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丽
目的:探讨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用药的原因,采用色彩标识和无菌记号笔做标识的方法加强对手术室安全用药的管理.结果:实施药物标识后,手术室的药物标识率、药物管理评分及护士手术用药知晓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大程度地规避护理风险,降低用药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一帆;林卫红;许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定期技术培训在口腔科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医院口腔科的6名医生,组织开展定期技术培训.在培训前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分,记录比较培训前后的诊疗水平、常规医疗知识水平和消毒及感染预防水平.结果:培训后,医生的诊疗水平包括明确诊断能力、诊疗规范程度、诊疗熟练程度和新技术仪器应用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常规医疗知识水平,包括急救处理能力、药品过敏诊疗能力和基本药物用法掌握程度均明显提高(P<0.05);消毒及感染预防水平,包括诊疗时评估患者健康程度、医疗设备及时消毒、医疗废物妥善处理的比例均比培训前提高.结论:通过定期技术培训,医生的诊疗水平、常规医疗知识水平和消毒及感染预防水平均提高,对口腔科诊疗具有积极意义.其中诊疗规范及熟练程度、急救处理和药物过敏处理能力仍有待提高,新技术、仪器应用能力仍普遍较低,小部分医生未能规范执行消毒及感染预防操作.建议在培训中进一步加强新技术、仪器的培训力度,对培训后提高程度较低的医生可进行补充培训.
作者:缪屹;殷洪飞;姚淑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教学,门诊带教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针灸科的特色,从病例分析、基本操作、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论述,来探讨作者在带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马雪燕;钟正;黄泳;靳勇;曲姗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北仑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首先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后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衡量指标为错误(例/季度).分析发生错误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根据护理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对29例给药错误进行了定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例/季度)为7.25(例/季度),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给药错误率为2.33(例/季度),降低了4.92(例/季度)(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各种给药差错的发生,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总之,实施品管圈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
作者:贺秀君;李双凤;苏学;毕海燕;周萍;王燕辉;王瑞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特需病房患者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随机选取医院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各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5.00% (P<0.05).结论:对特需病房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优化接诊流程,让患者快速入院,规范礼仪,以良好的仪态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应特别注重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的实施,做好环境护理工作,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才能有效改善患者心情.在特需病房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心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仅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李静静;叶玉平;陈晨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运用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综合效益.方法:将医院2012~2016年期间的人力情况、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应数据进行指数化,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12~2016年综合指数逐年提高,符合医院发展规划.结论:通过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措施,可为患者提供“廉”“捷”“便”的医疗服务.
作者:秦舒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现状,为早产儿临床规范性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资料,查找有关于NICU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文献.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胎龄、日龄越小,其药物半衰期越长,早产儿常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间隔应体重、日龄来制定.严格依据抗菌药物指征对早产儿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抗菌药费用、抗菌药使用时间,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不能减少院内感染,只有在符合用药指征条件下应用,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NICU早产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师承教育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师承教育在当今中医人才培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和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承现状、特色经验、发展思路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开展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刘晓倩;刘梅;黄琨;霍旭东;周春宇;丁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揭示影响甘肃基层居民中医药服务认可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基层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基层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受年龄、教育程度、性别和病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基层中医药发展滞后现象非常严重.结论:只有加快基层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中药价格、改善地方医保报销政策、加大中医药报销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基层中医药发展进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
作者:徐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微课的设计应用.方法:将微信+微课模式应用于中医药信息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结果:将中医药信息素养微课按大一新生、本科低年级生、毕业生与研究生等划分为入门级、基础级与拓展级课程,设计相对应的课程类、资源类、技巧类微课;根据微课制作步骤提出微课常用制作工具.结论:为学生提供精炼的单元知识信息,建立精准的知识链接,缓解信息焦虑,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中医药领域自主思维能力与解决中医药信息需求问题能力,为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作者:胡春健;郑红月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以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9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护理对策.结果:98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感染,所占比例为4.69%.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论: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应重视无菌操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化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姚兆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144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控制感染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全方位护理,能有效控制呼吸内科的感染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储菊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接诊的96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评价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以及自我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疾病背景知识等的普及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提高门诊诊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小洁;王苏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在普外科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调查主体,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择同期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观察组,予以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晓丽;徐美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护理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肿瘤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治疗配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方法,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各种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作者: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高校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实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提出高校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节日体系;扩大参与群体,促进交往交流;挖掘文化因素,深化节日功能内涵;促进多元文化交融,赋予节日时代精神.
作者:柳逸青;关琳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分娩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2200例,随机均分,两组孕产妇均按标准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以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分娩时间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评分(98.45±2.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23±7.45)分(P<0.05).结论:将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服务实施到产科病房中,可满足产科孕产妇的身心需要,提高助产质量,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牟兰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产妇行功能制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为86.67%、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5.00%、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母乳喂养操作方、语言沟通技巧、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上,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上,观察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护士(P<0.05).结论:护士的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等行为,会影响到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加强护士行为的管理,可落实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象山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同时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度、专科技能操作能力及安全护理能力等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史瑜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药物设计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对《药物设计学》课程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温红;汪维鹏;胡延维 刊期: 2017年第21期