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芸;夏晶晶;陈华苹
目的:分析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现状,为早产儿临床规范性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资料,查找有关于NICU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文献.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胎龄、日龄越小,其药物半衰期越长,早产儿常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间隔应体重、日龄来制定.严格依据抗菌药物指征对早产儿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抗菌药费用、抗菌药使用时间,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不能减少院内感染,只有在符合用药指征条件下应用,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NICU早产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对呼吸内科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强化风险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分析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呼吸内科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可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倩;黄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护理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肿瘤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治疗配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方法,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各种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作者: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我国医学科学特色的中医药为养生旅游注入了新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文章采用SWOT方法对浦东新区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浦东新区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从而为科学制定浦东新区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华章;孙晓明;郁东海;娄继权;张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在《康复疾病诊断学》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2014年康复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统一理论授课.病例分析课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病例分析法.课程结束时进行理论考试和SP患者分站考试,按比例合成期末综合成绩.考试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两组理论考试和SP分站技能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SP分站技能考核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影响,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重难点知识掌握度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模式结合传统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康复疾病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作者:顼志兵;宋丽;李琦;顾巍峰;奚希相;姚玉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在2016年1~6月期间,进行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收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师进行药学服务,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院患者投诉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医疗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医护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朱欢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在普外科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调查主体,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择同期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观察组,予以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晓丽;徐美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行政干预与药师协同集中点评措施对于促进PPIs药物在绍兴市医疗机构住院医嘱中合理使用的总体效果.方法:通过制定统一标准,随机抽取绍兴2015、2016两年11家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医嘱中质子泵抑制剂外科预防使用病历各660份,进行集中点评.结果:2015年医嘱不合格率为28.94%,2016年医嘱不合格率为19.70%,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使用、超疗程使用、超剂量、溶媒不合理及联合使用不合理等,经过干预后有明显改善,二次医嘱点评改善率为31.93%.结论:绍兴医疗机构PPI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现象,通过药师医嘱集中点评和卫生行政部门干预可有效提高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丁洁卫;张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产妇行功能制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为86.67%、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5.00%、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母乳喂养操作方、语言沟通技巧、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上,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上,观察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护士(P<0.05).结论:护士的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等行为,会影响到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加强护士行为的管理,可落实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的价值.方法:自新标准颁布后,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原有的区域组织管理制基础上,实施专项管理,将原检查包装区域组和灭菌区域组合并成1个责任组,同时设立4个专项管理小组,分别为安全质量监控小组、培训与宣传小组、科研设备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实施项目管理.结果:建立专项管理小组实施项目管理后,质量控制、业务培训、教学、设备管理、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效果较前有了明显改善.结论: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组织结构,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松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医院党委抓住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襄阳市“五强创示范”这一契机,积极摸索创新党建新模式“一二三四”支部工作法,提高了医院党建工作的效果.
作者:吕海燕;孙梦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教学,门诊带教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针灸科的特色,从病例分析、基本操作、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论述,来探讨作者在带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马雪燕;钟正;黄泳;靳勇;曲姗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普外科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0例.观察组实施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2.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0%(P<0.05).结论: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在控制预防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肖娟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临床药师的职责主要是与医师一起为患者设计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咨询患者的用药史,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作出监测,有助于医师合理选择药物,为患者设计合理的处方和剂量,同时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在临床的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临床药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综述了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顾燕萍;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抽取温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以国际字母排序法分组:甲组96例行常规管理,乙组96例行六西格玛管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乙组服药时间错误率3.13%、漏服口服药率2.08%、服药品种方式不准确率2.08%显著低于甲组12.50%、11.46%、9.38%(P<0.05);②乙组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甲组85.42%(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大大改善患者用药行为,降低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改试点班“修园班”为例,对中医学“5+3”一体化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制体制、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特色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改革难点,为培养中医学“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恒亮;黄慧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高校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实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提出高校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节日体系;扩大参与群体,促进交往交流;挖掘文化因素,深化节日功能内涵;促进多元文化交融,赋予节日时代精神.
作者:柳逸青;关琳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医院急诊科应用全面流程管理前后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后,患者急诊登记时间、留院观察登记时间、患者服务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应用全面流程管理,能够缩短患者急诊所需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沈小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会诊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始以“提高眼科会诊工作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程序进行现场调研,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进行问题解析与临床真因验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并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会诊患者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4.80%提升至改善后的96.10%,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活动后圈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综合素质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优化了眼科会诊工作流程,提高了圈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圈员的综合素质,对工作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郭丽丽;马瑶;王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对三级甲等中医院女护士进行中医五脏相音的调查分析,了解女护士五音分布情况.方法:选择300名三级甲等中医院女护士,使用知己闻音辨识评估仪,分析其脏腑经络功能状况,观察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女护士的五音分布差异.结果:发角音多,内外科组护士五音分布有一定差异(P<0.05).年轻组中羽音较多(P<0.05),年长组较年轻组角音多(P<0.05).结论:女护士五音分布中多的是发角音,且随年龄增长发角音的人增多,其次为徵音、羽音、商音,少为宫音.
作者:李嫣;晏程远;程卫珍;陈家俊;段瑞娟;胡浩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