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威;李儒杰
目的:输血救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输血无效时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溶血性贫血危象患者筛查相容血液.方法:卡式微柱抗人球法配血困难,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筛选卡式微柱抗人球配血结果凝集但补体试验不溶血红细胞11.5单位再次输注.结果: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共筛查36袋血液,为患者筛查6袋(共11.5单位)凝集-不溶血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结论:患者输注11.5单位凝集不溶血去白细胞后临床表现输血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输血后血红蛋白上升快,结果稳定.
作者:唐聪海;原敏;张添新;黄燕雪;林小晶;林艺璇;甘玮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检验科的标本来自全院各科室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这些高度传染性物质是医院内潜在生物传染源,存在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而检验科作为全院病原微生物集中的高危区域,常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源头科室[1].多次报道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已引起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2].卫生部已颁发一系列法规与制度,令各级医疗机构务必将生物安全问题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日程上来,但至今仍有些医疗机构在执行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3].
作者:张玲;张权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红细胞保存液(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的质量指标.方法:将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不洗涤,B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生理盐水混悬,C组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MAP混悬.B组在制备当天取样,A组、C组在制备当天、保存7、14、21、28、35 d取样,检测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及无菌试验.结果:与制备当天相比,悬浮红细胞保存21d后上清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保存14d后溶血率显著升高(P<0.05);MAP洗涤红细胞保存14 d后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显著升高(P<0.05).保存35 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上清蛋白质含量、溶血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保存期末(35 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符合质量控制要求,但溶血率和上清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建议在保存期14d内使用为佳.
作者:何亚琴;吴敏;马天虹;杨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第4代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应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方法:分别采用第3代和第4代HIV酶联免疫检测试剂对商丘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室内质控品、室间质评血清、临床干扰性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试剂的特异性、灵敏性.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样中共有25例反应性标本,第4代HIV酶免检测试剂检出19例,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检出6例,其中有3例标本2种试剂均检出且确为阳性;2种试剂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质控品检测方面,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间质评血清检测方面,第4代HIV酶免检测试剂的检测结果与反馈结果一致;临床干扰性标本检测,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4代HIV酶免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优于第3代,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面有积极意义.
作者:邱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关键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以及自噬的死亡方式,通过诱捕作用使机体有效防御病原体感染,是人体重要的先天免疫应答机制.NETs除了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外,还有其不利于机体的一面,NETs被发现大量定位于多种疾病相关血栓,并有刺激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张佳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输血申请单是临床输血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文书资料,是临床医生在正确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后做出的输血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内容包括对患者有无输血指征的评估、输血前传染指标的检测、上级医师的审核、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等;能反映临床用血的合理性.输血申请单的合格与否还能体现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我院对2013年8月以前和通过运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后的2014年输血申请单审核情况进行了对比,运用此法,能有效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亚莉;万春晶;王宝燕;郭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输注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2011-01-2013-12接受血浆输注患者24 156例,有输血和(或)妊娠史14 002例(A组),无输血和妊娠史10 154例(B组),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统计分析.结果:24 156例输注血浆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5例,总发生率为0.19%;A组发生率0.23%(33/14002),B组12例占0.12%(12/10 154);A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x2 =4.35,P<0.05).45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37例占82%(37/45),以轻、中度过敏反应32例为主,占71%(32/45);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8例,占18%(8/45),对症治疗后好转;发生严重过敏反应5例,经抗休克、心肺复苏后恢复.结论:在血浆输注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输血;在输注中和输注结束后都需加强巡视,一有输血反应发生及时诊治.
作者:陆贤吉;马幼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1例心胸外科围手术期进行常规TEG的患者,其中14例在手术前、后均行TEG检查,9例仅在术前,78例仅在术后行TEG检查,共实施检测115次(术前23次,术后92次);用TEG血小板图检测71例冠心病患者AA途径和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共实施检查102次(术前残留药效监测60次,术后药物疗效监测42次).结果:术前有34.8%患者存在TEG异常,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缺乏;术后有79.3%患者发生TEG异常,主要原因依次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50.0%)、肝素残留(42.4%)和血小板功能低下(32.6%).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表现为低凝,尤其是血小板功能明显降低(P<0.05).5例异常出血病例经TEG指导对症治疗无效,经开胸手术发现存在活动性出血.TEG血小板图监测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未显效率分别达到14.6%和16.7%;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与联合氯吡格雷用药组在血小板抑制率和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有助于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和异常出血的诊断,同时对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个性化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熊婷;许进明;华岚;余悦娇;周小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1 病例资料患儿,男,3个月,201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1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O℃左右,无寒战惊厥,在儿童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3.4×109/L,中性粒细胞37.5%,淋巴细胞55.9%,CRP 66 mg/L.入院数天后出现咳嗽,为阵发性,无咳痰,无喘息,无时间规律.诊断为败血症、急性支气管肺炎.
作者:邬丽娜;胡妙菲;陈铭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免疫荧光干式定量即时检验法(POCT)检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性能.方法:把489例样本按照浓度从低到高分为7个组,用免疫荧光于式定量POCT法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平行检测血HCG浓度,对结果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以ECLIA法为比对方法(X),以免疫荧光干式定量POCT法为实验方法(Y),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和相关系数(R)的统计.结果:①1组样本,POCT法和ECLIA法的符合性好.②2~6组样本,POCT法和ECLIA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7组样本,直线回归方程为Y=1.056X+37.935,R=0.998.结论: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血HCG的浓度,非常适用于各类医院急诊血HCG的检测.
