾;黄思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是指一个学生或一组学生接受一个导师或教师指导学习的教学方式.导师除了对学生负有教学和指导的责任之外,亦对其一般福利和生活行为负有指导责任.2002年北京大学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此后国内部分高校纷纷效仿推行且取得了较大成果.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以“名师”“名医”“名家”领衔,形成了为学生德育及成长成才服务的导师团.文章以导师团工作为例,从“名师效应”角度分析了“名师”“名医”“名家”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关琳子;陶思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方法和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收入住院的产妇12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病房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模式在介入诊疗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过程及其效果.方法:以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介入中心收治的200名患者为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的内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上有明显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介入诊疗中心护理工作当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芳;黄旭芳;毛剑婷;刘丽霞;陈淑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及针对性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以及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用药依从性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干预对策.结果:用药依从性为优20例,占25.00%;一般49例,占61.25%;差11例,占13.75%.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知识认知程度、年龄、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支出.结论:良好的用药依从为确保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需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应用贵重药品,简化用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使疾病得到控制.
作者:泮慧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100例,给予常规分娩流程管理;观察组产妇100例,强化完善分娩流程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医疗缺陷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医疗缺陷发生比例、产妇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比例、剖宫产比例等,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均没有发生因管理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于产科分娩产妇,给予完善流程管理措施,能够减少医疗缺陷发生比例,增加产妇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比例,增加产妇的安全性.
作者:贾杭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加强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海盐县康宁医院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加强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加强安全服用药物护理干预前的患者和安全服用药物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对安全服用药物后的患者进行药物的服用安全护理干预,采用服药放置直视化、单独小包装、温馨提示卡等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准时服药.在饮食方面也要辅助患者,为其提供温馨提示卡.另外,医护人员也要为患者示范或指导他们正确的服药姿势,保证服药的安全.医护人员还要密切地观察心血管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服药的健康指导.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安全服用药物的药效、不良反应率,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在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和服药体位准确率方面都明显高于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前的老年心血管疾患者者(P<0.05).在实施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的低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心血管患者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以后,老年人服用药品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而且可以缓解服用药品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董其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文章阐述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人文课程引入生命教育理念的意义,并从鼓励经典阅读、发挥榜样教育力量、生命教育导师介入教导和整合教学资源统筹规划课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医学人文课程引入生命教育途径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作者:李佳;岳涛;刘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 6年1~5月期间80例妇产科患者和2016年7~12月期间80例妇产科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2016年6月进行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比较两组妇产科患者对妇产科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妇产科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能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叶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全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而基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需求,必须在面向广大群众卫生干预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具有专业素质的全科人才,以满足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基于目前临床医生培养的现状和全科医生的需求,文章对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丽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药学专业药理实验中PDCA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药理实验资料共50份,采用常规教学管理,设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6月同类型实验资料50份,行PDCA模式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验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和完成阶段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药理实验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完成阶段各项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药学专业药理实验,可从准备阶段即加强质量管理,是对药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提供有力保障的关键.在准备和开展药理实验过程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可起到指导、引领、追踪验收的效果,使实验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各阶段操作合格率显著增强.
作者:余王梅;王慧铭;金情政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的方法.方法:在参考大量权威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进行总结性论述.结果:提高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的方法有以患者为本,爱岗敬业;注重发药时的用药交代;加强处方的审查,严格执行“三查六对”制度.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技能水平的方法有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加学术会议、进修课程和自学活动.结论:药师爱岗敬业,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是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合理方法.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与临床用药,多学习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主要渠道.
作者:吴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专业,中药药理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按照讲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既定实验,因此缺少自主性及创新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可以提高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将中药药理学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运用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吴家胜;沈岚;沈旭华;马越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核心能力培训,并对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此外对培训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急救能力、护理操作、综合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护士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核心能力培训对急诊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优化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就诊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服务流程.选取2016年1~7月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服务流程优化管理.通过加强院内急救建设、完善预检分诊系统、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应急预案和成立应急小组优化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后,观察组的就诊时间明显减少,就诊等待时间、候诊时间和等候取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服务流程,可提高急诊服务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章小芬;余艳飞;林沙沙;黄思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安全.方法:组成过程管理小组,分析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现状,并将过程管理法应用到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防控中.评估实施过程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43%,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82%,差异显著(P<0.05);实施过程管理后,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器械消毒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将医院感染作为管理重点,有利于降低病房医院感染率,改善综合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陈苏绒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涌入新生儿科并投入使用,加之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为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包括健全管理制度并加强落实管理政策、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改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环境等.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病房护理的安全系数,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胡奕萍;许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压力进行分析,并给出科学的干预建议,以减少新护士的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入职的50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护士填写专门的调查表,统计分析护士的压力源,并由专家讨论给出合理的干预建议.结果: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结论:医院及护士要正确及时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及存在原因,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减轻新入职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作者:何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实施“五常法”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五常法”,将2015年7~12月的1256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6月的1322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室物品管理的完好率与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和仪器管理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取物品时间、补充物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物品管理实施“五常法”模式,能够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褚海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