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杨玲;叶丽云;姚小玲
目的:分析和探讨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的方法.方法:在参考大量权威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进行总结性论述.结果:提高医疗中药师服务质量的方法有以患者为本,爱岗敬业;注重发药时的用药交代;加强处方的审查,严格执行“三查六对”制度.提高临床医疗中药师技能水平的方法有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加学术会议、进修课程和自学活动.结论:药师爱岗敬业,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要求,是提高其服务质量的合理方法.加强与医师的交流合作,多参与临床用药,多学习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主要渠道.
作者:吴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 6年1~5月期间80例妇产科患者和2016年7~12月期间80例妇产科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2016年6月进行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比较两组妇产科患者对妇产科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妇产科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能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叶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改进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医院普外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进健康教育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情绪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护理技能掌握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进普外科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杨玲;叶丽云;姚小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儿心理健康状态及心理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心理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针对精神病患儿心理健康状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管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患儿的负面情绪,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统筹方法论指导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上海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3年高等职业教育并取得高职层次毕业证书.本着“自愿、推优、选拔”原则,从中遴选一定数量学生进入后2年的高职贯通本科中药学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修完规定学分,达到规定绩点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结果:通过统筹组织管理机制、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确立贯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框架,夯实贯通培养内涵,构建了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结论:中药学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极具意义,建立了贯通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凸显培养技能学术兼备的高级中药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作者:褚春晓;徐宏喜;沈岚;夏瑜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分级培训方法实施前偏向于新入科护士1年内的培训,对3年以上护士缺乏系统性培训.自护理部推行的护士分级培训制度和护士履职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后,结合实际,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和聘任的岗位层级不同,通过制定《分级培训手册》,每人一本,根据手册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培训和考核.分层管理,实施1年后进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分级培训后护士的履职能力、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较前提高.结论:实施分级培训方法后,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意识,显著提升手术室护士各项能力,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
作者:牟月燕;王苗凤;王海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良好的临床药学评价体系是维系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药学服务管理重要工具.科学可行的临床药学评价体系是保障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沟通效率的重要方法,终促使药学服务有效创造医疗卫生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法集合360°绩效考核法,辅以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构建临床药学评价体系.结果:通过集体讨论制定临床药学相关量表,在工作中扎实推进量表的应用.结论:通过实践证明构建临床药学评价体系对提高临床药学整体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英哲;沈志华;郭菁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全民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而基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需求,必须在面向广大群众卫生干预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具有专业素质的全科人才,以满足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基于目前临床医生培养的现状和全科医生的需求,文章对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丽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实施“五常法”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五常法”,将2015年7~12月的1256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6月的1322台手术的手术室物品管理情况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室物品管理的完好率与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和仪器管理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取物品时间、补充物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物品管理实施“五常法”模式,能够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褚海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对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而独立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该课程开设10年来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后续实验课的开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和公共课,并提出要用以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的要求,因此《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必然,需要逐步开展和改进.
作者:张娟;张紫娟;杜彩霞;闫秀娟;张方方;张明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的100例在医院骨科治疗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骨科住院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骨科的患者投诉率,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并提高骨科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蒋丹;周攀;周芳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患者出院环节中,实施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9月医院妇产科出院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原来的出院流程并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出院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其办理出院手续时采取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比较分析两者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所花费时间、出院结账一次性完成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办理出院所花费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办理出院结账手续的一次性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出院环节中采取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优化了护理服务流程,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一站式便捷、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了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的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血管外科病房护理的患者,共18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投诉率分别为1.11%和2.22%,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投诉率分别为7.78%和1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9.20±7.80)分和(98.50±5.80)分,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5.60±5.30)分和(90.20±6.70)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管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应用一定的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
作者:汪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及时地改进,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文章统计、分析了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改进后的护理方式,经过对比,改进后的防范型护理方式在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佳;薛晓静;谢小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压力进行分析,并给出科学的干预建议,以减少新护士的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入职的50名护士作为实验对象,护士填写专门的调查表,统计分析护士的压力源,并由专家讨论给出合理的干预建议.结果:重症医学科的新入职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结论:医院及护士要正确及时认识到压力的存在及存在原因,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减轻新入职护理人员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作者:何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安全.方法:组成过程管理小组,分析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现状,并将过程管理法应用到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防控中.评估实施过程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43%,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82%,差异显著(P<0.05);实施过程管理后,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器械消毒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将医院感染作为管理重点,有利于降低病房医院感染率,改善综合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陈苏绒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上的开展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计80例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并选取前期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干体质量和并发症情况,并使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情况较多,而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中医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文章从中医思维模式的起源、特殊性、内涵和培育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中医思维模式的形成,在传承中发展中医药学.
作者:钟文亮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成效.方法: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培训、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等措施,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内科为例,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士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在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护理安全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善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全面研究并掌握现阶段绍兴市柯桥区适龄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现状,进而提高流动儿童保健水平,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绍兴市柯桥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管理年报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比较2014~2016年流动儿童保健管理、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结果:2014~2016年流动儿童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低于本地儿童,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低于本地儿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儿童.结论:绍兴市柯桥区流动儿童保健服务水平较本地儿童有明显差距,应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服务,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全面、更高水平的服务.
作者:黄名杨;余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