作者:袁晓华;杨春菊;胡惠萍;张伟;顾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总结采供血过程中感染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寻找提高临床输血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2013年自采自供型血站工作人员手卫生、环境空气质量、物体表面进行采样监测,统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献血员传染病检测情况,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血科工作人员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状况较好,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率较高,献血员传染病检测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重视并做好采供血过程关键环节的感染管理和控制,可大限度确保血液质量及献血员、工作人员安全,避免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肖洁;李翠莹;朱国标;张利;徐弘;何哲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原发性肝肿瘤(HCC)组织中是否过度表达,并体现在血清水平.方法:52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和血清以及4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分别检测SCCA的表达.结果:SCCA在肿瘤组织比在肿瘤周围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它还存在于肿瘤周围组织转移结节中.SCCA血清水平肝肿瘤样本明显高于肝硬化样本.然而,SCCA的表达与肝肿瘤病理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的结果(P>0.05),其水平与肿瘤的大小、转移也没有关联.结论:SCCA可以在微转移组织和血清中作为大规模筛选检测的新型有用标志物.
作者:张玲;马玲;李一荣;胡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与血清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5例缺铁性贫血(IDA)及55例慢性病性贫血(ACD)患者进行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与RDW)和血清铁蛋白(SF)检测,并与10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DA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DA组MCV、MCH、MCHC、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与ACD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高,达99.9%.结论:MCV、MCH、MCHC与RDW和SF在I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其中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冯颖;郑建霞;轩维清;王振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联合输注血制剂对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住院时间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前预防性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者设为联合组、输注血小板者设为对照A组、输注冷沉淀者设为对照B组.观察三组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住院时间和生存率.结果:①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大量输血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组输血后PT、APTT、TT较输血前明显缩短(P<0.05),FIB、PLT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A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B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LT明显增加(P<0.05);③三组入院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A组(P<0.05),冷沉淀输注量少于对照B组(P<0.05).联合组在住院时间上短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大量输血早期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明显改善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志军;程连赛;常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由于具有极快的蔓延速度和极高的致死性,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HIV极易通过输血传播,是目前威胁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输血传播HIV,我国要求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HIV强制检测.
作者:何成涛;马贵明;赵静;张立波;邢小薇;马成平;张寿莹;姚慧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在非ABO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意义.方法:用试管法、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法、盐水法对2 772例孕妇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其抗体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和免疫球蛋白类型检定.结果:2 772例孕妇中检测25例不规则抗体,其中抗D8例,抗E3例,抗D+C 2例,抗A+抗Ec 1例,抗M4例,抗Mur合并抗C1例,抗Lea 1例,抗LebH 1例,抗HI 1例,其他未检出抗体3例.10例新生儿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所致敏,出现不同程度HDN.结论:孕妇不规则抗体的筛选、鉴定、性质类型和抗体效价等检测都有助于非ABO-HDN的早期诊断,评估HDN的严重程度,从而有效的预防并及时治疗核黄疸,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作者:龚君顺;沈雨青;苏奶助;卢春敬;符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BO血型及RhD血型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强生Auto/Vue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3 694名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ABO和Rh血型,并随机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相比较.结果: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体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A、B、O的基因频率p、q、r分别为0.233 6、0.187 6和0.581 7(r>p>q).该人群中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豫西南、贵州毕节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D阴性分布频率为0.38%.结论: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O型频率具有典型的南方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不同地域间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不同;武汉地区汉族健康人群RhD阴性频率极低.
作者:徐朴;熊艳;曹奎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10-2013-06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的患者共10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对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对比进展性脑梗死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观察组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IL-6、IL-8、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3天的IL-6、IL-8、TNF-α浓度显著高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IL-6、IL-8、TNF-α浓度则逐渐显著下降(P<0.05).脑梗死第1天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随着脑梗死的程度加重和进展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且和脑梗死严重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临床检测可有助于诊断及评估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作者:向长港;周莉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联合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计数盘计数血液产品白细胞含量,使其在批量检测去白细胞血液产品白细胞残留时,更快捷、准确、真实、全面.方法:随机抽取本中心用一次性滤器血袋采集的400ml全血并在6h内过滤的去除白细胞血液样品200份,混匀留血样辫,同时用血细胞分析仪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上分别检测白细胞.结果:178份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10×103/μl的样品,相应于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计数的每袋白细胞残留量都能符合国家标准;22份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10×103/μl且≤0.20×103/μl之间的样品,有15%不符合国家标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值为>0.20×103/μl的样品,均不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和相应Nageotte血细胞计数盘的计数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联合使用可更快更多地检测样品,全面的反应白细胞残留量的真实情况.
作者:薛炼;刘川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的原因,以减少不足量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方法:对南京市2014-01-05月采集的19 921名献血者中产生的184例不足量血液进行不足量血液构成比、采血过程异常原因以及采集点和采集人员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中心献血不足量比例为0.92%,与标准采集量200 ml相比,标准采集量300ml、400 ml产生的不足量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过程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流血不畅,与晕针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采集点不足量血液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采集人数较多的场所中以中央采集点不足量采集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采血人员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石洁;郑建勇;骆莺;段志倩;董瑞萍;贾璐;戴宇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